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互联网设备品牌3年减大半 竞争主体不逾5家
【搜狐IT消息】 (文/黄顺芳)“在中国无线网络产品市场,低成本和技术跟进是竞争关键。谁能够更适应,更好符合市场需求,谁将占据主动。以后的竞争主体将是有研发能力厂商之间的竞争而非OEM厂商,是为数不多的国内优秀品牌和一些国际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且,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主体不会超过5家。”日前,深圳市普联(TP-LINK)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佳兴告诉笔者.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宽带接入用户已经超过2000万,月新增用户100万以上,中国市场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无线应用在中国开始有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此外,从802.11b到802.11g的平稳过渡,从11M到108M的过渡,无线技术正平稳有序地发展;再者,无线产品线也日益发展,其应用前景逐渐清晰起来。市场、技术、产品三方面的发展显示,无线应用在中国市场将日渐成熟起来。
事实上,无线应用在3年前就已在中国引起关注,但中国市场好像在考验所有关注者的耐心,迟迟不见启动。这一方面涉及到产品价格与广泛应用的消费购买力不相一致的问题,当时Cisco的无线产品卖到了3500元,与用户所能接受的价位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也存在无线产品应用的可靠性问题,尤其是在目前建筑条件下的传输灵活度、距离、稳定性及高性能等问题,也让用户对其“避而远之”。
三年来,无论是无线前端技术(如芯片)还是后端技术(如设计、制造),都向高集成度、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发展,同时无线也派生出更广泛的应用,以前几乎集中在SOHO范围,现正走向家用领域。众多耐心等待的厂商也无不看好无线应用市场前景,甚至大幕还未拉开,拼杀声已不绝于耳。两三年前,无线产品品牌大概有60、70多个,到现在则差不多消失了一大半,无线产品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无线网络产品的研发制造有一定的门槛,像中国台湾有能力制造的厂家就不超过10家,所以很多的品牌只好走OEM道路。但OEM原厂对各大品牌的支持力度不尽相同,各品牌资源间的差异很大。整体来说,宣传的品牌众多,真正有能力推广的品牌很少。然而,无线应用领域是以技术唱主角的领域,竞争的主体更多是有研发能力的厂商,而非OEM厂商。所以,赵佳兴所谓的“以后的竞争主体在中国市场将不会超过5家”的说法也就绝非危言耸听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0 20:32: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