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弱电智能化技术与工程讨论(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人工智能)

综合布线(Cabling)
收藏本版 (10) |订阅

综合布线(Cabling) 今日: 6301 |主题: 3762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中国电信、铁通、网通、联通运营商的优缺点...

[复制链接]
alvinzlb 发布于: 2004-4-15 11:29 41383 次浏览 141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大家能否发表一下对于中国电信、铁通、网通、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优缺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41人评论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沙发
千里独行 发表于 2004-4-15 23:16:00
关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板凳
空心菜 发表于 2004-4-15 23:44:00
<P>感觉电信好黑,做惯了老大,架子也大,垄断市场,还好有铁通、网通、联通这些老弟,百姓才能得到实惠,在这边电信竟然在一栋八层的大楼建议用户用两个10兆的光缆,7、8层是一个公司用一根,下面政府部门用一根10兆的,楼上的公司是属于下面政府部门的,开始我们建议租用一根10兆的,主干用光缆。因为跟电信关系比较好,就没有说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地板
晴天PIGPIG 发表于 2004-4-16 13:27:00
<B>以下是引用<I>空心菜</I>在2004-4-15 23:44:00的发言:</B>

<P>感觉电信好黑,做惯了老大,架子也大,垄断市场,还好有铁通、网通、联通这些老弟,百姓才能得到实惠,在这边电信竟然在一栋八层的大楼建议用户用两个10兆的光缆,7、8层是一个公司用一根,下面政府部门用一根10兆的,楼上的公司是属于下面政府部门的,开始我们建议租用一根10兆的,主干用光缆。因为跟电信关系比较好,就没有说了。</P>

<P>晕,他们一个月的线路租用费就够我花好几年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5#
凌竣 发表于 2004-4-16 23:34:00
<P>呵呵!电信太牛,但他牛的起啊!没办法!</P><P>象网通,我感觉好痛心,几个小兄弟就他有点出息,可是也不给自己长志气,一、服务差二、速度差   三、维护反映时间长,态度差,没有一个好的机制。</P><P>铁通就不说了!简直是差的一塌糊涂!</P><P>联通没用过,不太清楚!</P><P>前两家我都合作过的!深深的体会到!</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6#
非常人 发表于 2004-4-18 09:21:00
经营承包责任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7#
qyjhf 发表于 2004-4-18 19:48:00
<P>我在网通工作,感觉我们这里的服务很差。上班时间乱跑;长时间打电话,客户来了也不放;许多电信基本知识都不懂,简单的东西一问就傻眼。</P><P>连我看营业都感到伤心。</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8#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33:00
上篇  2003,中移动距离亏损还有多远?[原创]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分析:
上篇 2003,中移动距离亏损还有多远?

钟浚
个人联系方式:tony05072002@hotmail.com


一、 中移动的收入会受那些收入组成部分的变化影响
1、 中移动的收入由那些部分组成
让我们来看一下2002年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以下简称中移动,下同)收入构成:
表1 2002中移动营运收入
通话费 933亿元 73%
月租费 169亿元 13%
其它营运收入 184亿元 14%

自表1 2002年中移动的收入构成可见:中移动的收入73%直接来自通话费,占收入13%的月租费是依附通话费而产生,只有14%是其它营运收入。通话费是中移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不同的收入组成部分变化对总体业绩的影响
从中移动的整体收入来看,其它运营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7,相对于通话费而言,其它运营收入对于整体业绩的影响都不是决定性的。而通话费收入占整体业绩收入的86%,通话费收入的变化是使中移动整体业绩发生变化的关键性因素。

二、 影响中移动收入的主要因素
1、 高端用户市场的成熟
1) 中移动的用户市场由两部分组成:签约用户市场和预付费用户市场。在2002年,每个签约用户每月的收入为176元;每个预付费用户每月的收入为63元,签约用户的收入几乎是预付费用户的三倍。因此,签约用户市场无疑是中移动的高端用户市场。
2) 让我们看一看签约用户数量的实际增长状况(表2);

表2 签约用户数据
年度 数据 增长率
97年 925万户
98年 1553万户 68%
99年 2574万户 66%
00年 4513万户 75%
01年 4690万户 4%
02年 4902万户 6%
从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997年至2000年是签约用户数量高速增长的阶段,每年的增长率超过50%;自2000年开始,每年签约用户的数量增长低于10%,签约用户的发展迅速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在2000年,中移动的用户市场状况为:
表3 2000年中移动收入构成
签约用户收入 1164亿元 88%
预付费用户收入 165亿元 12%

签约用户收入占当年整体收入的近90%,预付费用户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0%强,签约用户收入是企业的主体收入,企业的决策应该重点考虑签约用户市场的特点。根据签约用户市场进入成熟阶段的特点,紧紧围绕签约用户市场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尽力减轻高端用户进入成熟期对中移动的业务收入所带来的冲击。

2、 单向收费的实施
早在1997年,已有媒体对之进行报道;到2000年底,对这项业务的大范围的宣传使中移动香港公司在2000年11月的一个月时间里,股票价格大跌了20%,市值损失了1400亿元。不过,它并未对中移动的运营收入造成实质影响。
单向收费的真正实施,是在2003年,由中联通和中移动先后进行,它对中移动收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很快就会表现出来。

3、 中联通的CDMA及超低价策略
1) 2002年,CDMA采用以“入网送手机”的策略,吸引了中移动的大批高端用户转向中联通,迫使中移动在多个地区采取“取消用户每月50元的月租、网内用户通话费用每分钟0.2元”的措施去挽留用户,大大侵蚀了中移动的业务收入。
2) 中联通在不同的区域对集团用户采取单向收费、包月任打策略,吸引了大批中移动高端用户转向中联通;此外,中联通针对中移动的降价策略,往往采用更低的价格、更大的优惠,使降价后的中移动依然无法挽留用户,从而对收入造成极大的影响。

4、 加入竞争的中国电信
1) IP预付费卡的推出,掀起了移动通信市场的长途通话费的降价战,由于IP预付费卡的市场推广不够理想(策略、方式的失误),才没有对中移动的长途通话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2) 小灵通的推出,在一段时间范围内,将会导致移动通信市场的激烈的价格战,也会使移动通信市场的营业额萎缩,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令移动通信在中国通讯市场的份额减少。同时,小灵通的出现,使移动运营商无可避免地选择单向收费。小灵通会对中移动的业务收入造成极其重大的打击。


三、 面向市场变化,中移动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1、 大力拓展低端用户市场
面对高端用户市场的成熟,中移动转向预付费用户市场,并全力进行开发,从2000年开始,中移动的预付费用户数量增长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下表):
表4 中移动用户数量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签约用户数量(百万户) 45 46 49
预付费用户数量(百万户) 16 44 69

预付费用户数量由2000年的1600万上升至2002年的6900万,增长了331%。到2002年为止,已大大超越了签约用户数量。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移动对于新用户的发展是不遗余力的。发展到2002年,中移动已经成为移动用户数量世界第一的移动运营商。

2、 其它非市场竞争手段
互联互通是中国通讯市场一直未能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并一直在持续发生,是中国市场持续发生的现象。

3、 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
1) 当中移动全力推进预付费业务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的过程;
2) 面对CDMA的挑战,中移动再次采用了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
3) 当中联通面对中移动的降价,制订出更低的价格进行用户竞争时,中移动不得不再度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

4、 被迫采用单向收费与对手抗衡
小灵通已经开始上市,中移动也只好采用单向收费来尽可能挽留已有的用户。

四、 中移动的应对策略对收入造成的影响
1、 大力拓展低端市场
1) 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后果—当年实质收入下降
A. ARPU快速下降
表5 中移动用户的ARPU值
年限 平均arpu 增长率
1997年 431元/月/户 NA
1998年 366元/月/户 15%
1999年 299元/月/户 18%
2000年 213元/月/户 29%
2001年 141元/月/户 34%
2002年 115元/月/户 18%

当中移动选择以预付费用户收入来增加业务收入时,就开始了大幅降低通话费用的过程。从表5上的数据可以算出中移动用户的ARPU值的下降幅度:1998年下降了15%、99年下降了18%,2000年预付费业务推出,ARPU值下降了29%!2001年再下降了34%!远远超出预付费业务推出前的下降幅度。说明中移动对低端用户的追求,加速了ARPU值的下降速度,加快了成本上升的速度。

B. 造成实质收入的下降
a. 中移动的签约用户数量由1999年1562万上升到2000年3241万,除去收购增加的1398万用户,原有区域的签约用户数量净增长为281万。1999年和2000年原有区域的用户收入对比情况:
1999年的签约用户收入:1562万*299元/月/户*12月=560亿元
2000年的签约用户收入:1843万*213元/月/户*12月=471亿元
通话费收入减少: 560-471= 89 亿元
b. 1999年和2000年入网费收入对比减少情况:43-22=21亿元
C. 成本大幅度上升:
表6 中移动成本增加情况(单位∶亿元)
年限 工资 其他运营支出
1999年 23 51
2000年 40 106
2001年 53 183

从表中数字来看,工资由1999年的23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40亿元,增长了74%;其他运营支出由1999年的51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106亿元,增长了108%。
D. 新增预付费用户收入
中移动的预付费用户数量在2000年新增加1273万,除去收购增加的401万用户,原有区域的预付费用户数量净增长为872万。2000年原有区域的预付费用户收入情况:
2000年原有区域的预付费用户收入:872万*86元/月/户*12月=90亿元
E. 实质性收入减少:
在2000年,除去当年新增用户,中移动签约用户收入减少额89亿元大致相当于当年的预付费用户的收入额90亿元。与此同时,中移动2000年的入网费收入减少达到21亿元,而当年仅”工资和其他运营支出”等成本就增加了72亿元。数据清晰说明自2000年开始,中移动的原有区域收入呈现负增长。
事实说明:
除去收购新增加的收入以外,中移动的收入在2000年已经开始下降!中移动仅仅依靠不断收购来增加收入。这种运营方式可以持续多久?
数据间接地说明了中移动的股价持续下降的原因。
2) 加大了中移动的经营风险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中移动的用户市场在2000年已经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的企业经营方式,通常需要大幅压缩开支,全面削减成本,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和利润,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提升用户的ARPU值。而中移动的做法刚好相反,不仅没有削减成本,还大幅度提升成本支出(下表):
表7 运营支出(单位:亿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运营支出 382 593 798

中移动的运营支出从2000年的382亿元上升到2002年798亿元,成本支出增加一倍以上,中移动是通过不断收购数量有限的新的移动公司和增加新的低端用户来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新用户增加越多,公司的成本就会越高,从而使中移动在经营上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中移动将凭什么来维持公司发展?
事实上,在2001年8月16日,中移动公布2001年上半年业绩的那一天开始,中移动的股价在随后的数天里就持续大幅下跌,跌穿52周低位。打那以后,中移动的股价就一直掉个不停。这无疑是市场对中移动坚持大力拓展低端市场的错误的经营策略做出的强烈反应。

3) 客户开发成本上升-过度追求新顾客的后果
市场营销的成本研究结果证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老客户的成本的5倍! 中移动过度追求新客户的结果,将会导致企业成本过快增长。
从中移动的市场推广的具体措施可以看到:近年来,中移动的主要市场开拓措施依然集中在吸引新客户方面,如“客户入网存款送话费”之类的举动,由于新增加的用户主要是低端用户,用户增加越多,其开发成本就越高。


4) 高端用户不断流失-对老顾客缺乏维护的后果
在2002年以前,中移动的竞争对手中联通一直未能对中移动的中高端用户市场形成大的威胁,令移动通讯市场的中高端用户绝大部分集中在中移动。这种状况持续多年的结果,使中移动慢慢放松了警惕。由于中高端用户数量一直没有大的波动,使中移动没有面临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客户流失的压力。当中联通的CDMA推出来的时候,正好面临着持续多时的媒体热炒――手机辐射危害。结果,中联通的低辐射性和通话的高质量性一下就打动了用户。再加上“存款送手机”的促销方式,使大批用户快速转向中联通。这种状况无疑是对中移动缺乏客户维护的迎头痛击。这时,中移动才急忙推出积分计划。不过,在业绩上已饱受打击。

2、 使用非市场竞争手段
中国移动通讯市场上一直都存在着以非市场竞争手段来开展竞争的现象。非市场竞争手段无疑是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不过,它是一把双面开刃的利器,把握不当,就会对自己也造成极大的伤害。
中移动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自80年代末期就开始发展移动通讯,相反,中联通是94年才开始发展移动通讯,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当时的中移动与中国电信是同一个公司,所以,当中联通对中移动展开竞争时,中移动利用中国电信的力量,采用非市场竞争手段,全面挫败了中联通:其中在广州市发生的竞争突出地说明了这一点。在90年代,初出茅庐的中联通在移动通讯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很快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孰料,风云突变,正当联通快速发展之时,被一记非市场竞争手段的重拳狠狠的击倒;以当时的广州移动市场为例,中联通由高峰期的50多万用户,急剧下降到不足0.3万用户,打那以后,数年内中联通在中高端移动通讯市场上就再也未能对中移动形成任何威胁。
当时的中移动依附在中国电信的身上,拥有成熟的有线网络与巨大的无线网络,而中联通是一个全新的移动通讯运营商,一切从零开始,实力上完全是不对等的。不过,发展到今天,市场状况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
第一,中移动已经从中国电信中分离出来,中移动与中联通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第二,市场份额发生了变化,中联通已占据了30%的移动通讯份额,在这样的市场份额比例下,中联通抗打击能力大大提高,中移动不可能像90年代那样,快速打败它;
第三,由于中联通的市场份额已大为提高,中移动使用非市场竞争手段也同样会对本身用户造成巨大影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第四,非市场竞争手段是通过直接影响用户而打击对手。如果不能快速击败对手,持续使用这一手段,使受影响的移动用户对企业形成强烈的负面印象,一旦有机会,将毫不犹豫地离弃这个企业;
第五,“沟通从心开始”,企业通过非市场竞争手段来影响用户,希望能够迫使用户留在自己的网内,杜绝用户流失。企业把自己的利润置于用户的痛苦之上,无论是企业自身的用户,还是竞争对手的用户,他们在业务大受影响的情况下,他们对这个企业的“心”如何看待?

3、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
无疑会造成收入的减少,使整体业绩下降。

4、被迫采用单向收费与对手抗衡
1) 小灵通的出现,将使移动通讯市场整体资费大幅下降;
2) 单向收费将会使中移动的利润大幅度减少。

五、中移动的市场策略形成的其它后果
1. 迫使中联通以更低的价格开展竞争
在整个90年代,中联通始终未能对中移动的高端用户形成有效威胁。到2000年预付费业务开展以后,中移动在低端用户市场的强烈追逐,更进一步压缩了中联通的生存空间。无奈之下,中联通只好采用大幅度的降价来展开竞争,最终也迫使中移动跟进降价。结果,中移动收入将会减少。

2. 催生了CDMA
同样采用GSM系统的中联通始终无法形成对中移动的威胁,于是中联通只好背水一战,把希望寄托在CDMA身上。如果中移动稳守高端用户市场,将低端用户市场大部分让给中联通,恐怕CDMA不会这么快面世。

3. 促使小灵通全面面世
小灵通很早就在局部市场上出现了,出于对现存移动运营商的保护,国家限制和推迟了小灵通发展。由于中移动错误的市场策略,导致中移动的股价一跌再跌,使管理部门无需再为其股价的变动承担责任。同时,中国电信的上市也需要业绩的支撑,这就促使管理层下决心支持小灵通发展。

六、CDMA在前,小灵通在后,中移动怎么办?
目前,中移动和中联通都推出了单向收费业务,这无疑是迫于小灵通的压力而做出的反应。此外,中移动还做出了多项调低通话费用的决策,毫无疑问,自5月1日开始的这些重大市场策略调整,必然大幅度降低中移动的业务收入,这种降幅会使中移动的业务收入停止增长吗?业务收入停止增长的中移动在2003年会步入亏损吗?小灵通会使中国电信超越中移动,重新发展为中国通讯市场最大的运营商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移动通信(香港)有限公司历年年报。]
个人联系方式:tony05072002@hotmail.com 欢迎来信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9#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34:00
拨出萝卜带出泥。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是“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对于话费发票中的“来电显示”费这个科目不会陌生,但你是否想过,这是一项本不该收费的服务项目。我们每个月缴纳的“来电显示费”是“中国移动”的一项灰色收入。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这是CCTV-7,在2003年2月28日12:30与3月1日6:45播出的节目中的一段对白:

( 记者:梁晨)观众朋友 ,不同的电话卡有不同的消费对象。今天的3.15话题市场调查报告......。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两位嘉宾,这位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利教授,这位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王振东副教授。非常欢迎二位参与我们的节目。阚教授,看样子您是搞信息产业发展研究的......

......

(记者:梁晨)好像这个姚先生,还说来电显示这个问题我不太明白。因为我觉得咱们的手机,对方一打过来电话,咱们都能看着号码的。好像我在我的电话单上没有发现单独收费这一项。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利)没有。
(记者:梁晨)没有吧 但是这个为什么要单独收5员元钱呢?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利)因为本身这个田园卡就不是一个国家正式批准的一种服务的方式。对于中国移动通信,无论全球通 神州行,都是免费的一个服务 。无论在这个设备上,还是计费系统上,都是自动提供的。这种非正规的业务说是要收5块钱,如果用户选择不用
恐怕要不显示,恐怕真是要话费 很多人力物力,要去修改设备,修改软件 ,甚至修改计费系统。确实也不好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振东)对姚先生这种精神,我觉得挺赞佩的。这就是一个合同执行过程当中,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法制社会,法制经济条件下,那么还双方还要严格地来执行。你看这个情况,这个公司好像变通了一下执行,但是让农民朋友也不领情。产生这么一个后果,少划给的钱我不要了。

原文出处http://www.ainfo.com.cn/cctv7/shownews.asp?newsid=2613(请将本网址复制后看详细报导)

下面两个网址也有:

http://www.century-time.com/industry/IndustryNewsqx.asp?ID=7238&amp;MainTitle=

http://www.cnvoc.com/news/newsshow.asp?id=1861

其中的记者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阚凯利教授的话,应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

节目中的“姚先生”就是本人,收看节目后,才明白:根据国家的规定,“来电显示”是免费服务。

节目中报导的“田园卡”在话费发票上也是以“全球通”的面貌出现的;

本人另有一台“全球通”手机,每月的“来电显示”是用“特服费”的科目体现。而且此业务可以凭本人身份证或服务密码取消与开通,取消时不收费,开通时每月收取费用。

今日,就“来电显示”费用的问题,我拔打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属下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浙江......等地的客服电话1860,结果,只有北京的010-1860回答:“来电显示免费”,其它各地的1860回答“来电显示”费用从5元-10元不等。

看来,国家的政策只有在天子脚下---北京得到了贯彻,“中国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品牌,理应让国家政策在全体手机用户中落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品牌的服装,在全国各地的专卖店都不会出现二价。可惜,全国极大多数不在北京入网的“中国移动”用户被收取了这项不该收的费用,以北京地区之外“中国移动”的用户数为一亿人计算,每月的平均“来电显示”费为7.5元/户计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天文数字?

也许每个人每月多支出几元钱不算什么,但想想我们的“希望工程”吧!政府动员全民这么多年,才募集到二十几亿元资金。

亲爱的网友: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口袋中的钞票继续被一个GSM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一项“业务”缩水,请多多转帖,呼吁“中国移动”北京地区以外的运营单位立即停止这项不合理收费,并将已经收取的不合理“来电显示”费用代表全体“中国移动”用户捐献给“希望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0#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43:00
创建客服体系,打造铁通服务品牌<p></p></B></P>
——在铁通广东公司二OO二年上半年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P>
<p></p></P>
二OO二年是我们铁通广东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成立的第二个年度,在市场上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我公司深感电信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深感在用户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要想争取市场和保存市场,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赢得用户,铁通才能生存和发展。铁通的客服工作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新的课题,要做好客服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许多工作要从头开始。今年以来,省公司大力加强客服工作,始终贯彻“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坚持“亲切、专业、准确、高效”的客户服务基本原则,起点高、行动快,认真开展客服工作,积极打造铁通服务品牌,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基本消灭了严重客户投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p></p></P>
今年上半年,在进行服务质量管理方面,我公司主要做了如下工作:<p></p></P>
<B>一、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管理机构,加强管理队伍建设<p></p></B></P>
重视服务质量管理首先要重视机构的完善,只有管理脉络疏通了,各项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够上行下达顺利进行。公司组建初期,客服工作相对滞后,主要反映在:客服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造成管理不到位,各项客服管理制度难以落实,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不高,对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力。今年4月份,公司领导决定加强客服工作,重组了省公司客服部,将营收职能从原客服部划出,成立了营收部,重新明确了两部的职能,配备了专职客服管理人员,在以前设立的省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中心、各分支机构的服务质量管理员这二级服务质量管理网络的基础上,我公司进一步加强了服务质量管理机构,在已完成互联互通的各地市成立了地市分公司客服部,并配备了专职客服管理人员,确保机构、人员到位、工作职责到人。针对新建的管理队伍,我们立即组织培训和交流,使管理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客服工作。我公司客服体系虽创建1个多月,现已初见成效,各项客服工作已有序展开,使我公司的客服工作开创了新局面。<p></p></P>
<B>二、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客户服务制度<p></p></B></P>
机构完善了,进行规范管理必须要有好的规章制度。我公司一方面继续认真执行省通信管理局、铁通总部等上级机构下达的各项服务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对于去年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我公司陆续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包括《铁通广东公司电信服务标准》、《铁通广东公司营业厅管理条例》、《铁通广东公司特服台服务规范》、《铁通广东公司线务工作服务规范》、《铁通广东公司电信服务质量稽查处罚规定》《铁通广东公司客服业务处理流程》等等。并且,我公司还新制订了《客服管理组织机构规范》《客服系统运营管理规范》、包括“服务承诺”在内的《营业厅张贴规范》等。<p></p></P>
今年上半年,我公司陆续到各分公司深入基层进行检查、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使客服工作质量不断提升。<p></p></P>
<B>三、组织开通客服热线10050,加强客服中心各服务环节的管理。<p></p></B></P>
客户服务中心是为客户服务的重要窗口单位,也是公司内部服务流程处理顺畅的首要环节。在开通客服热线10050过程中,我们组织各地进行了拨测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去年客服中心运行情况及今年4月份客服中心10050 的试运行情况,我们进一步细化了10050的服务流程,针对客户要求,改善了投诉工单的传送手段,缩短了网络故障处理等部分业务的处理时限,使我们的服务与客户要求更为贴近。<p></p></P>
针对客服中心存在的如客服坐席不够、座席代表业务掌握不够熟练等问题,我们及时做出改进,增加了座席,并及时招聘了客服座席代表,按要求进行了培训,合格后立即上岗。客服中心始终坚持“用心去聆听、让声音微笑”的服务宗旨,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受到用户普遍好评。今年四月客服中心在我公司率先通过了ISO9001评审;五月,被推荐为参加广东省通管局开展的“广东省通信行业服务先进单位”评比活动参选单位之一。<p></p></P>
<B>四、抓好重点用户和大客户的服务<p></p></B></P>
<B>   </B>  积极发展大客户,是铁通的重点战略决策之一。抓好为重点用户和大客户的服务工作,是我们客服工作的重要环节。为<p></p></P>
了做好大客户的服务工作,我们建立了大客户台帐并制定了重<p></p></P>
点服务措施,如定期走访、开客户联系会、实行投诉跟踪服务、<p></p></P>
随时调整相关优惠政策等,全力满足大客户的需要。例如:广<p></p></P>
州亚洲大酒店是我公司发展的大客户,也是铁通公司在国内发<p></p></P>
展的最早一家五星级大酒店,我公司非常重视对该酒店做好服<p></p></P>
务。<p></p></P>
自去年11月份,我公司领导多次带队到亚洲大酒店走访,调查我公司的服务情况。迄今为止,我公司已经多次派员对该酒店进行不间断的服务跟踪,及时解决了客户提出的多项服务问题,不断提高了我们的服务质量。</P>
为了满足客户在今年4月份正式开张营业、迎接广交会的需要,我公司在年前就对该酒店进行了专门走访,递交了服务承诺。并且派专人从春节前起重点跟踪、解决设备质量、互联互通、业务服务等问题,经过我公司不懈地努力,确保了该酒店在本次广交会接待客户的通信需要,赢得了酒店工作人员的好评。使用户由原来因互联互通不畅造成不良影响要求退货变成对铁通的信赖与支持。</P>
在前不久,春交会期间,由我公司客服部派员对亚洲大酒店的一次走访活动中,客户对我公司的服务表示很满意,希望与我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合作。我们用质量与诚信牢牢掌握住了这个高端大客户。因此,只有不断地进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客户持久的支持,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
在对待铁路大客户的需求方面,我们也千方百计做好各种服务工作。无论是春运通信服务、专网电话装、拆、移工作、应急通信开通、广铁机关大楼所有通信设施搬迁、各种运输MIS组网开通等工作,只要是铁路需要,我们铁通不讲价钱、不辞辛苦,全力满足需要,受到了广铁集团公司领导的好评。</P>
<B>五、加强营业厅建设与管理,使营业厅形象出现较大改进。<p></p></B></P>
营业厅也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单位,今年上半年,乘着省通管局举办的“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树立行业新风”活动的东风,我公司深入开展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打造铁通品牌,树立行业新风”活动,其中,对营业厅施行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敦促营业厅的兴建,从厅容厅貌、服务设施、张贴内容,到营业员服务礼仪、服务规范、业务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整改,对重点单位更是进行重点整改,使各营业厅的面貌焕然一新,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其中,我公司中山一路营业厅被推荐为“广东省通信行业服务先进单位”参选单位,在今年五月省通管局莅临我公司检查中获得了好评,认为营业厅工作比以前有了较大改善。<p></p></P>
<B>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重视投诉处理,实行服务质量周报制度<p></p></B></P>
随着机构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公司加大了服务质量监管力度,对公司服务工作进行不间断的明查暗访,本着“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原则,进行严格的管理,发现问题立即着令整改,违反规定必须作出处理。严格的监管,使我公司的服务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服务质量、网络质量、通信质量均有了明显改善。<p></p></P>
针对服务质量的改进工作,我公司专门办了每周一次的“服务质量周报”,对每周投诉热点难点问题、投诉处理情况、客服中心咨询、故障受理、业务受理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在每周一次的交班会上进行讨论并制定整改措施。<p></p></P>
<B>七、积极配合市场,做好营销工作<p></p></B></P>
随着铁通市场的不断扩大,客服工作也日益繁忙。铁通营业厅除了完成规定的电信业务受理、处理任务外,还担负着繁重的营销工作。每次公司组织促销活动,各促销点都有我们营业员的身影。大部分地市公司都将经营指标下达到每位营业员身上。面对繁重的营销任务,我们全体营业员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计报酬、不辞劳苦,全力做好营销工作。羊城段制定了营销任务与个人经济收入挂钩奖励考核制,实行多销多得,营业员们的积极性被充分发挥起来,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主动上门为用户服务,全力做好营销服务。许多营业员认真学习营销知识,不断提高营销技巧,努力推销铁通产品,为开拓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p></p></P>
<B>八、加强培训,重视形象,提高员工服务整体素质<p></p></B></P>
继去年联系专业电信培训机构组织了三期省公司级窗口员工培训班之后,今年上半年,我公司又继续举办了两期窗口员工培训班,提高了窗口员工的服务素质,转变了窗口单位的服务形象。<p></p></P>
补做齐了营业员、线务员工装和工具包,对服务人员形象进行了改进。同时,加强了检查和考核,使员工增强了时时体现铁通形象的自觉性。<p></p></P>
<B>九、</B><B>开展了“规范经营行为,打造铁通品牌,树立行业新风”活动</B><B><p></p></B></P>
为了响应广东省通管局开展“规范经营行为,树立行业新风”活动的号召,我公司深入开展了“规范经营行为,打造铁通品牌,树立行业新风”活动,组织对公司服务质量问题进行了全省范围的自查自纠工作,力求深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p></p></P>按照省通管局要求和公司下发的各项客服规章制度要求,我们着手对公司管内进行服务质量问题的自查自纠,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针对客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公司已经进行的整改内容多达六十多条。并且,我公司客服主管部门到各分公司管内进行了检查指导工作,对分公司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帮助,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牵头进行了整改工作,包括影响服务质量的通信设备质量问题,也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上述自查自纠活动的开展,目前我省公司的服务风貌、服务水平已经有了可观的进步。尤其是我公司管内省客服中心、广州营业厅、梅州分公司的整体服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1#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44:00
<B>二OO二年下半年工作思路、计划安排:<p></p></B></P>
<B>目标:打造铁通服务品牌  全面提升客服质量<p></p></B></P>
<B>一、转变观念,增强全员服务意识<p></p></B></P>
由于铁通是从原铁路系统中剥离出来的企业,员工为市场服务的观念基础较差,因而,转变观念的任务相当艰巨。铁通的服务质量与优秀电信运营企业的标准相比,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一些干部职工还没有真正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在服务形象、服务礼仪、业务素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急待转变。<p></p></P>
我们必须认识到客服工作具有双重性:对外,面对社会的广大客户,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是公司的代言人;对内,代表客户维护其合法权益,对铁通公司内部一系列工作流程、设备及服务质量行使全面监督管理的权利。能不能履行好双重功能,这是让客户认识铁通公司的关键。因此,铁通全体员工的服务观念必须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观念转向市场经济观念方面来,迅速克服“铁老大”的旧观念,要在客服工作的理念上创新,在业务流程上创新,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客服管理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一道,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铁通成立以来所发的有关客服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电信业务和电信知识,加强在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公司内外的交流,提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主人翁精神,牢固树立“用户为本,诚信服务”的观念,切实做好客服工作,确保客服质量,确保不丢失用户,通过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提升铁通的竞争力。<p></p></P>
<B>二、 </B><B>健全客服组织系统,完善管理体系<p></p></B></P>
认真贯彻铁通总部下发的铁通人[2002]31号文《铁通公司客户服务体系组织机构方案(试行)》精神,健全、完善广东公司的客服体系,客服体系遵循统一接入号、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的“三统一原则”,对铁通公司的电信服务质量实行监督管理。客服工作实行逐级负责制(职责另发)。目前,全省七大分公司(段)基本已经建立客户服务部,但在职能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要做到重点突出,责任明确。随着各地市分公司的逐步建立,互联互通工作和市场工作的进展,客户服务部门、人员也要相继到位,服务不能够滞后于市场。</P>
<B>三、建立客服工作运行机制<p></p></B></P>
客服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机制不可分割。我们将组织全省开展ISO9004-2规范服务,配合推行ISO9000贯标工作,努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按照需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各项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的执行情况;下达服务质量指标,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工作,运用回访和客户座谈会进行服务调查。<p></p></P>
在服务管理的培训方面,在行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客服部门还要在公司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下,齐抓共管。<p></p></P>
<B>四、 </B><B>下达客服工作质量指标<p></p></B></P>
除了公司下发的电信服务标准规定的各项服务指标之外,补充下达如下质量指标。今后,公司将按指标进行考核,与经营责任制挂钩。<p></p></P>
<B>消灭</B><B>严重</B><B>责任</B><B>投诉:</B><B><p></p></B></P>
严重责任投诉是指信息产业部、铁通总部、省通管局等受理转办的经查为责任造成的投诉。<p></p></P>
<B>一般责任投诉率</B>:<B><1件‰户(月)<p></p></B></P>
一般责任投诉率是指投诉到省公司等经查为责任造成的投诉比率。<p></p></P>
<B>用户满意度:</B><B>&gt;90%  <p></p></B></P>
指用户对铁通提供服务的综合评估。<p></p></P>
<B>回复省客服中心工单准确率:</B><B>&gt;98%<p></p></B></P>
回复省客服中心工单准确率是指各责任单位接到省客服中心的工单按要求回复的准确率。<p></p></P>
<B>故障处理及时率:</B><B>&gt;99% <p></p></B></P>
故障处理及时率是指按服务时限规定处理完毕故障的时限(如客户要求,则按与客户预约时间)及时处理完毕故障的比率。</P>
<B>客户一次投诉处理满意率:</B><B>&gt;90%<p></p></B></P>
    客户一次投诉处理满意率是指客户投诉一次获得满意处理结果的比率。<p></p></P>
<B>客户投诉处理满意率:</B><B>&gt;</B><B>98%<p></p></B></P>
客户投诉处理满意率是指客户投诉获得满意处理结果的比率。<p></p></P>
<B>投诉客户回访率:</B><B>=100%<p></p></B></P>
投诉客户回访率是指回访投诉客户的比率。<p></p></P>
<B>新装用户回访率:</B><B>&gt;9 5%<p></p></B></P>
新装用户回访率是指回访新装客户的比率。<p></p></P>
  <B><p></p></B></P>
<B>五、 </B><B>做好客户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p></p></B></P>
服务热线10050是铁通客服的品牌,它的开通及省客服中心的有效运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网运部、各级分公司(通信段)必须按照上级要求做好10050数据设置、网间互通、资料设置与随时更新、服务流程、流程监管、座席管理、人员培训、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随着电信业务的逐步增加,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多,我们的客服中心业务也应根据市场需要随之越分越细,要逐步建立起粤语座席、英语座席、大客户座席等个性化服务座席,提供更多的优良服务。我们的目标是使我们的省客服中心成为高水平的电信运营商的客服中心。<p></p></P>
<B>六、 </B><B>加强营业厅建设管理<p></p></B></P>
目前,我们公司营业厅仅有广州、韶关、肇庆、惠州、梅州、汕头、河源、陈江等处。营业厅是公司对外服务的窗口,是长期的广告,代表着铁通的形象。客服部必须监管好营业厅的服务质量,硬件质量从建设抓起,营业厅内的布局、设施、张贴内容必须按规定设置,实行零距离服务,满足用户需要;软件质量从管理入手,完善各种管理资料、台帐,规范营业员的服务态度、礼仪,提高她们的服务素质,使营业厅切实做到“亲切、专业、准确、高效”,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使客户在营业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营业厅要提供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树立崭新的“窗口”形象。<p></p></P>
<B>七、   </B><B>建立有力的后台支撑体系<p></p></B></P>
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都是我们的前台,运维部门、营收部门、互联互通、铁道业务、通信业务等等部门是我们的后台支撑,没有后台的有利支撑,就没有前台的业务开展。后台必须把管内的各项工作抓好、落实,前台的工作才有保障,才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P>
加强各后台部门的工作也是今年下半年搞好客户服务工作的目标之一。</P>
<B>八、   </B><B>尽快推行“一站式”服务体系<p></p></B></P>
要尽快推行“一站式”服务,即做到“一点受理,一站购齐”。“一站式”服务是当今全球电信服务中通行的服务方式,是指跨越区域联网应用的客户不论在什么地方使用哪种电信业务,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只需要与当地电信企业联系,就能全部得到解决。“一站式”服务主要包括:一点业务受理、一点故障处理、统一计费结算、统一技术支持等。在客户服务中心和营业厅的运营管理中,我公司要加强后台技术支撑,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尽快朝着“一站式”服务过渡。<B><p></p></B></P>
<B>九、   </B><B>试行“三零服务保障”体系<p></p></B></P>
“三零服务保障”是指:(1)零购买风险,即不论何种原因,可以凭申请安装填写证件或复印件,在付费后15天内办理退款;(2)零使用风险(非用户故障赔偿),即对于因我公司原因造成用户的电话或网络不能正常使用,我们将视情况提供延长使用时长的补偿条件或其它补偿措施;(3)零维护风险(24小时服务响应,一年365天人工服务),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热线10050将提供7*24*365的不间断服务。</P>
施行“三零服务保障”,让客户真正能够对我们的服务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才能够培养起忠实的用户群,我们的公司才会真正充满希望。</P>
“三零服务保障”先在内部实施,暂不向社会承诺。“三零服务保障”是自我加压、自担风险的服务创新理念,是铁通公司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我们的全体员工,必须朝着这一目标努力。</P>
<B>十、 </B><B>加强对大客户、重点客户的服务质量跟踪<p></p></B></P>
大客户战略是我公司三大战略之一,除了继续关注普遍服务以外,我们将对大客户、重点客户的营销服务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我们将建立大客户档案,实行大客户营销服务管理:如A类管理,即对为我公司提供月收入100万以上的大客户实行派驻制;B类管理,实行业务经理制,对大客户按区域、行业分类,进行协调和管理;C类管理,即大力推行代理制,责任到人,既有约束机制,又可实行长期效益分成。另外,必须加强对大客户、重点客户的服务质量跟踪工作,对大客户进行定期走访,征询意见,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改。</P>
我们必须树立大客户就是公司经营收入的保障的思想,对大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细致、周到,不能有丝毫疏漏。而且,必须形成制度,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服务到位。</P>
<B>十一、              </B><B>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素质和管理水平<p></p></B></P>
2002年公司客服培训计划如下:<p></p></P>
1、     客服管理人员培训班二期<p></p></P>
培训对象:各分支机构领导、主管领导、客服部全体、客服班组负责人。<p></p></P>
培训内容:客服管理。<p></p></P>
2、     省公司级客服窗口人员培训班三期<p></p></P>
培训对象:窗口部分工种部分服务人员。<p></p></P>
培训内容:窗口人员服务内容、服务礼仪、服务规范。<p></p></P>
<B>十二、              </B><B>继续开展“规范经营行为,创铁通品牌,树立行业新风”活动<p></p></B></P>
按照省通管局的要求,继续开展“规范经营行为,创铁通品牌,树立行业新风”活动,下半年,在我公司管内开展评选先进服务单位的工作。希望各单位在下半年的工作当中高标准、严要求,规范服务,创新服务,将我公司的服务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P>
<p></p></P>
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是任重道远的一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这条道路上,谁走得快、走得好,谁就会成为电信业市场竞争的赢家。相对于省内其他运营公司,我公司客服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会乘着省通管局开展“规范经营行为,树立行业新风”活动的东风,虚心向广东省内各电信运营企业学习,搞好有铁通特色的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积极打造铁通服务品牌,为繁荣我国电信事业,为铁通赢得更大的市场,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更好的服务不断努力奋斗。                                </P>
<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2#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47:00
凭心而论,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中国联通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却没有很好的美誉度。我们能理解消费者的心态,因为联通从一开始就被加载了许多的期望。

  曾经有同事指责我为什么没有花同样多的笔墨,去叙述前不久发生的中国网通奚国华与信息产业部张春江互调事件,这同样是一个电信公司高管变动。

  其实,了解一个企业比了解一个产业的进程要更为容易些。杨贤足之前的四任董事长所领导的中国联通与杨贤足以至王建宙率领的中国联通除了名字一样外,我们可能看不到有多少相同之处。

  我们当然无意也没有资格去指责四位前联通董事长所做的太少,毕竟中国电信业仍然处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不是尽一人之力所能成的。但杨贤足统帅四年的中国联通,和他之前的联通的比较不就是我们所有关注中国电信业过去、现在以至未来的人们所能得到最好的注脚吗?

  曾经有一些投资银行的分析师和我们聊过联通,言论大致都是一样的,就是从去年开始联通正在经历决定未来命运的几年。CDMA能否胜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联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继续以“新兴运营商”的身份还是以“主导运营商”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电信业。

  分析师和投资者很现实,他们只关心联通能否比中国移动的股票更具投资价值,这是市场决定的。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我们在描写中国电信业几大公司时候,着墨点却只能有所不同。中国移动无疑是个“巨无霸”,年收入1800亿人民币也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电信产业领袖企业的代表;中国电信正在利用“小灵通”制造“二度寡头“的梦想,有点老树新枝的意思;中国网通即使今年收入会略逊联通,但显然他具备了随时随地叫板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实力。

  那么联通呢?9岁的联通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它?是一个成长型的公司,还是一个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电信市场应该与百年电信企业平等交锋的企业?

  杨贤足是因为年龄原因退下中国联通集团高管的位置,但相信他短期内还不会退出中国电信业的舞台;中国电信业改革的最终无疑是乐于见到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联通。但几乎没有人愿意看到,中国联通的强大是再次通过电信业拆分整合得来的。年轻的王建宙带领年轻的中国联通会如何走下面的路,下面的路是否依旧坎坷艰辛,相信这才是一幕精彩好戏的最大卖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3#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47:00
曾经有一些投资银行的分析师和我们聊过联通,言论大致都是一样的,就是从去年开始联通正在经历决定未来命运的几年。CDMA能否胜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联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继续以“新兴运营商”的身份还是以“主导运营商”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电信业。

  分析师和投资者很现实,他们只关心联通能否比中国移动的股票更具投资价值,这是市场决定的。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我们在描写中国电信业几大公司时候,着墨点却只能有所不同。中国移动无疑是个“巨无霸”,年收入1800亿人民币也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电信产业领袖企业的代表;中国电信正在利用“小灵通”制造“二度寡头“的梦想,有点老树新枝的意思;中国网通即使今年收入会略逊联通,但显然他具备了随时随地叫板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实力。






非常同意这段话,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角度看问题,投资价值是唯一的标准。
不管你在那家运营商工作,如果你自己理性地去买一家运营商股票,你可能会买那一家
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4#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49:00
一、引言
  1945年,英国人克拉克曾在一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利用3颗地球静止轨道人造卫星进行准全球通信的设想。当时人类还未步入宇航贝??庖挥泄赜τ梦佬堑纳柘胛抟纱?信ê竦目蒲Щ孟肷?省5?搅?0多年后的今天,它不但变成了现实,而且发挥得淋漓尽致:通信卫星作为空间技术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美妙结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各种卫星中最早投入商业市场,效益最为显著的一种。通信卫星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信道质量高,通信容量大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国际、国内或区域通信、军用通信、海事通信、电视广播以及航天器的跟踪和数据中继等方面,对世界范围的信息交流、社会进步、各国经济的发展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通信卫星研制始于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形成了自己的通信卫星系列,其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轨应用的国产通信卫星为我国人民的生活、经济和政治活动提供服务,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此外,我国在这一高技术领域的成就,进一步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提高了国家的威望,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我国通信卫星发展历程
  
  我国先后自行研制和发射了3种类型的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和东方红三号,它们均为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东方红二号(简称东二)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通信卫星,在轨一共两颗。第一颗于1984年4月8日发射,定点于东经125°;另一颗于1986年2月1日发射,定点于东经103°。卫星本体外形为直径约2.1m,高度约1.6m的圆柱体,采用双自旋稳定姿控方案,起飞重量约920kg,卫星工作寿命3年。每颗星上有2路转发器,每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为8W,工作于C波段,通信天线安装在消旋组件上,卫星工作时一直对准地球。第一颗卫星的通信天线为圆锥喇叭,具有约14°的角覆盖范围。它具有很宽的服务区域,不但可以完成国内陆地地球站的卫星通信,还可供远离国土的海上移动站进行通信试验,但由于卫星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和天线增益与系统噪声温度的比值(G/T)较低,使通信容量较小,影响了卫星的经济效益。第二颗卫星在这方面进行了改进,采用国内波束抛物面天线,具有5°×8°的椭圆波束,天线增益比第一颗星的喇叭天线增益增加 6~9dB,明显提高了通信容量,也降低了对地球站发射功率的要求。
  
  我国在发射和应用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同时,已经开始了东方红二号甲(简称东二甲)通信卫星的研制,以提高卫星的性能。后者实际上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改进,卫星平台(服务系统)中电源分系统在维持太阳电池片布片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尽量挖掘潜力,以供给有效载荷更多的功率,其他平台分系统基本保持不变,或只进行适应性修改。卫星转发器数增为4路,每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增为10W,通信天线仍采用国内波束抛物面天线。虽然从外形上看,东方红二号甲卫星和东方红二号卫星第二颗差别不大,但功能已有明显的提高,服务区内EIRP值大于32dBW,G/T值大于-11dB/K,卫星设计寿命4年,起飞重量约1040kg,一共有3颗在轨工作。1988年3月 7日发射的第一颗定点于东经87.5°,1988年12月 22日发射的第二颗定点于东经98°,1990年2月4日发射的第三颗定点于东经115°。这几颗卫星实际工作寿命均超过了设计指标,达到5年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两种卫星的一些弱点逐渐显现出来,已不能满足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从1986年开始正式启动了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简称东三)的研制工作。国家把此项工作列为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给予了高度重视。广大研制人员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和难题。1994年完成第一颗星的研制工作。该星于同年11月发射进入准同步轨道,但由于推进剂泄漏,最终未能定点使用。经故障分析和局部改进后,第二颗卫星于1997年5月12日发射,5月20日定点于东经125°,主要用于电话、数据传输、传真、VSAT网和电视等项业务。到目前为止,该星已正常运行了三年半。东方红三号卫星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通信卫星领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0年1月,采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的另一颗通信卫星--中星22号发射成功,定点于 东经98°,已投入正常使用。同年10月和12月,采用同一平台的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也顺利升空。此外,采用这一平台的另外一些卫星也正在研制中。
  三、我国通信卫星的未来发展
  
  我国通信卫星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和国际市场上的先进卫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卫星的寿命、研制周期和有效载荷的功率、重量及种类等方面。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我国通信卫星今后发展的方向,提高卫星的市场竞争能力,满足飞速发展的卫星通信事业的需求。在近期,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的开发应用
  
  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是目前我国性能最好的、经过飞行考验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是我国通信卫星产业的重要财富。由于它可分为不同的舱段,平台服务分系统和有效载荷(通信舱)相对独立,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在一定的重量和功耗范围内可用于不同有效载荷的多种卫星。考虑到数字压缩技术的飞跃进展,一路转发器已可传多路电视,这使得东三卫星平台已可涉足于某些直播卫星领域。此外,对于功能比较简单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这种平台也有用武之地。
  
  公用平台生产可实现批量化,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也使卫星的研制周期缩短,性能价格比提高,市场应用前景变好。因此,充分发挥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的作用是我国通信卫星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实际上,我国一些在研的通信卫星都是基于这一平台,有效载荷遍及特高频、S、C和Ku波段。
  
  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的潜力,提高卫星的性能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东方红三号卫星有效载荷重量170kg,功率900W。通过采用平台设备的减重措施和提高电源分系统性能,就能使上述两项指标分别增加30%和13%左右,这一改进已经在地面得到验证。这些局部变化并未影响卫星平台的鉴定状态,却拓宽了应用范围,提高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此外,在东三平台上采用砷化镓太阳电池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供给有效载荷功率、提高寿命和用于气象的可行性论证工作,都正在进行中。
  
  可以预计,在一段时间内,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仍将是我国通信卫星产业的主力军。
  
  2.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的研制
  
  我国必须发展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以满足今后大容量、高功率、长寿命及多种有效载荷的通信卫星研制需求。这类卫星包括大容量通信卫星、直播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区域性移动通信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等。此外,大型静止轨道卫星还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以卫星定点后每千克有效载荷的价格作比较),市场前景看好,世界各先进宇航公司也都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HS-702、A2100AX、FS-1300、空间客车4000就是这一方面的实例。
  
  根据我国市场需求的预估和卫星技术发展的现状,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的直流功率应达6000~8000W,有效载荷重量超过450kg,寿命15年,这是平台研制第一期应达到的目标。第二期应使平台直流功率和有效载荷重量指标进一步提高(例如功率超过10000W)。第三期应采用电推力器进行轨控,以进一步提高平台性能,估计这时有效载荷可超过800kg,能适应2010年以后的用户需求。
  
  这三个时期的产品均属于一种平台,具有相同的卫星本体横截面(长和宽)以及相同的承力筒和贮箱直径,其多数平台分系统的部件相同或相似(例如模块式叠加)。但具体卫星和承力筒的高度、储箱柱段、太阳电池阵和蓄电池的技术状态不同。这样分步走,也是比较现实的研制道路。
  
  3.今后发展的主要技术途径
  
  研制下一代的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及其相应的有效载荷具有高的技术难度,其开发的主要技术途径可简述如下:
  
  (1)总体方面
  --新的系统构形设计:以扩大有效载荷天线的安装面,适用于整星空运,有利于简化组装、总装和整星测试(AIT)及缩短供货周期;
  --在总体设计中应把尽量降低平台重量作为十分重要的目标;
  --达到长寿命、高可靠性要求的措施;
  --更有效地利用运载火箭能力的方法;
  
  (2)平台分系统方面
  --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化的大直径承力筒;
  --加柱段的大直径表面张力储箱;
  --新型两次展开的、采用砷化镓片的太阳电池阵;
  --高容量、长寿命氢镍电池;
  --高比冲的变轨发动机和姿控推力器(包括后期的电推力器);
  --适应能力强的长寿命星上计算机;
  --高热耗散通信舱的热控技术;
  --星上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3)有效载荷方面
  
  四、结束语
  
  经过航天人近30年的共同努力,我国通信卫星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研制出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中星22号等不同类型的通信卫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后国民经济众多部门对通信卫星无论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都会提出高得多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充分利用和挖掘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能力的同时,开展下一代大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的研制。这是发展我国通信卫星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途径,并尽早实施,这一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5#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50:00
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进一步扩大了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使卫星通信由作为地面远距离通信的一种主要手段扩大为各种空间飞行器与地球站之间中继通信的一种新手段。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相当于把低面上的测控站移到了中继卫星相当于把地面上的测控站移到了35786Km高度的地球静止轨道,一颗卫星可观测到大部分在近地空域内飞行航天器,两颗卫星组网可基本覆盖整个中、低轨道空域。为此,两颗TDRS卫星和地面上单个测控终端站所组成的TDRSS系统,可以取代配置在世界各地由许多测控站构成的航天测控网。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卫星无线电定位业务是地面物体通过无线电和卫星沟通进行测距或测速,计算出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根据位置坐标及其它变化的信息,判断自己的航向。卫星定位系统的出现,解决了大范围、全球性、高精度和快速定位的问题。
  1960年,美国为海军建立了子午仪(Transit)导航系统,利用单星多普勒频率测量定位原理,定位一次需要的测量为2分钟以上。定位精度对运动舰船为200m至80m;而对固定点可达100m至0.1m。在六、七十年代,子午仪导航系统不仅在舰船上被普遍应用,同时也用于陆地上基点的坐标测定,但是该系统定位次数较少,确定一次需要时间太长,不能适应快速运动的目标(如飞机),定位精度尚需提高。
  1978年,美国开始实施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它是一种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空间段由18-24颗分布于高度为20200km的6个轨道面的卫星组成。卫星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卫星辐射F1(1575.4MHz)及F2(1277.6MHz)两个频率。信号采用码分多址。卫星靠伪随机码共分,F1调制民用粗(CA)码及军用精(P)码;F2只调制精码。粗码容易捕获,定位精度30m。目前对非授权用户施加有人为干扰(SA)技术,精度下降为100m。精码另行加保密(AS)技术,精度高,且可用双频解电离层传播误差(约几米),定位精度达1m。粗码帮助精码捕获,使捕获时间缩短为2s。
  全球各地的用户随时可见4颗以上的卫星,捕获星上发出的CA码,计算自己的位置,定位时间短、精度高。GPS星上有准确时钟,可同时用于定时和时间同步。但GPS主要为军方使用,精码度分严格保密。GPS于1994年3月9日正式建成。系统建成后美国政府许诺10年内取消SA干扰。
  俄罗斯(前苏联)1982年2月正式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通知书,宣称GLONASS系统将于同年5月开始部署。其宗旨是为全世界范围内的飞机提供无线电导航,也可供国内的船只导航。GLONASS的24颗卫星分布在轨道高度为19100km的三个轨道面上,卫星运行周期为11小时15分钟。卫星发射F1及F2只调制精码。粗码容易捕获,定位精度30m,没有施加人为干扰(SA)技术。
  GPS和GLONASS的广泛应用证明了卫星导航技术成熟和可行。但各国民间用户对依靠某一个国家军方控制的导航系统(不论GPS或者GLONASS)总是不放心,因此国际民航组织设计了一种分三步走的方案设想---  第一步先使用GPS或GLONASS,或GPS+GLONASS;第二步由民间筹建GPS/GLONASS的广域增强系统(WAAS)或区域性增强系统(RAAS);第三步由民间增发多国或国际控制的导航卫星。
  这种称为GNSS发展的“体制进程”,是在承认GPS和GLONASS已经存在的前提下,首先把GPS和GLONASS作为主体使用,然后逐步增加民间成分,在增发民间卫星的基础上逐渐减少对某一国军方控制系统的依赖,最终试图实现一个民间化,国际化的GNSS星座。实际上这是一种国与国之间协调,军用民间之间协调、全球性政策缓冲和国际谅解基础上实用的可行办法。
  但是这个方案遭到美国国防部的指责。于是,美联邦航空局(FAA)提出WAAS,但WAAS给美国和国际安全带来威胁。后来,美国国防部表示“暂时同意按计划实施WAAS,但WAAS能否投入使用取决于该系统的试验结果和政府、军队高层部门和评估意见”。此外,国防部还保留根据试验结果在战时或在特定地域对WAAS信号进行干扰的权利。
  欧盟目前在卫星导航领域的作用只限于参与欧洲静止轨道重复覆盖导航系统(EGNOS)的新计划。打算在两颗Inmarsat-3卫星中租用其导航设备包,作为GPS和GLONASS定位信息的备份信号,以提供额外的可信度。
  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具有将通信与导航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它是采用两颗位于80°E和140°E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双向测距加数字化高程地图定位,并可双向数据报文通信,系统自含差分定位功能,以提高导航定位精度。用户机与卫星间上下行信号用国际电联规定的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标准(RDSS)L/S频段,卫星到中心站链路用标准C频段,卫星到中心站链路用标准C频段。其服务范围包括我国大陆及东南海域,属区域性系统,可以发展成为准全球性系统(用六颗卫星)。这个系统的投资比较少,适合我国当前经济能力和各有关方面的需求,在需要导航定位与移动数据通信相结合的场合更是有的放矢。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比GPS、GLONASS多了一个数据通信的功能,所以它的用途要宽广很多。
  对地观测卫星系统
  卫星对地观测技术是一种信息技术,自1959年美国水手号飞船的宇航员用手持相机在空间轨道上对地球拍摄了第一张照片以来,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已成为获取应用效益的重要领域。对于不同的观测对象,对地观测卫星可分为地球资源、海洋监测、气象和环境监测等门类。
  最早的资源探测卫星是美国于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1(ERTS-1),后来改称Landsat-1。现在正在工作的是Landsat-5和法国1986发射的SPOT,它们现在已成为系列。Landsat系列已经到了Landast-7,而SPOT已经发展到SPOT-4。除这两个系列卫星有代表性外,还有印度的遥感卫星(IRS)系列和加拿大的商业化雷达卫星(Radarsat)等。我国和巴西联合发射的中巴资源一号卫星(CBERS),自1999年10月14日升空入轨后,经过100多天的在轨测试,一切正常,已于2000年3月2日在北京交付使用。中巴资源一号用一颗卫星实现法国SPOT-1和美国Landsat-4两颗卫星的主要功能。
  2000年9月1日,我国成功地将“中国资源二号”送入预定轨道,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和空间科学试验。
  1988年,印度首颗IRS卫星发射成功,到1998年,印度已发射了5颗星。星上有效载荷是光学遥感器,且采用推扫方式。光学遥感器的谱段设置及采用技术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空间分辨率逐渐提高。   1995年加拿大研制的Radasat-1发射成功,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其遥感器为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sat SAR工作在C波段,Radasat的特点是其工作不受时间和气候限制,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工作。
  卫星资源探测为地球资源大面积普查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新手段。可以从地球资源卫星的数据中提取广大地区的地理、地质、环境、植被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能源、矿床和水利资源的查找和发现,土壤、地质和农业土地利用,城市和农村的环境改变,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等。中国国家地震局研究表明,发现卫星热红外异常动态演变现象可以提供地震前兆信息,并在多次地震中得到了证实。   气象卫星在对地观测与通信广播应用卫星系列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气象卫星是对地观测卫星中发展最早的卫星。
  从太空观测地球,不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国家与地区行政疆界的限制,可连续提供全球的、立体的。全天候观测资料是气象卫星的特点。
  气象卫星在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许多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已远远超出气象范畴。气象卫星资料产品主要有图像、数值和水汽分布量等。除了对天气、气候和数值预报等气象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外,在海洋、水文、航空、航海、农村牧渔和环境监测领域亦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空局和我国都建造和发射了气象卫星;印度发展了具有通信广播和气象多功能综合利用卫星,更多的国家则广泛应用气象卫星产品。
  自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第一颗泰罗斯一号(Tiros-1)气象卫星以来的40年中,气象卫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发展阶段,持续时间约为20年,其间进行了各种试验研究,不断增加新的气象遥感仪器和提高卫星性能。对气象产品进行了试用,发发展了气象卫星;第二阶段为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由世界气象组织发起建立了以美国的静止轨道环境卫星(GOES)、日本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GMS)、欧洲的气象和环境卫星(MES)等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两颗NOAA极轨气象卫星组成的全球气象卫星监测网,和世界各地的气象卫星资料接收站一起,向世界各地连续提供全球大气和环境监测资料,实现气象资料资源共享;第三阶段的特点主要是美国第三代先进的NOAA卫星投入运行,新一代NOAA-K、L、M卫星和NOAA-O、P、Q卫星性能的改进,特别是1994年-1995年期间美、俄各发射新一代三轴稳定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日、欧提出将发展先进的对地观测卫星。专家们认为现在已进入气象卫星成熟发展和业务应用阶段,社会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中国非常重视发展自己的气象卫星,先后进行了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的研制。在研制卫星的同时建成了地面接收站和数据处理中心,并能接收国外气象卫星发送的云图资料。
  FY-1的可见光和红外云图清晰度与NOAA卫星相当,可见光图像地表特征清晰图优于NOAA卫星,海洋遥感试验获得成功。
  FY-2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成功,可昼夜获取可见光云图及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FY-2和GMS-5图像进行比较表明,卫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无明显差别,FY-2经外图像的动态范围比GMS-5设置合理,水汽图像的灰级优于GMS-5,相当国际同类气象卫星水平。
  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人类在海上的活动也日益频繁。为了避免海难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非常需要了解和掌握海洋环境的现状和可能的变化。通过海洋环境观测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掌握海洋的状况并作出预测。为此,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观测卫星(SEASAT-1),星上装载了雷达高度表、风场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式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可见光与红外辐射计、对海面风向、风速、波高、波长、波谱、内波、海洋表面温度、大气水含量、海冰覆盖与海冰移动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还提供了云层位置、晴空海面温度、云顶亮度等辅助参数,俄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发射了海洋观测卫星。   由此不难看出,卫星应用不论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直至人民生活都在发挥着最大效用,同时也有效地影响了一个国际、一个地区以至全球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6#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51:00
专题:中国第八网:电通欲破“茧”而出

中国通信网络http://www.tmn.cn

       背景链接:2001年5月,国家电力公司以国电通信中心为基础,组建“中国电通”,准备涉足电信领域的消息不胫而走,尚未出炉的电通就被外界誉为“第八大电信运营商”,而后,备受业界关注的电通却一直悄无声息。去年年底的中国电信改革也没有涉及到电通,电通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被淡忘。

??然而,3、4月间,国电通信中心一连串大刀阔斧的动作让人们又大吃一惊:国电通信中心控股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将于10月份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3亿-5亿港币;3月份起,国家电力大举建设北京地区光纤环网通信和数据网工程,至今年底,全国将形成统一的电力通信网和电力数据网;3月份,电力系统内部员工研究的室内外光纤复合电力线、复合型电力传输导线电力、电信、电视和因特网四网合一宽带接入传输网等三项专利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

??人们发现:雏形将成的“中国电通”,在国家轰轰烈烈的电信改革、电力改革的背景下,已经悄无声息地浮出水面,又一次地“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7#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52:00
追踪电通(1):资本运作入局“富人游戏”

    2001年5月,国家电力公司以国电通信中心为基础,组建“中国电通”,准备涉足电信领域的消息不胫而走,尚未出炉的电通就被外界誉为“第八大电信运营商”,而后,备受业界关注的电通却一直悄无声息。去年年底的中国电信改革也没有涉及到电通,电通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被淡忘。

  然而,3、4月间,国电通信中心一连串大刀阔斧的动作让人们又大吃一惊:国电通信中心控股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将于10月份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3亿-5亿港币;3月份起,国家电力大举建设北京地区光纤环网通信和数据网工程,至今年底,全国将形成统一的电力通信网和电力数据网;3月份,电力系统内部员工研究的室内外光纤复合电力线、复合型电力传输导线电力、电信、电视和因特网四网合一宽带接入传输网等三项专利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

  人们发现:雏形将成的“中国电通”,在国家轰轰烈烈的电信改革、电力改革的背景下,已经悄无声息地浮出水面,又一次地“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借壳上市: 电通入局欲走捷径

  3月初,有消息传闻,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HK-0006)有意入股国电通信中心控股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以使中电飞华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前,率先引入策略股东。中电飞华主要负责上市事务的副总经理蒋宁证实,中电飞华将于今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所有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尽管中电飞华并不一定就是电通成长的领头羊,但是无可否认中电飞华是电通进军通信的试点实质。

  中电飞华现有股东的构成分别是:国电通信中心占5%;国电中心以及全国36个网省电力公司共同组建的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占47.31%(国电通信中心在国电通公司占有超过51%以上的股份);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占15%;龙电集团有限公司占5%;博纳德投资有限公司占27.69%,参股的股东都是有国家电力公司背景的公司,控股股东是国电通信中心,中心主要是负责全国电力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的职能机构。可以看出,清一色的电力背景股东无疑是其业务与运营的必要保障。

  业内权威人士分析:上市是国电通信中心控股中电飞华的主要原因。从资本运作的角度考虑,国电通信中心控股飞华,使其与电力系统资源优化结合,迅速有效地开展全国性电信增值业务的经营,直接切入市场,缩短了起步周期,并尽快地进入资本市场。中电飞华计划股票发行情况将根据市场调整,初步准备融资额3亿-5亿港币,公众持股数比例占25%。

  众所周知,电信运营市场是一个“富人的游戏”,无论是通信网络的建设、改造、升级、运维,还是新业务的上马、调试、推广,都是惟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去年,铁通入局电信市场的出师不利,除了缘于全球固话业务的萎缩、网络覆盖不足外,资金问题、财力上的捉襟见肘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通过在香港的上市,正是解决新准入运营商资金压力、融资不畅的捷径。

  另外,作为一个原先由政府高度管制和垄断的电力行业,通过上市来逼迫自身尽快地完善内部机制、理顺体制改革,从而达到管理和经营上的透明化、规范化。

可以预见的是,使中电飞华在香港上市是国电通信中心为获取基础电信牌照、向电信运营商靠拢的一步捷径,既为日后的电信运营“圈”回了“第一桶金”,又可大大地缩短内部机制改革的进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8#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52:00
追踪电通(2):电信专网市场化的漫漫征程

    几年来的电信改革表明,入局电信运营者,介入市场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铁通已经正式开始进入运营了,那么电通呢?从电力部到国家电力公司,到国电通信中心,再到电通,电力系统一步步走向激烈竞争的电信市场。那么,这条出路好不好走?铁通艰难入局,电通的前景又如何呢?
相比广电通信来说,国电通信中心争取成为电信运营商的行动更积极。但是,与其说电信运营的利润非常有吸引力,还不如说电力通信争取“入局”是电力行业改革的需要。据外界估计,几十年来电力通信至少投资了几十亿,这笔资产如何盘活一直是个难题。恰巧在这两年,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变为鼓励有条件的国内公司经营一些信息通信业务,这就为电力行业剥离通信资产,让其独立经营创造了条件。
国信通信中心办公室方丁主任说:“电通目前正在组建中,但距离电通真正成型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关于电信运营牌照,我们正在向信息产业部申请。”
电通入局虽然只是迟早的事,但是仍然要费很大的一番周折。
  首先是体制问题。这是困扰电力系统的最大的问题。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电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依赖于为其传送运行控制、生产管理、电网经营信息的电力系统通信网,改革电力系统通信体制是否会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是电力系统员工所忧虑的问题之一。另外,电力系统优越的、稳定的工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电力系统通信员工对体制改革的心理障碍。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行业采取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电力系统通信作为电力系统的附属系统,其发展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严格的计划管理。
电力通信专网作为电力系统附属系统,因而无法按照通信自身发展的规律制定合理的统一规划。网络的投资来源于发电厂、变电站建设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一规划的实施。据电力系统内部人员解释,在“八五”后期及“九五”期间,电力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不平衡性引发的最直接后果是全国电力系统的畸形发展:主干网结构简单,迂回能力不足;在局部通信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又存在多个“瓶颈”;支撑网络系统建设滞后,管理系统功能薄弱等。使电力系统通信很难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其先进的网络特性。
  有业内人士据此指出,国电通信中心虽然名义上是电力通信资产的所有者,但各省电力通信资产事实上是由省电力公司及其分公司和子公司控制,现在还无法把这些资产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实体公司,成为国电通信的各级子公司。另外,根据日前出台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原先统一归属国电公司的全国性电网,将被拆为一南一北、“一大一小”两张电网。那么如果电通挂牌后,又该怎样处理南北两大区域的电力通信专网,是剥离、整合,还是也一分为二?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另一家欲杀入电信运营市场的国家广电总局面前。而广电争食电信的撒手锏也同样是一张可以覆盖全国的有线电视接入网,但各地的有线电视网也同样是由省、市、县各级单位,甚至是当地政府投资建设的,如何实现全网整合、资源划一,也一直是困扰广电运营的心病。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经营管理。长期以来,电力系统通信在网络方面缺少电信管理的功能和计费能力,通信系统作为支撑电网先进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缺少经营管理的观念和相应的人才,更缺少市场的观念和开拓市场的人才,这样势必造成电力系统通信资源的大量浪费。
  电力系统是由国家投资的,通信项目不单独核算收益,因此难免造成网络建设上的种种不规范与开支浪费。结果既影响电力系统通信的稳定、可靠运行,也制约了其通信能力的充分发挥。
国电内部人士也承认,电通的市场化程度比当年同属行业专网的铁通还要低。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铁通在铁路沿线的家属区都装有铁通电话,而且与中国电信等公众电信网相通,但电通的电话主要是用于内部办公及电网调度,目前还是只能内部使用。
  公众电信业务运营经验上的匮乏、人才技术上的不足,也同样是制约电通涉及电信运营市场的关键。尽管有了比较充分的网络资源,但电力专网的优化改造,以及与电信的互联互通都并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这些弊端都成为影响电通涉足电信市场的直接原因。业内人士预测:电通如果想在入局时成为能同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相匹敌的对手,至少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建设。
另据专家分析,电通进入电信领域,除了能保持原电力专用通信网的原有用户并适当向周边延伸,在固定电话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外,因国家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原因,还无法进入移动电话市场,主要的业务拓展还是在方兴未艾的数据通信和IP电话方面。国电通信中心应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9#
daizhua 发表于 2004-4-19 08:53:00
追踪电通(3):紧锣密鼓的电通专网建设

电力专用通信网在开放电信市场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资源丰富。全国500kV和330kV的电力线路面25094.16公里,220kV线路107348.06公里,加上110kV线路共计310,000公里;另外电力系统还有大量的35kV、10kV线路可供利用,以上线路资源可以用来架设电力系统特殊光缆,而且在输电线路杆塔上加设光缆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城市具有大量的电缆沟道可以用来敷设光缆线路。

●考虑低压线路(220/380V)传输高速数据(1M/s)的话,则为以后开展数据通信业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电力专用通信网目前已经拥有一个稳定的用户群,不会出现过大的风险投资。

电力专用通信网成为电力系统涉足电信领域的最大本钱,而各省电力信息通信中心(原各省电力公司职能部门,电通成立后为电通各地分公司)的种种运作迹象表明,全国电力系统正在优化电力专用通信网质量、扩大电力专用通信网范围上大下功夫。

3月19日,笔者从国电通信中心了解到,由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三峡输电通信配套工程——北京地区光纤环网通信和数据网工程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将于年底全面建成。届时,国家电力公司最后一批14个直属单位将全部接入到电力通信网中。

国电通信中心称:北京地区光纤环网通信和数据网工程的建设,旨在提高北京地区电力通信网的网络结构,提高通信能力和通信可靠性,以满足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实施三峡电力调度对通信通道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国电力通信网的通信能力,从而增强电力通信网的社会竞争力。

而3月上旬,湖北省电力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兴建的武汉至恩施电力微波通信网通过验收投入正式运行;3月底,湖北省电力信息通信中心又投资3000万元拟开发一套电力微波通信卫星定位系统。

据国电公司的“十五”规划称:全国电力系统将利用三峡建设和全国互联电网形成的有利时机,加快电力通信信息网的主干电路建设与改造。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光纤通信和大容量数字微波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通信传输网络,与各省公司的地区网络结合形成全国统一的电信网络。并在全国基本实现以光纤、数字微波通信为主要传输介质、基于IP的电力数据网络,能够提供包括数据、视讯、语音在内的多媒体网络服务,为电力通信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20#
huanghu22 发表于 2004-4-19 14:18:00
电信虽然有点问题之类的,但还是中国电信的要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千家智客微信号
千家智客微信
玩物说商城
玩物说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