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马阻抗”:
eie1992: 远距离线缆,对雷电感应电动势Uo有明显衰减,这是有利的事,线缆内外导体的线路阻抗增大,使Uo放电时常数加大,也是好事,因为这可以使Uo主要降压在线路阻抗(是阻抗还是线路电阻)和滤波网络上,确保75欧姆负载上雷电感应电压最小;
午马: 老师,麻烦讲解下: 是阻抗还是线路电阻?如果是阻抗的话,根据电缆阻抗的传输原理,不考虑线损,理论上线路这边的能量完全传导到线路另一段,交变雷电感应电动势Uo如何降压在线路上?
如果是线路电阻,有没有滤波网络Z不是一样么?
对午马的技术描述,必须先明确它的真实观点:
1)“如果是阻抗的话,根据电缆阻抗的传输原理,不考虑线损,理论上线路这边的能量完全传导到线路另一段(端)”——午马的原意和观点是:阻抗不考虑线损。奇文,我们把它叫“午马阻抗”吧。“午马阻抗”里不包括线损。线损是什么?午马说的阻抗是什么?他没说明,我们只能猜想。
2)基本电路概念中,一个回路,一段导线,有直流电阻,有电抗(感抗和容抗),“直流电阻+电抗”总称为“阻抗”,显然,午马这里说的阻抗概念,不是指这个;在传输线理论中,还有一个“特性阻抗”的概念 ,这是一个分布参数概念,在分析阻抗匹配时,是指对“特性阻抗”的匹配,午马所言,很像是指“特性阻抗”。对同轴传输来说,是指电缆内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电缆的特性阻抗(视频电缆75欧姆)。电阻,阻抗,特性阻抗是不同的概念。
午马所说内容,是指我们在分析他画的视频线路接地泄放雷电流原理图时:雷电感应电动势形成在同轴电缆的外屏蔽层上,通过两端接地防雷器向大地泄放雷电流,放电回路是“大地—防雷器—电缆屏蔽层—防雷器—大地”,这是“外放电回路”。显然,电缆屏蔽层的总阻抗(直流电阻+电抗)对放电电流有重大影响,几十到几百米以上的电缆长度,其总阻抗(直流电阻和感抗)严重限制了放电电流,使“接地泄放雷电流”的美好设想,无法实现。
顺便说一句:午马们发明的“单端高电位”分析法,却与电缆阻抗“无关”。
进入正题:分析感应电动势向大地泄放雷电流时,先不考虑同轴电缆内回路的特性阻抗。午马这里说的是分析eie1992“远距离线缆,对雷电感应电动势Uo有明显衰减,这是有利的事,线缆内外导体的线路阻抗增大,使Uo放电时常数加大,也是好事,因为这可以使Uo主要降压在线路阻抗和滤波网络上,确保75欧姆负载上雷电感应电压最小”这段话时,提出的问题。这是分析同轴电缆外屏蔽层上的感应电动势,通过芯线内回路时的防护原理的一段话。内回路也就是视频信号传输回路。这里有电缆的“特性阻抗”问题,但却不是“不考虑线损,理论上线路这边的能量完全传导到线路另一段(端)”,实际上,视频信号也好,雷电感应信号也好,通过这条视频电缆,都会有幅度衰减和频率失真(就叫它“线损”吧);对于雷电感应来说,这个线损,它能吃掉的雷电能量越多,对电路保护越有利。
五码说:
** 老师不止一次的批驳别人:在远距离线缆,由于线路长阻抗增大,甚至考虑到感抗,导致放电时间加长,不能形成有效的泻放雷电感应电动势!对吧,您经常这么讲吧?拿这个理论啐别人.
** 好,老师您的理论逻辑,现在到解释您的产品就反了,略(劣)势成为优势,错误成为正确,是不是在技术上您一直采用双重技术?双重标准?技术理论随产品生产者可以发生变化?
接地泄放雷电流,是建立在放电电流能瞬间增大,电流越大,放掉的能量越多,越能减少对内电路的压力。但电缆外导体的线缆总阻抗限制了放电电流增大,承接了主要的雷电电压,对内回路的压力没有多大改善,所以接地泄放雷电流无效;
在不接地防雷保护电路中,电缆内、外导体总阻抗大,刚好被利用来“承接主要的雷电电压”,减少了对被保护电路的压力。
两种防雷保护原理不同,条件不同,阻抗呈现的性质也就不同。这就叫矛盾依条件的变化发生了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