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找了点东西,看看! 1.设计依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建筑电气通用图集-防雷与接地装置》及IEEE、IEC、BS6651、CCITT等标准。
2.雷击风险评估
针对建筑物所在地的年平均雷暴日数、截收雷击的等效面积、重要性及性质及遭受雷击的后果、自身特点及周边环境,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类别。
若建筑物内含大量电子设备或需要重点保护的系统设施,还需要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及材料、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耐受雷电冲击的能力、信息系统所处的雷电防护区、信息系统损坏并中断运行的后果,确定建筑物内信息系统的防护级别。
3.设计原理
雷电防护的本质就是等电位连接。
凡能够直接接地的金属物体均应作有效电气连接并共同接地,形成绝对的等电位体(又称法拉第笼),使之同时具备接闪、分流、屏蔽等多种功能,及时将雷电流泄放入地。
凡不能直接接地的电源线、信号线等,应通过串/并联电涌保护器等方法实现瞬间等电位,使设备、线路、大地形成有条件的等电位体。通常情况下,电涌保护器与大地之间的通路呈高阻态,不影响供电和设备运行;遇雷击或过电压时,电涌保护器迅速与大地导通,将过电流泄放入地。
工程设计中,我们将根据雷击可能的入侵途径,在拦截、分流、均衡、屏蔽、接地、布线等六个方面做完整的、多层次的防护,并做好等电位连接,从而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主要防护措施
⑴ 直击雷防护
依据建筑物的高度、结构等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包括接闪装置(避雷针、带、网)、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大部分。若建筑物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则这部分可不予考虑或只进行适当的完善。
⑵ 弱电防护
雷击发生时,大约50%的雷电流将沿接闪——引下通路直接泄放入地,频率成分非常复杂的雷电流快速通过引下线时会感应出极强的电磁场,建筑物中的管线相对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即雷击电磁脉冲),间接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另一方面,至少有50%的雷电流将沿着进出建筑物的管线泄放,对人员和设备构成直接威胁。因此,雷电波侵入与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已成为现代防雷设计的重中之重。其主要防护措施是:电涌保护器安装和等电位连接。
① 电源系统电涌保护器安装
在供电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器,目的是为了将线路上的电压限制在一个安全的水平。通常,我们需要采取三级防护措施。
电源一级:将雷击产生的过电流通过此级电涌保护器瞬间泄放入地,并将瞬间过电压限制在2.5KV以下。
电源二级:对第一级电涌保护器泄放后的线路残压进一步抑制,使瞬间过电压限制在1.8KV以下,确保一般用电设备的安全。
电源三级:在重要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等)的前端安装带精细保护和噪声抑制电路的电涌保护器,将残压进一步限制在0.9KV以下,此外它还具有吸收非雷击导致的操作过电压的作用。
② 通信线路电涌保护器安装
通信线路电涌保护器的选型和安装是防雷项目中最复杂、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不同于直击雷防护,即使没有雷电波侵入,仍可能由于设计失误或产品选择不当,导致保护无效、数据包丢失甚至通信中断。因此,必须在详细了解相关设备的基础上,根据通信线路(DDN、ISDN、ADSL以及无线信道等)、通信接口(RS-232等)、供电方式(交、直流)、工作频率、带宽等要求,选择插入损耗小、响应速度快、频带宽、通流量大的电涌保护器。
③ 屏蔽、等电位连接、接地和综合布线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物与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根据相关标准,防雷保护地、防静电地、电气设备工作地等应共地使用。机房门窗、设备外壳、等电位连接端子盒以及所有穿越防雷区界面的金属物和系统均应就近与等电位连接带(网)相连,确保机房内各接地线间的电位均衡,同时还可以及时泄放聚集在地板表面和设备外壳上的静电电荷。
综合布线的主要任务是将电源线、信号线分槽布置,减少线间交叉和冗余信息点。电源线、信号线置于屏蔽槽内,屏蔽槽两端接地。各线缆屏蔽层两端应同时接地,当系统要求单端接地时,须进行二次屏蔽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