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信息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多方获得,可以从项目责任人、区域市场责任人处获取,也可以从客户信息文档处获取,还可以从办事处信息平台网络中获取,在我们获取了一手资料后,接下来是要对他们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因为听众人数、年龄、性别、学历、社会地位、职务的不同都会影响演讲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准备时就要做到有的放矢:
—>听众人数的多少决定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场所,采用什么样的形式;
—>针对学历层次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及语言。
—>年龄较大的人易受经验影响,而年轻人易受潮流影响;
—>职务不同,会照成关注点不同,当这种不同很大时,即可考虑按不同的职务群选择不同的会场或时间分别进行宣讲......
所谓是要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要视不同对象而定。有些人做宣讲很容易犯一种毛病,只讲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考虑听众的需要。这样纵然你的材料很丰富,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所以做完了听众分析,还要做需求分析,结合我们宣讲的目的,分析听众的个人目的和兴趣点,这是我们分析听众的最终目的。
最后一定要注意把握重要听众和决策性人物,以便在演讲过程中多关注他们,让他们能认同或注意到我们的优势。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关键在良好的准备。那么我们在演讲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第一章 演讲前的准备
1.1 目的准备
我们已经知道了演讲的作用,也进行了听众分析,现在我们则要把它运用到我们的讲稿的准备中。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技术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对客户的技术交流或讲座主要有以下四个目的:
—>传递信息:希望听众明白我们的意图、目的、产品、技术;
—>刺激思维:希望听众注意到我们的优势,比较与其它公司产品的不同
—>说服听众:希望听众赞同我们的优势,理解我们的不足,相信我们的承诺
—>诉诸行动:希望听众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的观点
听众分析和目的准备是一直贯穿于演讲始终的,在演讲中我们的脑子里始终要有这样两根弦紧紧在绷着,有时在演讲中,需要我们根据听众的情况和现场的气氛对演讲的重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最终目的的达成。
1.2 搭建架构
任何一种形式的沟通,如报告、文章、信或是书等,都需要良好的架构,才能把自己想要传达的讯息成功地传递给对方。听众只有一次机会来了解我们所说的话,如果你让他们失掉了这个机会,即使再有类似的机会出现,他们也不愿意再听你发表了。因此你最好事先就搭建好架构。有了架构,再往上添加素材和内容就容易多了。有了良好的架构,就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帮助听众理解,同时让自己所传递的讯息能更深刻地铭记在听众的脑海中。在搭建架构中,一是要决定大纲、主要内容,二是要做好时间分配。例如,我们新员工培训中心的教师在做课程开发时,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填写一张教学设计表。在这张教学设计表中,有课程名称、目标、时间、对象,还有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器材及每项内容的时间分配。有了这样的一张设计表,讲课的教师就会对授课胸有成竹了。你们做演讲,虽然不要求每个人都填写类似的表格。但演讲者必须也要有个提纲和初步的时间分配。
演讲架构有三种:逻辑架构、故事体架构及正式架构。逻辑架构一般适用于我们在法庭上向法官陈述某个案件。在公司做技术演讲我们常用的架构一般是正式架构,即三步曲,三个程序:1、把自己想要说的话扼要地告诉听众;2、详细地告诉听众内容;3、把自己说过的主题再次告诉听众。此架构提供演讲的三个必要步骤:简介,传递主旨和结论。这样重复的诉说有助于听众对你说的话有所了解以及加强他们的记忆。三者所占的份量一般是简介10%,主旨85%,结论5%。
1.3 收集素材
在做了以上各项工作后,那我们就应该着手收集素材,组织材料了。如何收集素材呢?
需要多少素材?我们首先要问,在搭建架构、理清思路后,我们就会清楚手边素材到底有多少已变得更明晰?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还需要增加些什么样的素材,才足以支持我们的演讲。
不要准备太多。我们不要因为害怕素材枯竭而呆立现场,就准备太多无法演讲的资料,最后造成延误自己太多的时间。
弹性。我们在素材准备上应给自己更大的弹性空间,把素材分为以下三类:
* 核心素材——演讲时所必须提出的素材
* 可任意处理的素材——如因演讲时间不足而加以省略的话,也不会对整个演讲造成伤害的那些素材
* 辅助素材——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就不妨把这类素材发表出来,这样做一定是有益无害,或者是在回答别人问题时也不妨运用这些素材.
1.4 撰写讲稿
收集完素材,我们开始撰写讲稿。一篇好的讲稿,是我们演讲系统性、完整性、有效性的必备要素。讲稿的撰写一定要具体,切忌过多的概念。前面我们也讲了要做听众分析,目的也就是为了我们的内容能迎合听众,做到有的放矢。这是要成为一名演讲高手的必要条件。我们一定要谨记这十六字原则:深入实际、内容具体、迎合听众、有的放矢。
建议采用5W2H的说明方式。
5W:WHEN 、WHERE、WHO、WHAT、WHY;
2H:HOW TO DO 、HOW MUCH。
案例: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非常重视演讲前的准备。我们在本教材最后的名篇赏析中选取了林肯在葛提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著名演说。在这次演讲前两周林肯接到邀请后,他在穿衣、刮脸、吃点心时都想着怎样演说,演说稿改了两次,他仍不满意。到了葬礼前一天晚上,还在做最后的修改,然后半夜找到他的同僚高声朗诵。走进会场时,他骑在马上仍把头低到胸前默想着演说词。那位埃弗雷特讲了近两个小时,在将近结束时,林肯不安地掏出旧式眼镜,又一次看他的讲稿。他的演说开始了,一位记者支上三角架准备拍摄照片,等一切就绪的时候,林肯已走下讲台。这段时间只有两分多钟,而掌声却持续了10分钟。后人给以极高评价的那份演说词,在今天译成中文,也不过不到500字。
第二章 教学媒体准备
2.1 辅助工具的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在演讲中“看”的作用占75%,视觉对听众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制作胶片。在我们进行演讲时,使用胶片、道具、录像等辅助工具哪些益处呢?
* 可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果演讲时声音单调,那就立刻失去听众的注意力,即使演说者再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也难以挽回败势。不过只要在胶片上加入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就可以在瞬间唤起观众,并使其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就象一道原本无味的菜加进了合适的调味品,就立刻变得美味了。
* 可协助听众了解我们传递的信息。话语并不是最有效传递讯息的方式,如果我们能用图片或照片来加以传递的话,效果就会更佳。比如直方图所表现出来的统计数据将能很容易地让人掌握其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 可加深听众记忆。对一般人而言,看到的事物比单单听到的事物更容易长驻心中,要是能做接触处理或是去操作使用的话,那就更容易在人们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
* 可以带来欢乐和趣味。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以图形或照片方式表达,经过良好设计的辅助工具可以带给我们不少欢乐与趣味,尤其当把色彩的运用发挥到极致时,这种效果则更为显著。
* 另外还可以做一些提示卡,以便在演讲时给自己以必要的提示。
2.2 如何制作胶片:
辅助工具有很多,可以是胶片、录像带、VCD、图片、模型。下面我们主要讲一下如何制作能抓住听众目光的胶片?
* 主题突出、内容正确。胶片的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因为胶片是辅助教学的,而不是发给听众的讲义。它起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 内容和画面与主题契合。胶片要同时搭配各种非口语的材料,如图片、图形或照片等等,但一定要与主题相合。
* 文字简洁清晰、色彩鲜艳调和。 一张胶片不要挤入太多的字,一张胶片上顶多出现20到25个字。同一张胶片上出现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颜色不要过于抢眼,应注意色彩的配合,保持一种柔和度。
* 方法:可以使用列举、比较、图表、数字等方法。有句话说:文不如数,数不如表,表不如图。
* 胶片复印时应尽量做到美观清洁,使用一段时间后最好重新复印使用。在有了新的或更美观的胶片后,要及时更换旧胶片。
2.3 其它事项
# 环境分析:
* 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否适合演讲?技术交流等正式演讲最好不要放在卡拉OK厅这类的娱乐场所,以免听众的兴趣被其它事物所吸引。周围环境如何?有没有其它事物会影响到演讲?比如噪声。
* 有坐席、讲台、讲桌吗?我们的辅助工具如何放置?放置在哪里合适?
* 听众的坐位是如何安排的?是否有利于交流?例如我们要开一个40人的技术交流会,但我们订的是一个100人的会议室,那我们就应该把50张椅子撤掉,以免听众坐得太散,不易于听讲。
* 通风情形。室内太热或太闷,听众会心烦气燥;太冷的话,瑟缩不适。如果关上窗户是否会通风不良,但打开窗户是否会有窗外的噪声影响听众听讲。所以最好要求听众来决定到底是关窗还是开窗。
# 教学器材:
* 音响设备如何?麦克风是哪一种?有线麦克风的线有多长?音量由谁控制?效果好吗?
* 有没有视听设备?如果有35厘米投影设备的话,投影胶片如何更换?是否有专人负责更换?
* 有没有白板?如果有,白板笔写出来是不是清晰?否则就丢弃,最好用全新的白板笔。
* 有没有指示棒?没有的话,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起指示的作用?
提前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在演讲中记录客户提出的问题。
* 练习正确使用和操作各种要用的教学辅助设备,并确保正常,否则发生故障会让你很紧张的。
第三章 预演
# 预演的好处:
* 使自己紧张不安降低;
* 改善绩效;
* 帮助我们判断时间是否会太长或太短;
* 使内容能更加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