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接地电阻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关系 工程技术问题本来就与理论有一定的差距。理论是基础,是指导,但理论之用于工程实践,还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条件、操作方法、投资成本等诸多问题,很多情况下,还不得不进行某种近似和简化才能应用于实践。谈到接地电阻,路和场,高频集肤效应等,无论它们的物理概念,还是公式计算,以及测量的具体操作,都是在某种近似和简化条件下的应用。如果不做任何近似和简化,直接应用,不仅行不通,还会陷入吹毛求疵的尴尬和“不可知论”的窘境。 以测量接地电阻而论,目前的测量方法是兼顾理论的合理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的平衡和满足。按理论模型,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均匀地向四周散发,至到大地的无穷远。难道说我们测量时要到无穷远处的多个方向去打多个电流辅助极收集电流?那样做是不可能的,也无可操作性。实际上,考虑到电流的扩散与迅速的衰减,只要到一定距离以外收集电流就可满足实际测量的要求,虽然这是近似的,但这样的近似带来的测量误差是在允许或可接受范围之内。这个距离与接地网的大小有关,通常为接地网最大对角尺寸的四倍左右,最小不宜小于40米。 在测量中如何取零电位参考点呢?按理论,零电位参考点是在大地的无穷远处。我们的电压辅助极难道说要打到无穷远处吗?不能,也没那个必要。实际上,在被测接地网与电流辅助极之间就有零电位点。那个点在地网与电流极距离的0.6倍附近。在测量时,要在这个距离前后移动电压极6~10次,分别测量6~10个接地电阻值。最后选取3个相互最接近的电阻值(它们相互相差不超过3%),求取它们的平均值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如果说接地电阻的测量很复杂,难测,主要是影响因素颇多,如接地网的具体敷设形状、大小与尺寸,地下其它金属管道的走向,土壤潮湿程度,土壤与岩石的分布,地中电流的干扰,等等。一个熟练技术人员,要具有尽可能排除上述各种影响的经验与能力,在多次测量中,就能获得相互误差在3~5%范围内的最后结果。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方法操作测量,一定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电阻值。那些测不准,或“不能测”者,多数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判断方法。 其实,防雷接地网比较电力系统中的接地网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防雷领域中接地电阻的测量,技术难度低得多,工作量小得多。 一百多年来,这样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完全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废》文全给否定,不可避免地会在人们心中产生疑虑与混乱,不利于电力与防雷的工作。 8、 结论 (1)电力、防雷、通信、铁道以及各行各业都需要接地,这不仅是安全问题,而且是工作的需要。“废弃接地电阻”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2)接地电阻是难测的,特别是电力系统中的大型接地网的电阻,要准确测量是不容易的。难测,并不等于不可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能测准的。 (3)借口接地电阻难测,而说不可测;再以不可测,否定接地电阻,是违反科学方法论的。 (4)以一项静电的表演试验否定用电需要接地,毫无道理。 (5)物理学之用于防雷,要理论联系实践,立足于脚踏实地,真正解决一、两个防雷中的实际问题。空谈物理学的重要无助于防雷工作;一知半解,胡乱议论更是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