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能源紧缺已经成为抑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工业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重要来源。据数据统计,07年工业带来的GDP增长值占比为42.69%,而能源的总消耗占比为71.6%。其中高能耗工业能源消耗量占工业能源消耗量的80%。因此,降低工业单位能耗水平,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对于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重点用能单位也需按照标准来实施。那什么是重点用能单位?什么是在线监测系统? 今年发改委最新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之前也发布过《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什么是重点用能单位? 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一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单位 (2)**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重点耗能企业覆盖电力、石油化工、建材、钢铁、纺织、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 第五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第五十四条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落实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需要建设能源管控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可百度查找贺顾问或公众号查找贺顾问进行联络,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资源的国情,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约束机制,加强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强化公众监督,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取得实质性进展。 分析重点用能单位能耗使用情况真实数据分析,在线能耗监测系统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部署,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要依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享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以及建筑物所在省市的地方性节能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可实现按既定数据格式和上传方式,将建筑物能耗数据信息上传至上级数据中心平台的功能。 参考标准 DL/T 6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GB/T2887-2011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T25329-2010 《企业节能规划编制通则》 GB/T13234-2009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15587-2008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6422-2009 《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 GB/T2588-200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19761-2009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23331-2009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13471-2008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 DGJ08-2068-2012 《公共建筑用能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什么是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能耗监测系统是对企业、工厂、学校、公共建筑等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促使其单位或个人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改造节能的空间,强化能源管理手段。能源管理一般需要满足三方面需求:保障设备持续安全可靠运行、实现能源成本管控、低运营管理强度。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 1.完善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2.对能源系统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3.减少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 4.减少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5.加快系统的故障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 6.通过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指挥系统,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 7.为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和处理提供条件 智慧项目建设源中瑞科技表示数据录入能源监测分析系统应用于个用能单位以提高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规避人为误差,让管理者可掌握准确及时的能耗数据量和变化趋势,保障重要设备稳定运行,减缓老化速度。 在节能环保方面、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建设一般规模庞大,涉及的子系统、应用领域众多,了解更多能源发展建设方面可百度搜贺顾问,重点用能单位与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了解就介绍到这里。 对于能源方面应加大对节能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节约利用能源及其必要性的认识,树立节约利用能源的思想,在社会中形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文化氛围,加强人们节能的自觉性,形成能源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