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的来龙去脉
2003年6月12日,IEEE802.11g正式作为技术标准发布,1个月后,WI-FI联盟认证了第一批采用802.11g标准的产品。IEEE802.11g可以看作是IEEE802.11b的高速版,但为了实现54Mbit/s的传输速度,11g采用了与11b不同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式,它支持54Mbps的传输速率。
IEEE 802.11标准在1997年被提出,在此基础上,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 802.11a标准和IEEE 802.11b标准。
推动无线局域网标准化的组织WECA(The 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也称作“Wi-Fi联盟”)于2001年11月宣布,将遵循“IEEE 802.11a”产品的认定标记改为“Wi-Fi5”( 这是因为IEEE 802.11a利用的是5GHz频带);WECA组织此前将利用2.4GHz频带的无线LAN“IEEE802.11b”定名为“Wi-Fi”。 >>
随着诸多厂商的全面介入,如今802.11系列无线网络产品的价格已经降低了很多。TP-Link新近推出的网卡加AP的入门型无线网络套装,价格就不到千元。市面上还有一些集成了路由器、交换机、ADSL Modem等功能的多功能AP销售?对于家庭用户和SOHO族来说,这样的产品大大降低了CTO,非常有吸引力。从兼容性和通用性考虑,购买WLAN设备,一定要注意查看标识,检查是否通过了Wi-Fi认证?集成无线网络功能的笔记本也不例外。访问WECA的官方网站http?//www.weca.net,可以在线查询通过“Wi-Fi”认证的各种无线网络产品。
目前对WLAN支持最好的单机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它将对无线网络的控制集成在界面统一的“无线链接”功能中,在“控制面板”中即可找到。对于笔记本用户来说,在不使用无线网络的时候,建议将集成的无线网卡关闭或将外接的无线网卡拔除;因为无线网卡会不断自行侦测周围环境是否有无线连接并进行连接尝试,不仅费电、占用系统资源,还会是安全隐患。 在一片喝彩声中,无线网络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然而我们对无线网络的软肋也应该有所认识。作为一项历史并不悠久的技术,无线网络存在各种缺陷是必然的,这也是其今后努力的方向。
蓝牙技术的传输距离不足是其致命伤。从成本分析来看,蓝牙或许并不高,然而各种专利费和市场炒作令蓝牙迷失了方向。在几年前,正是蓝牙普及的大好机会,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各种蓝牙产品都价格不菲。尽管如今的蓝牙已经走下神坛,但是在传输距离上更具威力的Wi-Fi一下子确立了优势,让蓝牙在竞争中十分被动,基本上放弃无线局域网市场,专注于对带宽和传输距离要求较低的移动设备。此外,传输距离更近的红外线技术还在继续发展,成为一种实用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当然,Wi-Fi也并非十全十美,安全性问题是首当其冲。在商业市场,Wi-Fi渴望在无线局域网上大显身手,这就不得不在安全性问题上有所突破。尽管Wi-Fi在制定最初就将安全性问题放在一定高度,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很多用户对其还是难以放心,特别是一些中低价位的普及性产品。此外,功耗问题也是Wi-Fi所必须面对的,这也是其最不如蓝牙的地方,导致在移动设备竞争中面临不利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