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大型系统不仅要考虑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还要考虑系统的传输效果、兼容性、合理性、可维护性以及系统整体的备份能力这些问题。 以我个人的经验,传输部分采用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可以保证图像传输的实时性和清晰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前端系统的造价。如果采用IP传输系统,模数转换设备的造价必然会高过模拟的方式。而且,带宽,主要是带宽的问题到底有多大!我曾经设计过广州科学城的监控系统,还只有100多路的部分,核心交换机就已经用到千兆了,而且,效果还没有模拟传输的那么好。价钱倒是不低。所以,我才这样建议。 第二,整个系统最好采用分级管理的模式,对于施工和维护都可以清晰地划分出阶段和界面,可以有效的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施和管理。 第三,总控中心的电视墙和矩阵作为系统的核心,平时的主要操作都在这一部分进行,同时建议设立管理PC,并配备电子地图导航功能,这样操作人员的工作就大大减轻了,而且,还容易上手。 第四,硬盘录像机的配置不应该是“对所有的图像都记录”。而是,对重点位置、报警图像进行记录,一来这样的配置是实际使用的合理配置,二来,也减低了系统的造价,把钱用在合理的地方;假如,一定要“全部记录”的话,那么,“硬盘录像机组”将作为模拟控制系统的备份。并通过局域网进行管理。 第五,尽量采用纯硬件电路,少一些软件系统,这样系统的稳定性就有了保障,否则,软件出了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也就只有开发软件的人。我们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解决大型软件系统的能力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希望能对楼主有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0 17:10: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