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2003,中移动距离亏损还有多远?[原创]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分析:
上篇 2003,中移动距离亏损还有多远?
钟浚
个人联系方式:tony05072002@hotmail.com
一、 中移动的收入会受那些收入组成部分的变化影响
1、 中移动的收入由那些部分组成
让我们来看一下2002年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以下简称中移动,下同)收入构成:
表1 2002中移动营运收入
通话费 933亿元 73%
月租费 169亿元 13%
其它营运收入 184亿元 14%
自表1 2002年中移动的收入构成可见:中移动的收入73%直接来自通话费,占收入13%的月租费是依附通话费而产生,只有14%是其它营运收入。通话费是中移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不同的收入组成部分变化对总体业绩的影响
从中移动的整体收入来看,其它运营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7,相对于通话费而言,其它运营收入对于整体业绩的影响都不是决定性的。而通话费收入占整体业绩收入的86%,通话费收入的变化是使中移动整体业绩发生变化的关键性因素。
二、 影响中移动收入的主要因素
1、 高端用户市场的成熟
1) 中移动的用户市场由两部分组成:签约用户市场和预付费用户市场。在2002年,每个签约用户每月的收入为176元;每个预付费用户每月的收入为63元,签约用户的收入几乎是预付费用户的三倍。因此,签约用户市场无疑是中移动的高端用户市场。
2) 让我们看一看签约用户数量的实际增长状况(表2);
表2 签约用户数据
年度 数据 增长率
97年 925万户
98年 1553万户 68%
99年 2574万户 66%
00年 4513万户 75%
01年 4690万户 4%
02年 4902万户 6%
从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997年至2000年是签约用户数量高速增长的阶段,每年的增长率超过50%;自2000年开始,每年签约用户的数量增长低于10%,签约用户的发展迅速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在2000年,中移动的用户市场状况为:
表3 2000年中移动收入构成
签约用户收入 1164亿元 88%
预付费用户收入 165亿元 12%
签约用户收入占当年整体收入的近90%,预付费用户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0%强,签约用户收入是企业的主体收入,企业的决策应该重点考虑签约用户市场的特点。根据签约用户市场进入成熟阶段的特点,紧紧围绕签约用户市场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尽力减轻高端用户进入成熟期对中移动的业务收入所带来的冲击。
2、 单向收费的实施
早在1997年,已有媒体对之进行报道;到2000年底,对这项业务的大范围的宣传使中移动香港公司在2000年11月的一个月时间里,股票价格大跌了20%,市值损失了1400亿元。不过,它并未对中移动的运营收入造成实质影响。
单向收费的真正实施,是在2003年,由中联通和中移动先后进行,它对中移动收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很快就会表现出来。
3、 中联通的CDMA及超低价策略
1) 2002年,CDMA采用以“入网送手机”的策略,吸引了中移动的大批高端用户转向中联通,迫使中移动在多个地区采取“取消用户每月50元的月租、网内用户通话费用每分钟0.2元”的措施去挽留用户,大大侵蚀了中移动的业务收入。
2) 中联通在不同的区域对集团用户采取单向收费、包月任打策略,吸引了大批中移动高端用户转向中联通;此外,中联通针对中移动的降价策略,往往采用更低的价格、更大的优惠,使降价后的中移动依然无法挽留用户,从而对收入造成极大的影响。
4、 加入竞争的中国电信
1) IP预付费卡的推出,掀起了移动通信市场的长途通话费的降价战,由于IP预付费卡的市场推广不够理想(策略、方式的失误),才没有对中移动的长途通话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2) 小灵通的推出,在一段时间范围内,将会导致移动通信市场的激烈的价格战,也会使移动通信市场的营业额萎缩,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令移动通信在中国通讯市场的份额减少。同时,小灵通的出现,使移动运营商无可避免地选择单向收费。小灵通会对中移动的业务收入造成极其重大的打击。
三、 面向市场变化,中移动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1、 大力拓展低端用户市场
面对高端用户市场的成熟,中移动转向预付费用户市场,并全力进行开发,从2000年开始,中移动的预付费用户数量增长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下表):
表4 中移动用户数量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签约用户数量(百万户) 45 46 49
预付费用户数量(百万户) 16 44 69
预付费用户数量由2000年的1600万上升至2002年的6900万,增长了331%。到2002年为止,已大大超越了签约用户数量。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移动对于新用户的发展是不遗余力的。发展到2002年,中移动已经成为移动用户数量世界第一的移动运营商。
2、 其它非市场竞争手段
互联互通是中国通讯市场一直未能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并一直在持续发生,是中国市场持续发生的现象。
3、 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
1) 当中移动全力推进预付费业务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的过程;
2) 面对CDMA的挑战,中移动再次采用了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
3) 当中联通面对中移动的降价,制订出更低的价格进行用户竞争时,中移动不得不再度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
4、 被迫采用单向收费与对手抗衡
小灵通已经开始上市,中移动也只好采用单向收费来尽可能挽留已有的用户。
四、 中移动的应对策略对收入造成的影响
1、 大力拓展低端市场
1) 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后果—当年实质收入下降
A. ARPU快速下降
表5 中移动用户的ARPU值
年限 平均arpu 增长率
1997年 431元/月/户 NA
1998年 366元/月/户 15%
1999年 299元/月/户 18%
2000年 213元/月/户 29%
2001年 141元/月/户 34%
2002年 115元/月/户 18%
当中移动选择以预付费用户收入来增加业务收入时,就开始了大幅降低通话费用的过程。从表5上的数据可以算出中移动用户的ARPU值的下降幅度:1998年下降了15%、99年下降了18%,2000年预付费业务推出,ARPU值下降了29%!2001年再下降了34%!远远超出预付费业务推出前的下降幅度。说明中移动对低端用户的追求,加速了ARPU值的下降速度,加快了成本上升的速度。
B. 造成实质收入的下降
a. 中移动的签约用户数量由1999年1562万上升到2000年3241万,除去收购增加的1398万用户,原有区域的签约用户数量净增长为281万。1999年和2000年原有区域的用户收入对比情况:
1999年的签约用户收入:1562万*299元/月/户*12月=560亿元
2000年的签约用户收入:1843万*213元/月/户*12月=471亿元
通话费收入减少: 560-471= 89 亿元
b. 1999年和2000年入网费收入对比减少情况:43-22=21亿元
C. 成本大幅度上升:
表6 中移动成本增加情况(单位∶亿元)
年限 工资 其他运营支出
1999年 23 51
2000年 40 106
2001年 53 183
从表中数字来看,工资由1999年的23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40亿元,增长了74%;其他运营支出由1999年的51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106亿元,增长了108%。
D. 新增预付费用户收入
中移动的预付费用户数量在2000年新增加1273万,除去收购增加的401万用户,原有区域的预付费用户数量净增长为872万。2000年原有区域的预付费用户收入情况:
2000年原有区域的预付费用户收入:872万*86元/月/户*12月=90亿元
E. 实质性收入减少:
在2000年,除去当年新增用户,中移动签约用户收入减少额89亿元大致相当于当年的预付费用户的收入额90亿元。与此同时,中移动2000年的入网费收入减少达到21亿元,而当年仅”工资和其他运营支出”等成本就增加了72亿元。数据清晰说明自2000年开始,中移动的原有区域收入呈现负增长。
事实说明:
除去收购新增加的收入以外,中移动的收入在2000年已经开始下降!中移动仅仅依靠不断收购来增加收入。这种运营方式可以持续多久?
数据间接地说明了中移动的股价持续下降的原因。
2) 加大了中移动的经营风险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中移动的用户市场在2000年已经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的企业经营方式,通常需要大幅压缩开支,全面削减成本,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和利润,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提升用户的ARPU值。而中移动的做法刚好相反,不仅没有削减成本,还大幅度提升成本支出(下表):
表7 运营支出(单位:亿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运营支出 382 593 798
中移动的运营支出从2000年的382亿元上升到2002年798亿元,成本支出增加一倍以上,中移动是通过不断收购数量有限的新的移动公司和增加新的低端用户来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新用户增加越多,公司的成本就会越高,从而使中移动在经营上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中移动将凭什么来维持公司发展?
事实上,在2001年8月16日,中移动公布2001年上半年业绩的那一天开始,中移动的股价在随后的数天里就持续大幅下跌,跌穿52周低位。打那以后,中移动的股价就一直掉个不停。这无疑是市场对中移动坚持大力拓展低端市场的错误的经营策略做出的强烈反应。
3) 客户开发成本上升-过度追求新顾客的后果
市场营销的成本研究结果证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老客户的成本的5倍! 中移动过度追求新客户的结果,将会导致企业成本过快增长。
从中移动的市场推广的具体措施可以看到:近年来,中移动的主要市场开拓措施依然集中在吸引新客户方面,如“客户入网存款送话费”之类的举动,由于新增加的用户主要是低端用户,用户增加越多,其开发成本就越高。
4) 高端用户不断流失-对老顾客缺乏维护的后果
在2002年以前,中移动的竞争对手中联通一直未能对中移动的中高端用户市场形成大的威胁,令移动通讯市场的中高端用户绝大部分集中在中移动。这种状况持续多年的结果,使中移动慢慢放松了警惕。由于中高端用户数量一直没有大的波动,使中移动没有面临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客户流失的压力。当中联通的CDMA推出来的时候,正好面临着持续多时的媒体热炒――手机辐射危害。结果,中联通的低辐射性和通话的高质量性一下就打动了用户。再加上“存款送手机”的促销方式,使大批用户快速转向中联通。这种状况无疑是对中移动缺乏客户维护的迎头痛击。这时,中移动才急忙推出积分计划。不过,在业绩上已饱受打击。
2、 使用非市场竞争手段
中国移动通讯市场上一直都存在着以非市场竞争手段来开展竞争的现象。非市场竞争手段无疑是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不过,它是一把双面开刃的利器,把握不当,就会对自己也造成极大的伤害。
中移动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自80年代末期就开始发展移动通讯,相反,中联通是94年才开始发展移动通讯,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当时的中移动与中国电信是同一个公司,所以,当中联通对中移动展开竞争时,中移动利用中国电信的力量,采用非市场竞争手段,全面挫败了中联通:其中在广州市发生的竞争突出地说明了这一点。在90年代,初出茅庐的中联通在移动通讯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很快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孰料,风云突变,正当联通快速发展之时,被一记非市场竞争手段的重拳狠狠的击倒;以当时的广州移动市场为例,中联通由高峰期的50多万用户,急剧下降到不足0.3万用户,打那以后,数年内中联通在中高端移动通讯市场上就再也未能对中移动形成任何威胁。
当时的中移动依附在中国电信的身上,拥有成熟的有线网络与巨大的无线网络,而中联通是一个全新的移动通讯运营商,一切从零开始,实力上完全是不对等的。不过,发展到今天,市场状况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
第一,中移动已经从中国电信中分离出来,中移动与中联通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第二,市场份额发生了变化,中联通已占据了30%的移动通讯份额,在这样的市场份额比例下,中联通抗打击能力大大提高,中移动不可能像90年代那样,快速打败它;
第三,由于中联通的市场份额已大为提高,中移动使用非市场竞争手段也同样会对本身用户造成巨大影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第四,非市场竞争手段是通过直接影响用户而打击对手。如果不能快速击败对手,持续使用这一手段,使受影响的移动用户对企业形成强烈的负面印象,一旦有机会,将毫不犹豫地离弃这个企业;
第五,“沟通从心开始”,企业通过非市场竞争手段来影响用户,希望能够迫使用户留在自己的网内,杜绝用户流失。企业把自己的利润置于用户的痛苦之上,无论是企业自身的用户,还是竞争对手的用户,他们在业务大受影响的情况下,他们对这个企业的“心”如何看待?
3、大幅度降低通话费用
无疑会造成收入的减少,使整体业绩下降。
4、被迫采用单向收费与对手抗衡
1) 小灵通的出现,将使移动通讯市场整体资费大幅下降;
2) 单向收费将会使中移动的利润大幅度减少。
五、中移动的市场策略形成的其它后果
1. 迫使中联通以更低的价格开展竞争
在整个90年代,中联通始终未能对中移动的高端用户形成有效威胁。到2000年预付费业务开展以后,中移动在低端用户市场的强烈追逐,更进一步压缩了中联通的生存空间。无奈之下,中联通只好采用大幅度的降价来展开竞争,最终也迫使中移动跟进降价。结果,中移动收入将会减少。
2. 催生了CDMA
同样采用GSM系统的中联通始终无法形成对中移动的威胁,于是中联通只好背水一战,把希望寄托在CDMA身上。如果中移动稳守高端用户市场,将低端用户市场大部分让给中联通,恐怕CDMA不会这么快面世。
3. 促使小灵通全面面世
小灵通很早就在局部市场上出现了,出于对现存移动运营商的保护,国家限制和推迟了小灵通发展。由于中移动错误的市场策略,导致中移动的股价一跌再跌,使管理部门无需再为其股价的变动承担责任。同时,中国电信的上市也需要业绩的支撑,这就促使管理层下决心支持小灵通发展。
六、CDMA在前,小灵通在后,中移动怎么办?
目前,中移动和中联通都推出了单向收费业务,这无疑是迫于小灵通的压力而做出的反应。此外,中移动还做出了多项调低通话费用的决策,毫无疑问,自5月1日开始的这些重大市场策略调整,必然大幅度降低中移动的业务收入,这种降幅会使中移动的业务收入停止增长吗?业务收入停止增长的中移动在2003年会步入亏损吗?小灵通会使中国电信超越中移动,重新发展为中国通讯市场最大的运营商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移动通信(香港)有限公司历年年报。]
个人联系方式:tony05072002@hotmail.com 欢迎来信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