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的分析与归纳】
1) 双绞线无源视频传输,前端和后端都是BNC不平衡传输连接,无源传输器(BALUN)的作用是实现“平衡—不平衡”传输方式转换,也叫“单双转换”。
传输连接是:“摄像机+前端转换器+双绞线+后端传输器→主机”,两端是75Ω同轴传输,也是视频的源头和传输结果;中间的变换和传输,是过程。所以双绞线无源视频传输,性能好坏就要比较后端输出的“结果信号”与前端输入的“源头信号”,衰减了多少?失真了多少?
2) 影响双绞线无源视频传输性能的,最基本的是两方面:一是双绞线本身的传输衰减和频率失真特性;二是传输器本身的性能。
我在主题中提到了实测结果:430米超5类双绞线的传输衰减和频率失真,与1000米75-5电缆相当。这都是国标线缆本身的固有特性。
3) 在分析传输效果时,我用了“假定传输器是理想传输器”,即没有衰减,没有失真,实际传输器性能只能力求尽量接近理想传输器而已。在这种假定下,我分析了“厂家”给出的500米传输质量的分析结果:最高估计,图像质量相当于75-5电缆1160米的传输效果。如果考虑到传输器实际性能,那就相当于1200~1500米75-5的传输效果。
4) 在这几天的讨论中,我们遇到了一种双绞线无源传输“新理论”:无源传输器,可以把1V的视频信号,“放大”到2V,所以,“无源双绞线传输器”可以传得更远;
近几天的争论,看来有点跑题,实际没跑。如果无源传输器真有放大2倍的性能,那传输500米效果就真的不错了。遗憾的是这个超科学的“发现”,是源于一种无知和商业目的。
5) 无源传输到底会不会放大视频信号?“新理论先生”说:变压器变压,就是放大,就能放大。这错在哪里呢?
6) 分析:
1. 摄像机视频输出,电压源是2Vp-p,串联输出电阻是75Ω,这是国际视频标准。
2. 在它的输出端做一个75Ω负载接地电阻,就实现了匹配,这时没有线缆传输衰减和失真影响,负载电阻将与输出电阻分压,得到1Vp-p数值。这就是说摄像机输出,在75欧姆负载上最大可以得到1Vp-p数值。
3. 在摄像机和负载之间加75-5电缆后,增加了电缆衰减,这时负载可以得到的就不到1Vp-p了。同样道理,在摄像机和负载之间加任何无源电路后,负载实际得到的电压都不可能达到、只能低于1Vp-p了。
4. 考察无源双绞线传输器,也一样要看最后在75Ω负载上,能得到多大信号电压?验证这个问题的实验很简单:把两个无源传输器用短双绞线连接,前端接摄像机,后端接75Ω负载。实际负载得到的只有不到1Vp-p的数值,放大——天方夜谭。如果真有“放大”,那可就推翻了“能量守恒定律了”,永动机也可以做出来了。无源放大——只能是一个国际笑话。
7) 既然无源传输器不可能“放大”,也不可能达到理想传输器的效果,那我在主题里的分析结果,还是应该坦然面对:所谓可以传输500米的无源传输器,厂家可以不负责任的瞎忽悠,但工程用户呢?还没见过谁愿意把自己负的工程,用这种传输器,把图像质量做成75-5视频电缆1200~1500米的效果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9 23:06: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