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下同轴电缆的衰减:
α=2.61*(f*ε)^0.5*(K2*Kρ1/d+Kb*Kρ2/D)*10^(-3)/lg((D+1.5*dw)/(K1*d))+9.10*f*ε^0.5*tgδ*10^(-5)(分贝/公里)
f:频率(Hz) ε:绝缘相对介电常数(实心PE - 2.3;PVC - 5~7;Nylon - 3.5;Paper - 2.0~2.6;PP - 2.6;FEP - 2~2.2;空气 - 1.0) D:绝缘外径(mm) d:内导体直径(mm) tgδ: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空气 - 0;PE - 0.0005;PVC - 0.05;FEP - 0.0002;Nylon - 0.009;PP - 0.0007) K1:内导体直径系数 K2:内导体衰减的绞线系数 Kb:外导体为编织是引起高频电阻增大的编织效应系数 = 1.5+0.083*D Kρ1:内导体相对于国际标准软铜的高频电阻增大或减小的系数 Kρ2:外导体相对于国际标准软铜的高频电阻增大或减小的系数 dw:编织用导线直径(mm)
第一项为金属损耗造成的衰减,第二项为介质损耗造成的衰减,频率超过几兆赫时不大于总衰减的1%。
当频率超过几十兆赫时,导体表面发生氧化会产生一种新的损耗--视在介质损耗,氧化层很薄(约几微米),频率低时(几兆赫以下),电流透入深度(见相关帖子)有几十微米,电流在氧化层流通的部分较小,氧化产生的影响不大;但频率高于几十兆赫时,投入深度较小,大部分电流在氧化层传输,氧化层的电阻率大于导体,使衰减增大,因此要尽可能的消除金属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