常用视频防雷器的基本原理分析
严正声明,本段尝试以通俗方法分析视频防雷器的工作原理,图例中防护器件为综合防护元件的组合,并不完全代表实际电路,另外,合格的防雷产品从器件的选择以及产品结构布线,都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打压检测验证,实际工作中切勿简单仿制,如因此产生的不良后果,本人不负相关责任.
了解了视频电缆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遭遇感应雷电损害的过程,那么我们在继续分析通常视频电缆防雷的机制.那么我们会引入两个概念:
1:过压防护器件,经常使用的过压防护元件有很多,例如气体过压放电管,压敏电阻,TVS(瞬态抑制二极管)等,其原理都是当器件两端电压超过某既定数值,元件有原来的高电阻(或断路)状态发生变化,在极短时间内实现高阻到短路状态的变化。当然,这一切换状态时间根据器件不同,有所不同,实际当中,气体放电官和压敏电阻的转换时间比较长,大概在50ns(纳秒)左右,而TVS的转换时间在1-几ns。所以实际的防雷产品,是多种器件的组合,在此我们只是用一个元件代替分析.
2:接地,前面开始,我们讲过地的概念,但为什么要接地,有很多种说法。例如:
接地,使得我们有了标准的电位参考……
接地,使得我们有了环路……
……………..都不全面概括。
那么我引用某位高人的的说法:
接地,是确定或者改变原来电流的流向,使它按照你所设想的模式流动。
明确这点,以下的分析就比较容易明白。
防雷(防感应雷)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要保护电路中的什么?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止设备输入输出端口损坏
2、 防止因为端口的损毁造成的器件过流产生的连锁反映导致器件的烧毁
3、 防止器件的损坏导致设备内部及电源的损坏,而造成的短路,而持续的雷击引发的对其他相关设备闪击雷电拉弧形成的损坏扩大,以及涉及危机使用人员的安全
4、 防止引发大面积过载导致线缆损毁
5、 。。。。。。。
防雷,根据我们以前的电路图,我们得知,在感应雷出现,在C、D两点会形成感应电动势,那么A、C两点,由于处于线缆的内芯和外屏蔽层,也会有高电压,为了防止高电压击穿视频输出芯片端口,以及连接的两个脆弱的元件电容和电阻,我们开始逐个保护电路中的器件端口:
我们在接上过压防护元件D1,这样使得当有高压的时候短路A、C两点,并保证A、C两点的电压在端口安全范围之内。
此时,回路不在包含摄像机输出端口,感应电动势通过内芯加栽到主机端口上,在主机端口形成高压回路。
那么我们继续在主机输入端口连接压防护元件D4,有雷电感应时D4短路,整个外皮屏蔽和内芯成为完全的回路。
此时,情况变为:CABD构成完全的回路,C约等于A ,D约等B,端口保护已经完成。
安全了么?没有,电压的高低为:最高CA>>>>>BD>>>>>主机外壳,具体分析:
1、 远端仍有高压,如果摄像机信号地连接外壳,可能产生外壳对其他物体(支架、钢梁)的电弧拉火,
2、 而由于线路及接地电阻的存在,主机的外壳电位会被拉高,使其高与地电位。可能构成设备及人员的伤害。
3、 几乎所有电动势的消化完全靠视频电缆的外皮和内芯以及放电元件回路,可能造成过载损坏,丧失原有性能。
我们继续添加元件并修改电路连接,从两端分流雷电感应电动势。就有了下图。
其中D2使得内芯对地产生钳位,D3使得外屏蔽网对地产生钳位。图中的接地(大地)这就是通常讲的对地泻流。从而使得电流的走向得到控制。
其实,泻流这个说法并不十分确切,正确的说法是:
通过与地的连接,利用大地的能量,强制改变线缆两端的电位拉平,从而改变雷电感应电动势的流向,使之尽可能的接近正常电位。
拉平是目的是手段,保护两端的设备是手段结果。
完整的示意图如下:
小结:
1、雷电防护设备,首先是对设备输出输入端口进行钳位,使设备当地的地电位于端口的电压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2、防雷设备与大地的连接,首先是降低被保护设备与地电位的差距,在被保护设备端口安全的情况下,防止被保护设备与其他设备导体产生高压拉火和泻放,保护设备整体电路的安全,同时产生分流作用,从而保护连接的线缆的安全。
3、由于首先对设备端口的防护,在雷击发生的同时,即使防雷接地的地电位升高,设备端口也处于基本安全状态。
4、防雷接地必须可靠,否则将失去分流的作用,会给回路电缆加重负荷,如果轻微的尚可抵御,强列的感应雷击可能造成线缆及接点的损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