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弱电智能化技术与工程讨论(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人工智能)

综合布线(Cabling)
收藏本版 (10) |订阅

综合布线(Cabling) 今日: 6301 |主题: 3762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综合布线技术专题...

[复制链接]
北京7048 发布于: 2004-6-2 15:22 5106 次浏览 22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相连接。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22人评论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沙发
千织万缕 发表于 2004-6-2 15:38:00
简单易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板凳
robinwang 发表于 2004-6-2 15:46:00
新人适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地板
北京7048 发表于 2004-6-2 15:46:00
<P>别忽略线缆到场检验</P><P>作为网络建设的基础设施,布线系统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铜质双绞线以价格适中、安装简单和调整灵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和语音系统,成为综合布线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对这部分性能的检测也就变得至关重要。对此,国内外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进行质量和性能上的把关。

通过对大量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测试结果合格与否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布线产品质量、施工工艺和环境电磁干扰。通过选择信誉良好的国际知名品牌得到高品质产品的保障;聘请技术专业、经验丰富的布线商求得优良的施工质量;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避免外界的干扰,我们似乎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三方面的问题。但其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被忽略了,那就是线缆的到场检验。缺少了这一环节,一个本应合格布线工程却变得问题重重。以下将通过实例说明。

几个月前,我们为某市规划设计院新办公大楼的超五类布线系统进行认证测试。该办公大楼共12层,总共有2000多个信息点,整个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数据线路遵循光纤主干,超五类双绞线以太网接入到桌面的原则。开始几天,测试结果表现良好,虽有偶尔断路、线序错误等物理接线问题,但经过故障定位和现场修复,也通过了国际标准的严格测试。但在测试办公大楼第4层第一个房间的布线时出现了问题,测试仪报告,在线缆的中间位置出现回波损耗测试不合格的情况。在双绞线链路中,回波损耗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数据传输,尤其是全双工传输性能。

在我们所做的测试项目中,这种故障出现的概率还是较高的,特别是在超五类和六类布线系统测试中更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由线缆和连接器特性阻抗不匹配造成的,因此故障出现的位置多集中在测试跳线与信息面板或配线架模块的连接点上,但出现在被测线缆中间位置的情况还是头一次见到。在无法现场确定故障产生原因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测试进度,我们先将测试数据进行保存,同时将故障现象和位置做了详细记录。

但接下来对4层所有房间布线的测试,以及对1层-3层房间信息点的抽测,结果却出乎意料:在总共将近250个点的测试结果中,回波损耗项目几乎都不合格,即使有个别合格,其数值也处于临界状态,最好情况只高于标准值0.5dB,而且所有故障发生的位置都与测试4层第一个点的情况类似。因为故障不在测试跳线与模块的连接点处,由此可以基本排除线缆和连接器特性阻抗不匹配造成回波损耗的可能。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测试仪器出现故障造成误判断呢?为了检验测试仪器是否工作正常,我们将福禄克的DSP-4000数字电缆测试仪的主机和远端通过校准模块连接起来,利用仪器具有的“Self Test”功能进行主机和远端的自检测试,结果显示,测试仪一切正常。为了进一步验证测试仪的好坏,我们选取了5层几个已经测试合格的信息点再次进行测试,结果仍为合格,这足以证明,测试仪是工作正常的。

既然测试仪没有问题,测试结果是准确的,那么问题会不会出在施工上,在电缆走线安装的过程中引起电缆某部分的特性阻抗发生变化造成故障呢?我们与施工方进行简单交流后,认为他们在技术上比较专业,也曾经完成过较大的布线工程,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不会犯低级的错误。在查看了施工图纸后发现,2层至12层的房间布局完全一样,因此线缆铺设的路径是相同的,在设计上没有任何问题。为慎重起见,我们又实际查看了4层和5层吊顶内的线缆走线情况,路径完全一样,且在施工工艺上,没有足以引起上述故障的缺陷,施工造成故障的可能性也因此被排除了。

现在,问题的焦点集中到线缆的质量上。我们提出的假设立刻遭到用户的置疑。因为线缆是国外的名牌产品,质量在国内有着很好的口碑,供货商是正规的渠道销售并与用户是朋友关系,况且即使线缆有质量问题,为什么铺设在5~12层楼没事,只在1~4层楼出问题?为了寻求答案,我们说服用户提供了该工程中所使用的剩余的半箱线进行检查。从线的外观上我们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它与我们所接触过的该品牌超五类线缆的表皮颜色不同;其次,该线缆比我们所接触的同型号线缆直径要粗些,且表皮没有紧密包裹住内部的线对,容易造成四个线对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影响传输性能;第三,线缆表皮上喷印的字符不甚规整。随后,我们从这半箱线中剪下近30米长的一段,两边端接好连接模块并连接到DSP-4000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距离主机13.8米和23.9米两处出现回波损耗不合格的故障点,与4层出现的故障现象完全一样。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HDTDX(高精度时域反射)分析发现,整条线缆的特性阻抗很不均匀,造成很多小的反射信号,特别是在13.8米处的信号反射值高达原始信号强度的6%。

有了这些数据作为依据,我们判断线缆存在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了。为了彻底查出故障原因,我们根据测试仪给出的故障位置提示,在13.8米左右将线缆的表皮拨开,检查线对情况,结果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这里竟然出现了焊接点,也就是说这一箱线并不是一根完整的305米长的电缆,而是将一段一段的短线焊接而成的假冒产品。由于焊点的存在,致使整条线缆的直径比真品稍粗一些,且无法紧密包裹住四对线缆。我们又分别在1~4层各拆除一条安装好的电缆做解剖分析,结果均发现了焊接点现象。至此,故障原因彻底查明。

至于为什么劣质线缆只出现在1~4层,5~12层却没有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据用户回忆,原来线缆进货是分成两次的。第一次进货时,用户从中抽出一箱线缆剪下一段送到专业检测公司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为合格产品。第二次进货时因嫌麻烦就没再抽检,致使劣质产品有机可乘,给用户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据我们了解,类似上述对进货把关不严的情况还很多。这一方面说明国内用户还缺少进货时检验的意识,贪图便宜,以至为不法商贩所坑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缺少高效、便捷的能在现场进行产品检验的测试仪器和方法。针对前一方面的问题,除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外,也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选择正规的进货渠道,必要时可咨询原厂商印证供货商的真伪;

进货时要求供货商提供原厂商针对该型号产品的测试数据,并经得起与国际标准要求的参数和指标进行一一对比;

要求供货商提供原厂商针对该型号产品的国内外第三方实验室或官方机构的测试证明;

分批进货时,注意产品的型号和批号是否相同;

对进货产品,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现场抽检。

而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工程监理中的进场检验。进场检验是工程监理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以前由于没有有效的手段,监理人员只能采用目测的检验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则可以使用线轴电缆测试的解决方案,对到场的整箱线缆进行快速、无损检验。安恒网络测试中心已为多个大型工程提供了这种测试服务,测试时,只需在DSP-4000电缆测试仪上安装一个特殊的适配器,即可依据TIA的超五类和六类以及ISO/IEC的五类和六类标准中的规定,测试整箱线的关键电气指标,包括:线对之间的NEXT损耗、 综合NEXT损耗、回波损耗、传输时延、时延差等,为电缆安装之前的质量评估提供翔实的数据,帮助你把握住进场检验这一重要环节,为工程验收的顺利通过奠定基础。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5#
北京7048 发表于 2004-6-2 15:51:00
<P>光网络的演进</P><P>1 光网络演进的目的

  不断增长的宽带业务和即将出现的3G业务给光网络带来了新的挑战。光网络作为支持所有有线、无线网络业务的基础,需要不断演进以便适应各种新的挑战。光网络演进的主要目的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合分组传输的光网络

  提供以太网/光纤信道接口;支持通用成帧程序(GFP),可实现存储和以太网基于标准的、可互操作的适配;支持OTN,可实现整个网络的透传;提供ASTN,可实现分组网络和光网之间的自动互操作。

  (2)提高分组效率的光网络

  支持VCAT/LCAS,可在SDH网络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分组效率;提供RPR/以太网交换功能,可最大程度地实现分组填充,提高带宽利用率;提供ASTN,可实现完全灵活的保护/恢复方案。

  (3)注重提供新的接入解决方案

  引入宽带接入接口,提供视频功能。

  (4)面向业务的网络

  提供RPR/以太网交换功能,支持灵活的第二层业务;提供ASTN,可实现灵活的基于第一层VPN的业务;支持数据挖掘/北方接口(设备厂商的网管系统向运营商的网管系统提供的标准接口),可实现自动操作适应。

  (5)进一步降低传输成本

  引入超长途系统和高容量光交换系统,可进一步降低光传输网络的成本。

  2 城域光网络的演进

  2.1 演进方向

  城域光网络在向可以高效支持主流光宽带业务的下一代SDH网络演进过程中涉及5个重要方向:

  (1)使光纤宽带业务成为主流

  目前,窄带和低速率宽带业务仍是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来源,若要提高收入,关键是能够轻松地设计、部署和维护下一代光网业务。因此,新的网络解决方案必须与现有流程无缝集成,并能在新平台上提高密度,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必须将宽带业务提供平台与窄带/低速率宽带融合,以减少系统重叠。

  (2)融合DWDM、SDH和分组

  网络L0-1-2的融合是实现更低成本、更灵活有效地提供高带宽分组业务的基础。L2功能的集成(如通过采用RPR技术在光网络设备中实现分组聚合)能大幅度降低网络传输成本,更好地提供边缘到核心的中继利用率。

  (3)扩展网络

  如果要满足新兴的各种城域流量的需求,就必须定义和构建几十到几百Gbit/s容量的敏感交换模块。这种模块应支持VC-12、VC-4/3及波长的交换。 ’

  (4)综合业务管理

  为光纤宽带业务基础架构建立实施、保证和计费方法,提供运营商级可扩展的业务能力,通过PM支持SLA,提供测试、界定和CoS功能。

  (5)与现有OSS和网络运营的集成

  此外,另一个要求是平台在支持现有业务的同时提供该功能,即与现有OSS和网络运营相集成。单个网络明显减少了光网络设备的数量,但仍提供相同的操作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现有业务和新业务的成本。

  在实现上述目标时,下列基本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多业务提供和边缘聚合。使用数字打包技术和标准映射实现边缘适配,将多种业务类型聚合到与SDH兼容的单个网络基础架构中。

  ·可管理的光层传输。将运营商级管理技术,如性能管理、故障分离和业务分界等带入发展中的光层(L0)。

  ·链路连接管理。新技术,如ASTN/GMPLS信令和控制等为网络运营带来了新的优势。

  ·标准的网络互联。在大型网络中,必须使用具有标准物理层和控制板接口的UNI、NNI网络。

  ·高效的分组处理和传输。由于基于分组的业务流量在城域网中日渐成为主要业务,因此分组(L2)流量应当能够高效适应并聚合流向SDH网的分组流量,这种集成能力对降低业务实施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光经济学。采用成本低的互联技术将业务和光层分离开来会带来很多好处,同时该过程还不会对业务提供和交换节点造成影响。

  目标城域光网络的结构具有完全可扩展的波长和子波长连接管理功能、高效的多业务边缘聚合功能和全功能的、经济高效的客户端设备(CPE)业务提供节点--全部与融合的DWDM/SDH/分组联网层互连,并作为智能资源集合由OSS管理。

  2.2 多业务城域网边缘

  在城域网边缘,由于绝大多数客户和运营商机房空间都比较昂贵,因此业务混合非常重要,同时业务密度也很重要。

  业务混合包括以太网数据业务(10/100Mbit/s到GE和10 GE)、2 Mbit/s到STM-16TDM业务和新存储连接业务。随着密集型光宽带业务的出现,聚合上行链路需要支持10Gbit/s的速率。

  目标是扩展现有SDH网络基础架构的效用,通过以下方式可使它支持新的光纤宽带业务:

  ·GFP(通用成帧程序)在网络边缘实施多业务适配功能;

  ·VCX(虚拟串联)在网络核心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

  这样可以支持新的业务,并能充分利用已安装的网络资源,创建一个真正融合的多业务传输网络。这些解决方案的交换和接口容量还应能随时扩展,能够无缝发展为多平台解决方案。

  2.3 集成的城域核心

  新的解决方案必须比现有运营模式更节省网络成本。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通过硬件密度和节点整合来节约更多的空间和能源,例如在单个平台上提供集成的连接管理、线路和ADM功能。

  核心节点需要以VC-4/3和VC-12精细度提供TDM交换,为12业务提供分组交换/聚合、速率高达10Gbit/s(能够适应40Gbit/s速率)的DWDM线速,同时提供包括1∶1、SNCP和MS-SP环路和网格在内的全部保护。另外,核心节点还应具备ASTN功能。

  2.4 部署共用光层基础

  若要满足简化网络操作的要求,必须采用分布式自动光层(LO)控制模式,从而减少高成本、容易出错的设计、工程和人工部署及维护操作。共用光层应能提供这些功能。

  将光层组件从当今的业务转发器机架上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单独演进,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实现“即插即用”的光层组件,在基础架构随着新的、更高级的带宽业务扩展时,能够简化复杂的工程操作;

  ·在不同路由器之间提供智能的业务连接管理和配置,并具有运营商级网络性能;

  ·将简单、集成的管理理念引入到现有操作系统和流程中。

  共用光层(CPL)由精选出来的一组光层构建模块(如OADM、耦合器、衰减器和放大器等)组成,它们结合在一起,能够在运营商城域网和区域网间无缝传输网络流量。它还将与光接口、业务接口、多路复用处理功能结合,提供经济、高效、单独、灵活和可扩展的光层,实现2.5 Gbit/s、10 Gbit/s,甚至40Gbit/s的传输速率。

  2.5 RPR

  RPR在光网络中提供卓越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PRP解决方案使服务提供商能够直接经济高效地提供宽带以太网数据业务。RPR的主要优势包括:

  ·高带宽传输功能和每1 Mbit/s可调带宽及突发容量;

  ·客户之间的高效带宽共享;

  ·设置简单;

  ·运营商级稳定性(低于50m/s的恢复功能)和可扩展性;

  ·迅速的业务部署;

  ·无连接、基于分组的联网功能;

  ·L2扩展与MAN/WAN连接;

  ·可靠的运营商级的原始速率以太网传输;

  ·高性能、低时延、低抖动。

  2.6 加强OAM&amp;P基础架构的性能

  将现有的管理模式引入到光宽带业务中,包括以太网(如GE、10 GE)、存储(如光信道)和波长等。这样,它们就能够以相同的方式被处理,如同今天的专线/租线业务。

  提供同类最好的城域管理解决方案,对城域光网业务提供端到端管理。该解决方案将保证运营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加快新业务从投放市场到创收的过程,从而确保增加利润。

  该方案能够:

  ·改进通用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全部FCAPS(故障、配置、记账、性能和安全)功能,适应当前的OSS基础架构。

  ·扩展网络管理系统和设置,包括提供共用光层、新业务适配和串联技术。

  ·实现新的光以太网和存储宽带业务的全部功能。

  3 长途光网的演进

  长途光网络主要向高容量的光交换、超长途解决方案和基于ASTN的网状网网络架构3个方向演进。目标是进一步降低传输成本,简化网络运营,为传输层提供智能控制,更好地满足数据业务的需求。

  3.1 高容量的光交换

  传统的光网络是通过SDH环与接插板以及位于布线中心或中心局的可选数字交叉连接系统(DCS)互连构建起来的。而新一代的光交换机能支持更多环终端和线性系统,并且已能支持网状网的架构。这种系统的容量至少要达到640Gbit/s才符合要求。

  3.2 超长途系统

  若要实施真正的超长途(ULH)系统,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先进的FEC功能

  增强的带外(OOB)FEC功能可提供额外盈余,这样就可以省去喇曼放大器,并最大程度地降低ULH网络的成本。

  (2)先进的信号处理功能

  有了电子信号处理和电子色散补偿功能,不带喇曼放大器的网络在2 500 km范围内完全可以不采用DCM模块,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工程的复杂性和网络成本,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波长重新路由功能。

  (3)更高的光谱效率(QAM)

  利用QPSK技术可以立即将带宽效率提高4倍。10 Gbit/s信号在线路中传输没有分散的DCM,从而大幅减少了10Gbit/s DWDM的传输量,还可将每个10 Gbit/s波长的容量扩大到40 Gbit/s。

  (4)可远程设置的动态OADM

  OADM现在正从固定的波长上下类型演进为部分灵活的OADM,再演进到完全灵活的OADM。另外,它还将进一步演进为动态的OADM,这使得具有远程设置功能的动态波长上下应用能够真正实现动态设置,从而提高网络的灵活性。

  3.3 ASTN网状网架构

  实施ASTN功能后,可以实现下列网络优势:

  ·基于网状网拓扑的灵活的网络结构,可以加快设备部署;

  ·网络拓扑、资源和自动发现功能,可简化网络配置和设备配置;

  ·网络感知、业务自动发现及快速链路建立功能,可提高业务开通的速率;

  ·从边缘到边缘、速率从VC-4到STM-64c(未来达到STM-256/512)的多种业务;

  ·通过根据业务属性/CoS进行的资源分配能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基于标准的设计,可以保证不同厂商和服务提供商提供全球性端到端业务;

  ·通过用户要求的按需带宽引发机制,支持新兴应用和新收益;

  ·改进带宽的利用率。

  4 结论

  该演进基于现有的光网络基础架构,演进后的平台能大幅降低成本。此外,还能为大面积部署密集的光纤宽带业务扫清障碍。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6#
北京7048 发表于 2004-6-2 15:55:00
<P>    </P>综合布线工程应注意的问题<P>结构化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它能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其代表产品是建筑和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PDS)。PDS与IBS(智能大楼布线系统)和 IDS(工业布线系统)的差别是PDS以商务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环境为主。综合布线在国内许多大的建筑中采用,甚至成为一些建筑的宣传重点,很多建筑宣传的“3A”、“5A”大厦,其根本便是离不开PDS布线系统。但号称PDS的建筑很多,做PDS的公司和工程技术人员也很多,可是真正做得好的并不多。据有关统计,已建成的PDS系统的合格率不超过50%,它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同质量问题,有的甚至质量低下,影响使用。下面就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介绍。

一、PDS布线构成
 

----PDS由以下各子系统组成: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线缆、跳线和适配器组成。业主可将电话、计算机、烟感器等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上,信息插座由符合ISDN标准的八芯模块化插头组成,它可以完成从建筑自控系统的弱电信号到高速数据网和数字话音信号等一切复杂信息的传送。

----2水平子系统

----连接工作区和干线电路的这一部分称为水平子系统。一般这部分仅使用双绞线,目的在于避免由于使用多种线缆类型而造成灵活性降低和管理上的困难。

----3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间内。由交连、互连和I/O设备组成的管理子系统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

----4主干子系统

----它提供建筑物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路。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连接路径,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5设备间子系统

----它在一个集中化的设备区连接系统公共设备,如 PBX(程控交换机)、局域网、主机等。

----6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栋建筑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内的其他建筑物的通信设备和设施。它包括铜线、光纤,以及避免其他建筑的铜线漏电的保护设备。

  



二、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跟着感觉走

----有的单位没有真正掌握PDS的设计原理,更没有吃透它的传输理论,简单地认为PDS同传统的电话布线没有什么区别,施工起来更是马马虎虎,不管系统建成后性能如何,给日后埋下了巨大隐患。

----做PDS必须严把设计关,要明确综合布线的内容和要求,要进行统一布局,用尽量少的投入换取较大的收入。PDS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有时甚至可以称之为一门艺术,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大胆的实践才能使PDS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不要用经验代替学习

----有很多技术人员做PDS布线时并没有系统地学习有关知识,只是通过一些报刊、书籍的介绍摸索着干,或是跟别人一起做过,这样就认为可以去做所有的PDS工程了。这样在简单的、小规模的工程中还可以应付,但如果面对一个大型的、综合的PDS工程就可能束手无策了。因为一个真正的PDS工程不但需要比较全面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还要有厂家的强有力的支持。如果在有一定经验的前提下参加一些如美国AMP公司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的认证,取得认证后再用于实践,那一定会使你更加胜任PDS工程。

----3?用完善的技术手段进行测试

----在笔者接触的一些网络公司中,所用的测试工具不过是二三百元网络通断测试器。当网络连通灯一亮,就认为网络没有问题,电缆合格了。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测试网络只能说明没有断线,而且线接对了,但网络要承载大流量、高速度的计算机数字信号,这样对电缆的要求就非常高,衰减、损耗、速率、抗干扰都有相应的规定。一般PDS工程应遵循以下标准:

---- 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TIA/EIA 568A)

----? 国际商务建筑通信基础管理标准 (TIA/EIA 606)

----? 国际商务建筑通信设施规划和管路铺设标准 (TIA/EIA 569)

----? 建筑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建筑及建筑群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 ISO/IEC 11801 系列标准

----测试仪器可以采用美国Fluke公司的数字化电缆测试仪。DSP系列仪表可测试的内容包括线缆的长度、接线图、信号衰减、近端串扰、信噪比。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衰减和串扰,他们直接影响五类传输性能。不过Fluke仪表的价格也不低,一套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不是一般公司可以负担得起的。但这种仪器可以租用,一般测试为50元/链路,或者2000元一天,测试方需派有Fluke公司网络测试认证的人员进行测试,并出据详细的测试报告。

----4.把好产品关

----1995年以来,在我国进行市场开拓的布线厂家有几十家,其产品各具特色,但为了保证市场的兼容,各个厂家都生产110系列的产品。110 系列的产品具有相同的外观,都符合EIA/TIA568A 规定的相关标准。

----虽然除了六类双绞线以外各厂家遵循的标准是一样的,但为了便于施工、管理和维护,电缆、插头、插座、配线架(跳线架)等最好选一个厂家。最重要的是应该从正规渠道进货,防止使用假货、劣质货。不过现在市场比较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有时可能在特殊的情况和原因下流入工程,必须做到的是一旦在工程中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应及时返工。

----综合布线(PDS)是计算机协议中的最低层——物理层,同样也是最关键的一层。在计算机网络中发生的故障绝大多数来自该层,因此PDS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关键,也是智能大厦系统关键。设计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认真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细微之处抓起,才能做好PDS工程。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7#
北京7048 发表于 2004-6-2 16:10:00
布线小窍门-如何将多根电缆穿过管道<P>解决方法

  当您用拖绳将多根电缆穿过管道时,利用电缆拉索器将有助于工作的进行,它可以提供4-5磅甚至更多的拖拉力量。电缆拉索器通常将电缆集中到一个拉环上,由于电缆的弹性作用会导致它突然脱落。

   

  采用电缆旋转器来拖拉电缆能够阻止将电缆捆绑在一起所引起的拉线或者拉索的自然松懈,让它们平行的顺利通过电缆管。增加一些电缆润滑剂能够减轻电缆的拉力和摩擦力。此外,如果电缆管道足够大,也可同时拉其他的电缆。

操作步骤

1. 系上拉索到旋转器,缠绕两圈半,然后用电工胶带缠绕包裹上;
2. 利用2米左右长度的绳子系紧旋转器的另外一端,采用上述第1步的方法;
3. 采用电工胶带,将2米长的绳子的另外一端包裹住电缆,到端头留大约600毫米的长度;
4. 系四到六圈半,间隔为每圈100毫米左右;
5. 保持绳子坚固的拉紧,在电缆的端头用电工胶带包裹几层,拉紧绳子;这样让电缆能够拉住绳子,将绳接拉紧;
6. 如果必要涂一些润滑剂,然后开始拉,注意拉的力度;
7. 拉完以后切断电缆因为拖拉和压迫而损坏的端头。</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8#
北京7048 发表于 2004-6-2 16:11:00
综合布线的产品选型与工程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是计算机网络的线路基础。它既使语音与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 以下,就综合布线选型原则、市场(品牌、厂商、定位)角度和工程应用角度三方面来讨论: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可划分六个子系统:(1)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它包括信息插座、跳线;(2)水平布线子系统:是干线子系统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的部分;(3)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与I/O组成;(4)干线子系统:从主机房辐射到管理子系统的部分;(5)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电缆、连接器等硬件组成;(6)建筑群子系统:是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另外一个建筑物的通信设备上的一部分。

光缆的应用

  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光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企业/校园网络在厂区、园区架设/地埋室外多模光缆,为千兆网和ATM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供了高带宽(10Mbps-622Mbps)、高传输性、高抗干扰能力支持。
  光缆按芯数分为四芯、六芯、八芯三种;按铺设方式分为架空、直埋;按支持的距离分为多模(2km以内)光缆、单模(2公里到几十公里)光缆;其接续方式常见的是熔接、研磨、压接。常用的光纤产品有:光缆、光纤耦合器、光纤终端箱、各种接口形式的光纤跳线、光纤接续设备(光纤接续子、热缩管等)。

选择原则

  (1)性能价格比:选择的线缆、接插件、电气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电气性能,而且价格适中;
  (2)实用性:设计、选择的系统应满足用户在现在和未来10至15年内对通信线路的要求;
  (3)灵活性:做到信息口设备合理,可即插即用;
  (4)扩充性好:尽可能采用易于扩展的结构和接插件;
  (5)便于管理:有统一标识,方便配线、跳线。
  
  从目前国内市场情况而言,可谓是“群雄并起”,市场上比较著名的欧美厂商有Alcatel、AMP、Datawyler、Hubell、IBM、Krone、Lucent、MOD-TAP、NORDX/CDT、Ortronics、Panduit、RiT、Siemon、Tomas&Betters等等,还有些台湾地区的品牌,如DINTEK(鼎志)、Wonderful(万泰)等。AMP、Lucent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早,且占有率大,知名度很高。AMP的市场定位在低价位、高性能上,故此分销上做得很有业绩,目前,其市场主流是超五类布线产品。Lucent的市场定位在分销与工程上,价格高一些,因其是布线系统的老牌,故用户对Lucent的产品较为认可。其他厂商的产品也各有特色。

工程应用

  综合布线工程一般步骤为:调研—方案设计—土建施工—技术安装—信息点测试—文档整理—维护。
  (1)调研:主要任务是询问客户网络需求,现场勘察建筑,根据建筑平面图等资料去结算线材的用量,信息插座的数目和机柜定位、数量,做出综合布线调研报告;
  (2)布线方案设计:根据前期勘察数据做出布线材料预算表、工程进度安排表;
  (3)土建施工:协调施工队与业主进行职责商谈,提出布线许可,主要是钻孔、走线、信息插座定位、机柜定位、做线缆标识;
  (4)技术安装:主要是打信息模块,打配线架、机柜内部安装;
  (5)信息点测试:一般测试,采用12点测试仪,单人可以进行,效率较高,主要测试通断情况,深层测试通常可用美国FLUKE DSP-100线缆测试仪,根据TSB-67标准,对接线图(Wire MAP)、长度(Length)、衰减量(Attenuation)、近端串扰(NEXT)、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五方面数据测试,可打印出详细的测试报告;
  (6)文档管理:最终要提供交给客户的峻工报告(材料实际用量表、测试报告、楼层(楼群)配线表,为日后维护提供数据依据;
  (7)维护:当线路出现故障时,快速进行响应。
  
  随着国内网络建设空前地高涨,综合布线系统不仅提到用户的议事日程,而且发展迅猛,随着一座座智能大厦拔地而起,用户在选择布线产品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方案需求,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9#
北京7048 发表于 2004-6-2 16:17:00
布线工具面面谈 近几年来,随着Cat.5、Cat.5e甚至Cat.6的布线系统广泛应用,人们对高性能的网络传输也越来越重视。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人们将布线元器件性能逐渐提高到新的水平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布线安装工具的重视。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布线施工的工人和网络的安装技术人员仍然使用着劣质廉价的工具,去安装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布线链路。

  人们似乎仍然相信,凭着细致认真的态度工作,一样可以做好网络的安装,工具不过是一个辅助的手段罢了。

   

    图1RJ-45接头中的平行线对
  情况真是这样吗?工程师通过分析了大量的工程和进行了认真的对比试验后,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那就是,在对布线安装工艺要求十分精确的施工中,安装工具对布线链路的连接性能甚至对网络传输性能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低质量的链路完全可以通过连接性能的测试,而在传输性能的测试上却往往出现问题,即使通过了传输性能测试,但传输性能的余量往往很小。在人们追求高余量的布线工程中,使用高性能、精确的工具就可以让我们得到不少意外的余量。

  现在的布线系统是灵活的、可管理的工作系统,在对布线链路的管理中,经常需要移动和改变链路的连接,我们的RJ-45插头,能否有效地与插座适配,从而提供持续的连接性能?能否有效地减少串扰和回波损耗?这就是要深入讨论的话题。

   

     图2RJ-j45接头的典型结构


  首先,来分析一下RJ-45插头的优缺点,这个部件是整个链路中最容易引起串扰的地方,从RJ-45插头的几何结构中也可以看到,这8个整齐排列的触点以及为了连接触点而不得不散开双绞缠绕的八根并行的线芯,这样的结构破坏了双绞线线对间均匀缠绕的对称性,也就由此导致了线对间明显的串扰情况。

  为了获得最佳的链路性能,在制作RJ-45接头时,非双绞的部分应该越短越好,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制作工艺,才能尽量减少NEXT(近端串扰)的影响。此外,RJ-45接头上的触点能否与线芯牢固地连接也是保证接头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我们在现场制作RJ-45接头时,是通过压接工具上的压接点来保证的。

   

    图3 RJ-45接头中的触点、第一、二压接点
  通常在我们拉动电缆时,只要我们正确地实现第一、二压接点的功能,对于接头来说主要受力的则主要是外包皮,而不是线芯与触点刀片的连接部分了,我们经常看到没有将外包皮压接到第一压接点的RJ-45插头很容易出现某一针位开路的故障。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制作RJ-45接头时,第一压接点又不能压接得太重,否则会由于线对的交叉而导致线芯的损伤,由此就会影响到RJ-45插头的特性阻抗情况,这个原因也通常导致在RJ-45插头处出现回波损耗性能不好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一下,RJ-45插头上的触点,这是8个排列整齐的通常镀金的触点,在压接插头时,这8个触点要均匀地垂直受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在今后与插座耦合时产生最好的接触。所以对压接工具能否精确、垂直、均匀地受力也就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前面说过,目前大多数的工程人员还在使用10MHz时代使用的廉价简陋的压接工具。我们对照一下不难发现,这些工具绝大多数没有第二压接点,并且不能保证让触点在压接工作时对精确、垂直、均匀受力的要求,压接的质量通常是依靠操作者有多大的力气来决定的,常常会出现用力小了触点的压接针没有良好的接触到线芯,造成开路,用力大了会造成第一压接点压坏线芯,测试中出现回波损耗故障。从统计来看通常会有20%~30%的连接故障是由于工具的问题而造成的。

  选择优质的安装工具,保证布线链路的质量在布线施工的工具上有很多知名的品牌和厂商,它们在RJ-45插头的现场制作与压接工具方面有很多专利的技术。通过这些新的技术来保证在制作RJ-45插头的连接时对工具的精确、垂直、均匀受力等方面的要求。比如美国Jensen工具公司的专用工具中就有如下的新技术:通过二次杠杆技术增大压接行程,由此来达到均匀压接,和减轻操作者力度的目的;又如通过“止回”装置(防倒转齿轮)来保证一次压接的精确到位;再如,用精确的模具来保证第一压接点不会过分压迫线芯的故障出现等等。

   

    图4 RJ-45接头中的触点、第一、二压接点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选择优质的安装工具时要注意的事项:

  正确地选择压接模组是选择工具的第一重要的因素。很多人不了解,对于一个小小的RJ-45插头来说还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RJ-45插头要使用不同的压接模组。我们这里对照地看一下两个不同结构的RJ-45插头,其中左边的那个是采用了AMP专利技术的插头,右边的那个是常用的RJ-45插头,目前国产的RJ-45插头多为此类。

 仔细看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两个RJ-45插头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插入线芯的刀片形状不同;二、是第一、二压接点的位置不同。

   

    图5 左、右侧分别为使用错误和使用正确模组的情况
  对于第一点区别来说,这两者的区别是由于双绞线的线芯有多股线芯(主要用于制作软跳线)和实线芯之别,所以RJ-45插入线芯的刀片形状是有区别的,有两个尖针形状的刀片,是为了直接刺穿多股线芯的中央所设计的,用于实线芯的针是三叶形状的刀片,它可以保证刀片牢牢地夹住线芯,参见图2中的放大的圆圈部分。如果将用于多股线芯的RJ-45插头用来制作实线芯的连接时,就会由触点的针直接扎坏实线芯使得连接不可靠,也会造成触点高低不平的情况。

  对于这第二点来说,如果不正确地使用了压接模组,就会造成RJ-45插头的几何变形,从而会产生接线开路、使用时拔插困难等问题。图5中的左侧RJ-45插头就是由于使用错误的模组造成RJ-45插头的8个触点高低不平连接性能不良的情况,这个故障的另一个原因也是错误地将用于多股线芯的RJ-45插头用在了实线芯的双绞线上。

   

    图6 比较第二压接点的位置
  要正确地选择压接模组和正确地使用RJ-45插头并不困难,首先在选择RJ-45插头时要看所使用的双绞线是实线芯的还是多股线芯的,由此来决定RJ-45插头的选择。在选择模工具的压接组时,通常只有采用AMP专利技术的RJ-45插头才需要使用AMP专用的模组,用户可以向RJ-45插头的供货商询问插头的类型,其实也可以通过仔细的观测来判断所购买的RJ-45插头是否是这种类型的,判断的原则就是第二压接点距离RJ-45插头的触点较远。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直接比较工具的压接模组来确定。如图6中所示,将工具的模组与RJ-45插头比较,左侧为AMP专用模组。

  结论
  通常,现场制作Cat.5e的插头很困难,主要是因为Cat.5e比Cat.5有着更严格的NEXT(近端串扰)性能要求,此外,为支持如千兆以太网的四对线全双工的要求,Cat.5e还对回波损耗有了严格的要求,如果在现在制作RJ-45的连接插头时,正确地使用RJ-45插头和选择优良的压接工具,都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此外在选择工具时,选择正确的压接模组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没有选择优良的安装工具就很难达到高性能的链路要求,可以说在这里真正体现了俗话所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0#
北京7048 发表于 2004-6-2 16:18:00
<P>布线中的短链路问题</P><P>当在布线系统上执行测试时,实际上是使用一系列测试参数来测试系统。这些参数决定着测试的系统能否满足相应类别的性能要求,这种要求即TIA定义的标准规范,包括PS ACR、PSNEXT、PSFEXT、衰减等等。回波损耗是其中一个参数,它是指发射器上反射回来的信号量与发送的原始信号之比。

  回波损耗的重要性

  6类测试是检验系统在全双工传输环境或千兆位以太网应用中使用情况的测试。回波损耗是一个重要参数,可能会导致这类网络中发生错误。由于全双工网络可以同时收发信息,因此, 尽管其没有接收任何信号, 大的反射信号可能会被看成接收的信号,这种效应会产生误码。所以,回波损耗是6类测试中一个严格的参数,也是不太容易通过测试的一个参数。

  短链路问题

  导致回波损耗的主要原因是电缆和端接插座触点针脚之间的阻抗不匹配。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因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100%的匹配。同时,短的电缆长度提高了这一损耗效应,因为没有足够长的电缆来衰减这一回波信号。相对长电缆而言,在发射器一边收到回波信号的概率要高些。

  最近,“短链路 (Short Link)”这种情况在6类布线系统中的应用变得非常普遍。如在IDC中,它给应用工程师和布线安装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根据TIA/EIA标准,把“短链路”定义为连接器之间小于或等于15米的水平电缆链路。短链路问题则定义为当两个连接器之间的水平电缆距离足够短于标准时,第二个连接器的NEXT和回波损耗效应没有被完全衰减。TIA/EIA指示这一距离是小于15米。

  短链路解决方案

  这是需要记住的重要指导原则,因为其他因素可能已经降低了链路抗干扰余量,如端接技术和电缆管理方法差等因素。一般来说,较长的电缆长度会由于电缆本身的较大衰减而降低了这些负面效应。但是,较短的电缆长度, 即短链路则不能降低这些效应。此外,6类链路的容许规范余量一般要较超5类链路低,因此其对误差的容许余量更少,要求更严格。

  一般来说,建议设计人员应避免在6类布线系统中应用短链路,以保持最大的参数净空余量。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是,允许“松散余量”电缆走线,即多走长距离电缆, 以使每一走线电缆长度超过15米。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1#
robinwang 发表于 2004-6-2 16:27:00
楼主辛苦了,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2#
千织万缕 发表于 2004-6-2 16:28:00
已加精华予以奖励~~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3#
fluke4000 发表于 2004-6-2 16:33:00
<P>谢谢</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4#
lxy4158 发表于 2005-4-17 22:31:00
<P>谢谢</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5#
tony_hhui 发表于 2005-4-22 14:09:00
<P>谢谢</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6#
雷雨的天空 发表于 2005-4-22 14:27:00
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7#
ludavis 发表于 2008-5-28 18:57:00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8#
changelo4606 发表于 2008-5-29 22:24:00
楼主好样的!!俺们支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9#
萧晓可 发表于 2013-6-7 16:56:00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20#
DEK小钱 发表于 2013-6-9 17:07:00
学习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千家智客微信号
千家智客微信
玩物说商城
玩物说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