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弱电智能化技术与工程讨论(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人工智能)

监控系统(CCTV)
收藏本版 (135) |订阅

监控系统(CCTV) 今日: 47706 |主题: 63094|排名: 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视频基带的抗干扰传输技术分析...

[复制链接]
eie1992 发布于: 2008-1-8 17:34 1586 次浏览 8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视频基带的抗干扰传输技术分析

——同轴与双绞线抗干扰传输技术进展——

烟台eie实验室——老竹

[内容提要]视频基带抗干扰传输技术与产品,“频率失真”与“频率加权”技术解释,分析视频传输产品的四大应用性能:一:视频恢复性能;二:抗干扰性能;三:防护性能;四:防强电入侵性能;

提出两个概念:“监控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概念与“用抗干扰设备实现抗干扰传输”的概念。

视频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为视频基带直接传输方式——简称“基带传输”,第二类为视频基带变换传输方式——简称“变换传输”。

“基带传输”包括:同轴视频基带传输方式(不平衡传输)和双绞线视频基带传输方式(平衡传输)。其特征是传输的信号带宽,仍然是视频基带信号0~6M的原信号带宽。

“变换传输”包括:射频(CATV,一线通,共缆,视频拓展器等类型)、微波、光缆、数字及“复合变换”传输方式(两种以上的组合方式)。其特征是变换后的传输信号带宽变为调制载波的频道带宽。如调幅射频频道带宽为6~8M,调频微波为18~27M等等.

本文集中探讨“基带传输”方式,也就是常见的同轴与双绞线传输方式。围绕视频抗干扰传输这个现实问题,分析“频率加权”技术的作用,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2000年加权视频放大专利技术问世,推动了同轴传输视频恢复技术产品的发展和应用,加权抗干扰专利技术,又进一步推动了抗干扰传输技术产品的发展,包括同轴抗干扰传输和双绞线抗干扰传输技术与产品的技术进步。这里提出“视频基带的抗干扰传输技术”的概念,可能更有利于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基带传输”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性能。

 

一)  “频率失真”与“频率加权”技术解释

1.视频信号在同轴和双绞线传输中,最基本的技术问题就是“频率失真”。下图照片是实测线缆本身的频率失真特性:左图:0距离测试信号特性,0~6M扫频测试信号;中图:SYV75-5电缆1000米的衰减和频率失真特性;右图为5类双绞线900米的衰减和频率失真特性;照片可以更好的给出一个定性形象的印象,准确的测试数据,过去已多次给出,这里从略。

 

2.  线缆“频率失真”的特点是:①低频衰减最小,频率越高衰减越严重;②组成视频信号的各种频率分量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左图扫频测试信号高低频幅度比例为1:1,经过电缆的传输后,发生了重大改变:传输后高低频比例少于1,频率越高比例越少——线缆的这种与频率有关的衰减特性,这就叫“频率失真”;线缆越长,频率失真越严重,电缆长度加倍,衰减的db数加倍;③比较中图和右图,可以明显看出:双绞线固有的频率失真要比同轴电缆大得多,大约430米5类双绞线和1000米SYV75-5电缆的衰减和频率失真相当。应该了解这是国标线缆固有的特性,不是“劣质”电缆,这一点在选择传输线缆类型时,要特别注意,应做到心中有数;

3.  基带传输设备的基本作用是提供一定的放大增益,补偿线缆的传输衰减。显然,要补偿频率失真,传输设备的“补偿特性”应该与电缆的频率失真特性相反、互补,才能实现视频信号特性的真正恢复。如下图所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9 10:34:25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8人评论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沙发
eie1992 发表于 2008-1-8 17:38:00


4. 补偿特性应该是:传输设备的增益必须具有“频率越高增益越大”的基本特点——这就是“频率加权”的基本概念。上面实测的线缆频率失真特性,都是国产合格国标电缆的固有特性,显然,用这类线缆传输视频信号,传输设备应该具有“频率加权”特性,才能实现“全补偿”的视频恢复目的。

5.  线缆越长,频率失真越严重,电缆长度加倍,衰减的db数加倍。工程中电缆长度是随机的,这就要求传输设备提供的频率加权补偿性能,也应该是可变的,对于任意长度电缆,都能够提供出与电缆频率失真特性相适应的“完善的互补特性”,这既是技术实现的要点,也是技术难点。不同产品性能和水平的差异,也就出自这里。

  对于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产品和真假难辨的宣传,应该如何把握?——深入了解它们的应用性能

二)传输产品的四大应用性能

之一:视频恢复性能

1)      视频传输,都是实现“视频—传输—视频”的全过程,源头是“视频”,结果还是“视频”。不管是视频传输产品,还是视频抗干扰(器)产品,都应该具有合格的视频传输特性。考察视频传输产品,首先就是它具有什么样的“视频恢复性能”——即视频失真度的技术性能指标——或者说依据什么视频传输通道技术标准。

2)      不管什么传输方式,视频失真度技术标准,应该是基本一样的。宏观的看,不应该有哪种方式传输的质量好,哪种方式传输的质量不好的区别。具体的看,就存在不同厂家依据和贯彻的“标准”是什么?是客观技术标准,还是“主观感觉标准”?

3)      恢复到什么程度?传输产品的视频恢复性能,应该是以客观技术标准作依据的,这就是视频失真度技术标准。视频失真,包括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有亮度信号失真和色度信号失真,还有亮度和色度信号相对关系的技术指标等等。在诸多技术指标中,最基本的应该是恢复的“幅频特性”。因为它不仅是多数线性失真度指标能否合格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他非线性失真度指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先决条件。例如,色亮增益差和色亮延迟差失真,如果“幅频特性”不好,它们就不可能合格,只有“幅频特性”好了,它们才可能合格;再如,非线性失真的微分增益DG和微分相位DP:信号经过1000米长电缆传输后,“幅频特性”严重失真超标,图像已严重失真,变坏,但此时的DG、DP一般还是“合格的”,这种DG、DP的所谓“合格”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进一步说,当用传输设备把“幅频特性”恢复好后,DG、DP却不一定能合格了,这就是信号处理电路的水平问题了。公认的“幅频特性”是:0~6M频带内,“-3db”;具体含义如下图所示,0.5~5M范围,±0.75db;也有执行0~6M范围,±1.5db的“3db”标准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板凳
eie1992 发表于 2008-1-8 17:40:00

4)   我国历史上,还没有承认过任何“主观感觉”的视频传输“标准”,但在安防行业产品里,这类“主观感觉”的视频产品却到处可见。下图为某些号称“可以和光端机媲美”的双绞线传输器在给出的最大传输距离上的视频恢复特性。所谓“媲美”,是没有技术基础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8 18:03:54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地板
eie1992 发表于 2008-1-8 17:41:00

5)   EIE品牌产品贯彻的视频恢复特性

EIE品牌的视频传输产品,包括同轴类和双绞线类基带传输产品,其视频恢复特性依据的“技术标准”,都是以“-3db”幅频特性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指标作基础生产的。所以,在产品标称传输距离内,都可以实现完全补偿的视频恢复特性。

下图为一种基本传输型双绞线传输产品,在UTP双绞线1000,900,600,300米不同距离上的视频恢复特性照片:可以看出,只有600米时低频略有一些过补偿,但也在允许误差之内。4~6M的高端,全程都没有欠补偿缺陷,这是确保传输质量的技术基础;产品采用全程连续可调的频率加权控制,可以对标称距离内的任意长度电缆实现精密全补偿;EIE品牌产品抗干扰型双绞线传输产品,标称传输距离已经做到1400米和1800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9 0:21:16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5#
eie1992 发表于 2008-1-8 17:43:00

6)   最大传输距离的定义

1.   最大传输距离 LMAX:是建立在上述视频恢复特性和图像质量标准原则下的最大距离。目前EIE品牌产品实现的技术水平如下:

同轴75-5电缆基带传输产品:

²前端传输电缆直接连接摄像机输出,只用后端视频恢复设备:LMAX 2000米;

²前后双端分别采用加权传输和加权视频恢复设备:LMAX 3000米;

UTP5类平衡(双绞线)基带传输产品:

²基本传输型加权平衡传输器:LMAX 1000米;

²抗干扰传输型加权平衡传输器:LMAX 1400米;

²远程抗干扰传输型加权平衡传输器:LMAX 1800米;

2.   上面提到的某些号称“可以和光端机媲美”的双绞线传输器,就是典型的“主观感觉”产品,它的标称最大传输距离1500米,那个照片就是这类产品的代表特性;按照技术标准,它的最大传输距离一般要打30~50%以上的距离折扣,其实际补偿特性还需仔细考察;

3.   某些双绞线传输器厂家宣传说:多级串联,可以达到2、3公里以上距离。单级传输特性都有严重缺陷,多级串联传输,频率特性是多级幅度相乘关系,即频率特性各点db数的相加关系,结果会怎么样?信噪比又会怎样?显然,这是毫无依据的虚假误导宣传。

4.   安防市场上,还有一类同轴抗干扰器,采用幅度压制干扰原理,前端提升视频信号幅度,后端采用固定电阻分压器,或可调电阻分压器,号称传输距离可以做到几百米到1公里。这类产品的视频恢复性能,是电缆的频率失真,加上产品固有的频率失真,比单电缆传输特性还要差,这是因为它不具备“频率加权视频恢复性能”,虽然有一定的“抗干扰效果”,但不属于传输类产品。

对于各种视频传输产品,包括抗干扰器类产品,了解和掌握它们的“视频恢复性能”,是第一位的。

   

之二:抗干扰性能

同轴传输,属于“封闭电磁场”传输类型,信号电磁场被封闭在屏蔽层内部传输,与外界没有电磁交换关系,同轴电缆这种“屏蔽内外电磁场”性能,决定了电缆本身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同轴传输干扰的产生,主要源于电缆太长,电缆以“天线效应”接收外界电磁场在屏蔽层两端形成干扰电压,通过两端匹配负载与芯线构成回路,产生干扰的。干扰不是从屏蔽层缝隙“漏”进去的。

双绞线平衡传输,用“差模”传输信号,以“共模”抑制干扰,属于“开放电磁场”传输类型,信号电磁场与外界电磁场具有直接的耦合交换关系,平衡传输共模抑制干扰”的性能,是建立在传输线“平衡”基础上的。前几年,所谓“双绞线具有超强的抗干扰抑制能力”的虚假误导宣传,依据的就是“绝对平衡”理想状态推理。实际上要做到:线对结构参数的绝对平衡,“开放电磁场”的传输特点,还要求每根导线的外部电磁环境也要绝对平衡。问题就来源于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绝对平衡”,工艺上,国标线仅直流电阻一项误差就达到5%,还有扭绞的长度误差,导线直径误差,线间距误差,绝缘层厚度误差等等。“外部电磁环境”更是工程的随机因素,无法控制;这就必然存在“不平衡因素和参数”,这种“不平衡因素和参数”,会把一部分共模干扰信号转换为差模干扰信号,而双绞线严重的传输衰减和频率失真,又要求传输器具有超高倍数的放大增益。这就决定了双绞线传输的干扰抑制能力,不可能达到“超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比同轴电缆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水平。几年来工程应用中,干扰还是屡屡发生的实践,就印证了这个事实。

基带传输系统的干扰抑制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线缆本身的干扰抑制能力,二是传输设备提供的附加干扰抑制能力。目前达到的产品水平是:

[同轴传输的抗干扰性能]

1.
   
同轴电缆常规传输方式,利用电缆本身屏蔽抑制干扰性能,可以实现监控工程中多数常规环境下的无干扰传输;

2.
   
加权抗干扰技术原理:这项专利技术的要点是:前端采用频率加权幅度提升压制干扰技术,后端采用频率加权视频恢复技术,提供同轴传输系统的“附加干扰抑制能力”,其含义是:可以把同轴电缆的干扰抑制能力,再提高多少倍(或db);几年来的工程应用表明:①包括高层电梯、工厂变频电机群、中央空调和变频供水系统、小区系统等较恶劣环境下的电磁干扰,都可以有效抑制;②采用复合频率加权技术,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视频恢复能力,特别是提高了传输信噪比,在1000米上,设备的视频加权信噪比,可以做到75db,这是各类传输方式中的领先技术水平;③有效解决了同轴基带传输方式下的抗干扰传输问题;

3.
   
同轴加权抗干扰产品能实现的抗干扰性能:

²   基本抗干扰型——标称传输距离:0~1000米——附加干扰抑制能力16~24db;

²   增强抗干扰型——标称传输距离:0~1000米——附加干扰抑制能力24~32db;

²   超强抗干扰型——标称传输距离:0~1000米——附加干扰抑制能力24~40db;

其中,超强抗干扰型还可以提供“特需专用定制产品”,传输距离可以定制13公里的远程型。

[双绞线传输的抗干扰性能]

1.  常规无源和常规有源传输产品,抗干扰能力只是双绞线本身的干扰抑制能力,没有“附加干扰抑制能力”,适用于普通环境下较近距离的传输;

2.  双绞线平衡传输,采用加权抗干扰专利技术:和同轴加权抗干扰技术原理一样,可以在充分发挥双绞线平衡传输共模抑制干扰能力基础上,运用频率加权幅度压制干扰技术,由传输设备再提供一定的“附加干扰抑制能力”,也是把双绞线的干扰抑制能力,再提高多少倍(或db);

3.  EIE加权平衡传输产品能实现的抗干扰性能:

²   基本传输型——标称传输距离:0~1000米——附加干扰抑制能力2~10db;

²   抗干扰传输型——标称传输距离:0~1400米——附加干扰抑制能力15~25 db;

²   远程抗干扰传输型——标称传输距离:0~1800米——附加干扰抑制能力15~25 db;

 

之三:防护性能

1.    电磁环境防护:指传输设备本身的EMC电磁防护性能。EIE传输和抗干扰产品,都采用具有电磁防护性能的双层铁磁屏蔽;

2.    自然环境防护:内部电路具有防潮,防水,防腐蚀保护性能。使用中注意做好BNC连接器和电源的防护即可;

 

之四:防强电入侵性能

1.    防雷电感应:产品应具有雷电瞬态感应脉冲防护的可恢复自我保护功能;

2.      防高电压入侵:由供电系统或接地系统缺陷问题,偶然引入的高电压,也可以瞬间成批的烧毁前后端设备,同轴电缆良好的屏蔽性能和屏蔽层在电缆两端的“短路效应”,使传输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性能,所以工程中烧毁案例发生概率很低。非屏蔽双绞线传输系统,由于可以开放式接收外界电磁场,并且不具备电缆两端的“短路”保护功能,因此,几年来双绞线传输设备烧毁的概率最高。所以,防护电路的设计应与传输设备具体电路结构相匹配,才能有效保护设备安全运行。

3.      通用“防雷器”也有以上功能,但很难做到“防护电路的设计应与传输设备具体电路结构相匹配”,对于没有“防护电路”的产品,采用“防雷器”,只能做到“比不采用访雷器好”,对于已经具备“防护电路”的传输产品,再采用防雷器就有些多此一举了,甚至还会影响“防护电路”的有效性。特别是一些误导宣传,错误的引导工程设计到处“接大地”,引入复杂的地电位环路干扰——这叫花钱买干扰。

4.      视频传输设备,应该远离避雷针,建筑物防雷系统设备和接地点。视频传输设备应该在这些“接雷”设备“大保护伞”之下隔离运行。

 

三)工程中的真假干扰问题

抗干扰器可以抑制干扰,并恢复视频特性——实现“视频信号的抗干扰传输”。

有了“抗干扰器”,是否就能解决工程中的所有干扰呢?不是!

有了“抗干扰器”,是否就可以随便设计传输系统了呢?不可以!

为什么有的工程干扰,用了各种抗干扰器,还是解决不了呢?这里面,就有个真假干扰问题。

真干扰:仅指传输线作为“接收天线”收到的空间电磁干扰信号,这类干扰,加权抗干扰器一般可以有效解决。

假干扰:包括设备故障引起的“干扰现象”,系统设计和施工缺陷和接地不合理等“故障”因素引起的“干扰现象”,供电系统设计配套不合理,使电网传导干扰直接进入主机系统等“故障”
  
引起的“干扰现象”,——统称为“故障类干扰”,简称假干扰

假干扰,总体看来属于“主观因素”或“主观责任”造成的。如摄像机输出信号中就有干扰,这虽然是设备“故障”,但也属于“主观责任”,只要主动排除“故障设备”(电源或摄像机),就可以解决。企图使用抗干扰设备来解决这类干扰,显然是又犯了一个“主观错误”。再如,系统设计施工,引入了严重的地电位环路“干扰现象”,轻的,用抗干扰器也可以“掩盖干扰”,重一些的用抗干扰器有部分效果,但当电网发生开路、短路或三相电严重失衡故障时,可以瞬间烧毁抗干扰器,摄像机,采集卡,甚至可能成片的烧毁设备。所以“地电位环路”是监控系统“严重的安全隐患”。应该从主观上提高设计施工水平,总结施工经验入手解决。

这里需要明确两个概念:“监控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概念与“用抗干扰设备实现抗干扰传输”的概念。

1.  监控系统的抗干扰设计——这是监控系统设计的新概念。抗干扰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尽可能避免出现“故障类”的假干扰现象。这是主观方面的任务和责任,也是工程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2.  用抗干扰视频恢复设备实现抗干扰传输,用以解决“真干扰”。但不能也不应该企图用抗干扰器帮你排“故障”。

3.  合理的“监控系统抗干扰设计”,是实现“抗干扰传输”的前提和保证条件;

二者互相补充,不是替代关系。

    (转载请打招呼eie1992@163.com)

 转自慧聪网:公共安全商圈论坛 > 监控技术

http://bbs.secu.hc360.com/bbs/newbbs/secu/dispbbs/2/883/55883_1.htm?rd=jH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8 18:05:2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6#
lixing 发表于 2008-1-8 22:31:00
啥也不说了,钢钢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7#
eie1992 发表于 2008-1-10 00:56:00

推荐一个帖子:

http://bbs.cps.com.cn/a/a.asp?B=307&ID=377495&Ar=378143&AUpflag=1&Ap=1&Aq=1

楼主:seleven01    2008-01-07 21:02:54

最近接到一个工程。。
大概的环境是
一个三层的楼房。主要用来印刷广告的。。。有三台大型印刷机。。每一层都配有一个专门的稳压器给那些印刷机
工程要求每层楼的前面跟后门各安装一个半球(非红外)。。
工程做完后。到客户看效果验收的时候。。就发现画面出现一大片波纹!!一鳞鳞的。。。。。5个有不同程度的小面积到大面积的波纹。。只有一个是正常~~~~
半球的电源全部都换过、半球也换过。都不行。。。。。
把公司一台正常的监控主机搬到客户那里试。。也同样出现问题~~
最尝试只拉一条大约2米长的线。画面正常。。把一整段(>20米)的线放在主机旁测试。也出现波纹~~~~
尝试过用信号放大器。问题依旧。。。。。。
基本上都尝试过了~~~不过还米解决。。请问这是什么问题。。。是不是有干扰~~
附近有个中国电信的发射台。。这个有关系到嘛?

………………….

额。。。。。果然一大堆人说是干扰的问题。。。不过我们老板解决了~~加了个UPS就解决。。。想不到吧。。我们也挨骂了一顿~~~~~~-_-!!!
线我们都换过好几种了。。包括带屏蔽的线!!!

…………………

额。我都说了。加个UPS就解决了。。。有高人能够解释一下嘛?为什么稳压主机的电压就正常?

…………………

eie1992回复

好帖!

加个UPS就解决了,还有不少人“不服气”,要用抗干扰器。

怎么解释呢?搂主提供的现场“资料”还太少,确切判断很难,只能“估计”了:

很像是电网传导干扰——主机220VAC中,还有干扰成分,直接进入主机,形成“干扰现象”的。UPS就解决了,说明这种UPS能把电网干扰抑制到很满意的程度。显然这属于系统设计不合理问题,是主观原因,这类“干扰”我把它归类在“故障类干扰”——即“假干扰”。这类“干扰”通常比如为“背后捅刀子”,你在前门“设盾牌”——换摄像机,换电源,甚至加抗干扰器——犯了方向性错误,而干扰直接从“后门”进入主机和显示器。老板用“UPS就解决了”,实际是排除了系统配套设计的“缺陷”——故障,这就叫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这就说明一的道理——故障类假干扰,尽管也有同样的“干扰现象”,但“排除故障”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办法,才能迎刃而解。

    干扰现象,不等于都是真干扰。

区分真假干扰,是排除工程干扰的第一步,也是区分设计和经验水平高低的……

系统抗干扰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避免产生假干扰”,给系统视频传输,包括用抗干扰器组成的抗干扰传输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摄像机输出信号里就有“干扰”,也属于这一类的假干扰——设备选择和配套不合理“故障”。也可以从这里面来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系统抗干扰设计”的概念和“用抗干扰器组成的抗干扰传输”的概念,含义是不同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0 0:58:4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8#
随风而悦 发表于 2011-8-16 10:32:00
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9#
yjs995718 发表于 2011-8-16 11:39:00

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千家智客微信号
千家智客微信
玩物说商城
玩物说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