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千家 于 2014-4-8 17:24 编辑
LED(Light-Emitting Diode)是发光二极管的简称。作为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伴随着国家逐步淘汰白炽灯的脚步,近年来发展迅速。
“与前几年相比,2013年,确实是LED快速发展的一年。”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研究员邓茂林说道。
前途无限,与LED照明的各项优势有着直接的联系。
LED在工作寿命、耗电、响应时间、体积、不存在水银、铅等环境污染物方面与白炽灯和节能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些看得到优势从公用领域逐渐渗透到家庭领域,在家庭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工业方面,与太阳能转化电有效搭配,进一步凸显了LED未来节能减排的作用。”他说道。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研究员邓茂林也表示,LED照明产品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方面的表现不言而喻。
“一般来说,在照明场所,普通需要8~9W节能灯,用LED照明,只需要5W即可保持节能灯8~9W的水平,正是因为LED在光效(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瓦)的比值,称为该光源的光效。发光效率值越高,表明照明器材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能力越强,即在提供同等亮度的情况下,该照明器材的节能性越强;在同等功率下,该照明器材的照明性越强,即亮度越大)上具有明显优势。”他解释道。
目前为规范LED市场,国家已相继出台了19项LED相关标准,对于这些标准的出台,尤其是面对近两年蓬勃发展的LED产业,贺在华表示,这些标准的建立会为LED大规模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标准的制定是产业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市场的有效手段。
“我国作为LED应用产品最大的全球制造基地,有机会参与并主导标准的制定,为LED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强大的后盾。”贺在华补充道。
不过邓茂林表示,目前LED行业进入门槛低,一些企业,尤其是小作坊生产的不合格产品性能较差,达不到3C认证的安全标准。同时,他认为鉴于目前有部分LED相关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并不强制执行,“推荐性标准企业不一定会遵守,这点很难保证”。
另外,针对LED照明产品的质量标准,邓茂林表示,从一定程度上,产品的性能标准决定了该产品的质量,“通常来说,符合性能标准的产品质量都不会差,除了之前我提过的一些小作坊生产的产品”。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蔡建奇认为,LED质量标准不能笼统归纳为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应考虑多方因素。他表示,性能指标、健康指标共同构筑了质量标准。只有在达到性能指标后,进一步优化,完善安全要求,提升健康要求,使人体健康所受的危害达到最小,才是真正的“质量好”。
“尤其是现在,人们追求视觉健康,LED质量在深层次其实就是对人体健康是否会造成潜在影响。”蔡建奇认为,鉴于目前LED行业发展迅速,一些相关标准、规范只能“赶着”跟上LED行业的发展脚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因为发展过快而没有相应标准,为了继续发展而盲目采用欧美标准——忽视了黄种人与白种人的人种体征结构差异。在LED照明产品方面,不同人种对色温、显色指数、照度等指标的视觉健康要求存在一定差异”。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我们认为LED质量标准应该在切实深入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研制、出台并落实,这一标准应是建立在大量科学、客观的实验数据基础上的,而不是简单地翻译采用欧美国家的相关标准。这一出台、落实并不仅仅是LED产品的性能规范,更是依据不同人体特征对消费者健康的一种把控。
随着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制定相关标准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与传统照明相比,半导体照明涉及半导体材料、散热、光学、封装、控制等领域,是多学科交叉、跨领域应用的产业,复杂性较强。”另外,他认为,目前产品尚未定型,LED相关技术仍在不断更新变化中。这些对于标准的制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制定LED国家质量标准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是切实可行的。出台LED国家质量标准不仅能规范LED行业的发展,还能更好地衔接LED与其他应用领域进行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