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
编辑整理:周志强
2013年4月
目录
(二)转变安全管理观念,求真务实抓好安全基础工作... 17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18
(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19
【摘要】本文根据建筑安装施工项目工程特点将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成本、质量、进度及安全控制目标细化,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贯通施工管理过程的流程控制。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项目管理 目标控制
建筑安装市场招标竞争激烈,低价中标是本行业客观现实,随着物价及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和风险越来越大,要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其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粗放式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每一个细节加以完美,只有依靠施工企业在项目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把“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认真落到实处。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完善各种制度保障、强化各目标管理。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形成整体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经理部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合到工程管理中,力求“人”和“事”的细致、细化、有机结合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对于管理工作要作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精细化施工是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延伸,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项目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施工成本组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间接成本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
为了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效果,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通常可以将这些措施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1、 组织措施
即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做好施工采购计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
2、 技术措施
即技术方面采取的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运用,新开发机械设备的使用等。
3、 经济措施
即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及时准确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帐,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将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位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4、 合同措施
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争取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在合同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并反映到合同具体条款中;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视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和自己履行合同的情况,寻求索赔及防止被索赔。
1、强化全员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
精细化管理首先强调的是一种管理意识,一种管理态度。长期以来,有些项目的项目经理简单的将成本管理归责于项目的成本管理主管或者是相关财务部门,和施工人员没有关系,技术员就只要负责技术,质量员就只要负责质量,材料员就只要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发放工作。这种现象将导致各职能人员为了满足自己职能的需要而不考虑成本因素。例如质量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采用一些可行但成本较高的技术措施、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盲目的增加人员或设备等等,这都将使成本进一步增加。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所以要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就要使每一个员工树立强烈的精细化管理的意识,上至经理层,下至各施工班组,甚至个人,要让每一个员工将降低成本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要实现这一目的,宣传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在思想上逐渐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意识。同时企业还要建立清晰的责权利体系,对这一过程进行控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将施工各项成本与其切身的利益相结合,奖惩严明,充分的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降低成本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逐渐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2、精细化管理,降低材料成本
2.1优化材料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在整个物资材料采购过程中,涉及到供货单位、业主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分包商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工程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在四者之间沟通,就会造成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所以优化整个物资材料的采购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流通,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应与业主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业主单位能准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材料或施工单位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因材料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增加施工成本。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可以采用供应链的方式进行采购。企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供货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向市场要“库存”,向供应商要“储备”,不仅可以减少订货周期和因谈判等造成的交易费用,减少了资金的占用成本,同时还不会给施工单位造成过多的存货压力,降低了库存成本。不管是业主单位自行采购,还是由分包商进行采购,材料的进场价格都要遵循工程投标时的报价和市场价格信息,应尽量控制在工程报价以内。
2.2降低材料损耗。在整个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一般占到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 70%左右。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精细化管理不足,物资材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还是很严重。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优化整个业务流程,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才能将材料成本控制到最优,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也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标。首先,对材料的入库和出库建立准确的台帐,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对各个时段材料的需求量要有准确的计算,材料的领用采取限额领用制度来控制浪费。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等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其次,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材料分类别妥善储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天气因素而造成的材料浪费。同时,严把质量关,杜绝因返工现象而造成的时间成本和质量成本。最后,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分析误差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
2.3加强人工费管理,做好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来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不随意增加多余的施工人员。施工操作人员要择优筛选技术好、素质高、工作稳定、作风顽强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面,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 在施工中,要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
2.4加强机械费、临时费、管理费等费用的管理,做好各项费用成本的有效控制。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浪费,按用款计划认真核算,控制范围,严格审批。机械费用应按合理测算指标分比例承包,实行机械设备租赁制,严格设备租赁管理和奖赔制度,加大设备使用率,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费。
首先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严格执行合理的操作规程,按时检查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记录,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带病运行。其次,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改进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三是加强机械设备的计划性,做好机械设备平衡调度工作,选择与施工对象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及施工机械。四是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职能,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机械设备台班产量。
3、加强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成本控制的潜力
项目部是企业利润创造的源泉,追求效益最大化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永恒课题,要坚持成本控制开源和节流。
(1)项目部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充分分析施工合同和投标报价的基础上,建立项目部成本控制体系,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编制成本控制计划,并把成本控制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制订成本控制奖罚措施,使成本控制人人有指标,形成成本控制全员、全过程参与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局面。
(2)项目部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
首先是要求现场管理人员熟悉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清单报价表,进行综合单价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先算后干,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其次是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最后还要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优化安全管理方案,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
(3)项目部成本控制的经济措施。
人工费控制管理:大宗劳务都要进行招标,要统筹安排,合理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严格控制合同外计时用工,零用工当天发生当天签证;人工费按月结算,变更签证及施工索赔及时办理,决算的原始资料积累齐全。
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加强材料的过程控制,严格材料进场验收,按照现行的工程量消耗定额,结合项目实际,精确测算出各工序的材料消耗系数,严格限额领料制度和制定详细的现场材料管理制度,节超奖罚制度,形成材料使用人人监督的管理氛围。
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间接费及其它费用的控制: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避免人浮于事,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性支出;控制业务费等各项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行政办公用的财产物资,一律登卡使用,防止损坏和流失,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4)项目部要加强成本分析动态管理。
从成本目标的确定到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项目部要加强过程成本分析,因为清单报价为综合单价法,所以每道工序施工完后都要进行成本分析,明确赢利了多少,亏损了多少,找出亏损的原因,制订补救和改进措施。财务部门更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平衡调度资金以及建立各项辅助记录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并及时反馈到项目部管理层,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项目成本的偏差。
1、精细化成本预算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成本预算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精细化是全员的精细化,如果缺乏员工的积极参与或参与不到位,精细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2、成本精细化管理重在考核,各个考核部门必须依照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各种预算编制后,不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进行预算外增拨;否则一旦失去预算的严肃性,精细化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策划、决策和实现过程的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者,不仅要系统认识和思考以上各种因素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规律,而且要分清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哪些是可控因素,哪些属不可控因素。
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按照质量管理的概念,组织必须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作业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和具体的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运用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和动态控制(PDCA)的原理,进行质量目标的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纠偏控制,实现与其质量目标的系统过程。
(三)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TQC)的基本原理就是强调在企业或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质量方针的指引下,实现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TQC的主要特点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领导参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确定;提倡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用数据说话等。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同样应贯彻如下三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1、全方位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建设工程项目各方干系人所进行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总称,其中包括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形成。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到位都会造成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2、全过程质量管理
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全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管理。
3、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组织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都承担有相应的质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开展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将组织的质量总目标逐级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目标分解体系和自下而上的质量目标保证体系。
(四)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和理论研究中形成的PDCA循环,是确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
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每一循环都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随着对存在问题的克服、解决和改进,不断增强质量能力,提高质量水平。一个循环的四大职能活动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的系统过程。
1、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目标化管理
1.1明确目标,组建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提供组织保证
为贯彻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信誉”的经营理念,“质量兴企、科学管理、诚实守信、创优树碑”的质量方针,项目工程交竣工验收优良率95%以上,争创全优工程的质量目标,确保工程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安全控制目标。项目经理部对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目标统一组织、决策、协调、控制,配备满足合同要求的人员和设备,充实各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确定各自职责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建一项目培养一批人才”的要求,选择专业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人员充实项目各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特点和现场管理需要项目部下设计划统计、工程技术、质量与测试、财务物资、安全生产、现场施工管理分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以各种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和文化建设以增强管理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1.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提供制度保证
为了有效实施项目目标控制,项目部坚持“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自检体系,制定、完善《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和《项目管理办法》(技术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对各项目目标实施细化、分解和动态管理,要求各管理部门对各自目标运用PDCA法推进工作,要求各项工作做到痕迹化、无缝隙管理,部门员工实行自主管理,以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施工技术方案和工序质量控制,促进质量与进度协调发展
项目部组织所有技术和管理人员对设计图纸会审,开展路线施工环境条件、料源调查与分析,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划分制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结合本单位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编制一套切实、经济、可行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严格进行逐级技术交底,使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进一步具体化;编制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加大对施工质量巡查力度,降低工程质量成本。项目部选择劳务组织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质量信誉好专业工程队;坚持统筹兼顾,优化资源配置,有计划的加大人员机械设备投入,合理安排工期,做到工序衔接有序和均衡生产。劳务人员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的主要力量,加强对劳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作业班组中建立对成本、质量、进度、安全控制目标考核体系,即把控制目标与劳务单价严格挂钩,采取合同、经济措施,实行奖惩制度,形成以质量促进度、以进度保效益,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和谐统一,有效促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与文明施工步入良性循环。
3、制定质量检查活动策划来指导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活动策划是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需要可单独形成文件,经批准后作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检查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质量检查的策划内容一般包括:检查项目及检查部位、检查人员、检查方法、检查依据、检查程序、判定标准、应填写的质量记录和签发的检查报告等。策划的结果要传达到所有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按 规定经批准后实施。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巡检,确保落实。
施工企业质量检查的方式包括自检、互检、专检和交接检等。对工程质量要从每道工序施工抓起,做到干前有交底,干中有检查,干后有评定。
质量检查关注的重点:
——施工人员的控制
施工人员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原因包括人的技术水平、生理缺陷、心理行为等。
考虑:人员的流动性,人员的惯例,人员的心里活动,人员的教育程度,人体功效。
——施工机械的控制
施工机械的检查包括机械设备的选用是否合理、是否具备相关的合格证明文件、是否与施工方案相符、机械设备使用前的状态是否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等。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还应考虑经济型问题。在质量检查中,施工机械的检查内容可以与安全检查内容结合制定。
——施工材料的控制
施工材料的检查包括对施工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方面的检查,进场后由技术员、质量员等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检查的重点包括材料供货商的情况、材料运输环节的控制、材料进场验收环节的控制、材料储存情况、材料使用前的再验证等施工材料的控制。
——施工方法的控制
施工方法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项目部接到施工图纸后,要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行策划,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并编制详实、可操作的项目质量计划,项目部负责人要组织技术员、施工员等做好图纸自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工作。在图纸会审时要掌握设计意图、技术难点,指出图纸的错误及遗漏,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工程施工前,要根据图纸和设计要求,做好技术交底,使劳务队伍掌握设计意图、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
对施工方法的检查包括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工艺、施工程序等方面的检查。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保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在检查过程中,应将涉及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施工方法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施工环境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包括劳动作业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在质量检查的策划中,应明确在施工环境因素变化时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和要求。
——检验设备的控制
施工检验设备的质量关系到检验试验的水平和效果。在质量检查中应该关注相关的控制效果。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8020/)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