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雷电灾害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灾害,有史以来雷电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雷电成灾可以分为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两种。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在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直接雷的高电压和强电流对地面物体造成巨大的破坏。间接雷主要是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雷电感应是雷电在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并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雷电波侵入是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强烈电磁脉冲,在金属管道的导线上感应出强大的电磁脉冲,雷电过电压波可能沿着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仪器设备。雷击释放的强大的瞬间脉冲电流产生巨大的热能、机械能并诱发脉冲过电压、过电流,造成建筑物倒塌、起火,人员伤亡,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失灵或损坏,通信中断,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及人生的安全,对于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
根据广东省防雷中心灾情调查办公室对广东省的雷电灾害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全年共发生雷电灾害2千多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而全世界每年的雷害损失则超过100亿美元。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因雷电造成的损失,95%以上是感应雷造成的,而从供电线路上感应进来的则占75%。因此,对雷电的防护,尤其是感应雷击的防护,在弱电设备(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控制系统)日益增加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
1、雷击的形式
雷击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或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称之为直接雷击。
其二,在雷云运动的过程中或雷云对大地(或云际之间)放电时,对附近的金属导体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在电源线及各种信号线上感生高压脉冲而破坏弱电设备,称之为感应雷击。
2、雷害的防护
为了保护建筑物和建筑物内各类设备不受雷电损害或使雷击损害降到最低程度,现在都采取综合防雷的形式。而现代综合防雷一套完整的防雷设计方案应包括两个方面:直接雷击的防护和感应雷击的防护。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在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里,对雷电的防护已有明确的规定,直接雷击的防护主要使用避雷针、网、带及良好的接地系统,其目的是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的破坏,给建筑物内的人或设备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感应雷击的防护主要是采取各种积极的防护措施,堵塞感应雷电脉冲损坏设备的各种途径,即使用各种相应的避雷器材。目前,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控制系统等弱电设备发生的雷害,其感应雷电高压脉冲损坏设备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供电线路、信号线路和控制线路等由各种线路传导进来的感应雷电高压脉冲损坏电子设备的。传导性的感应雷击防护主要使用各种相应的避雷器,把电源线、信号线感应雷电高压脉冲(过电压等)进行限压分流。二是从各接地系统之间因没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通过地电位反击,造成设备损坏,解决办法是将各自分离而又不足安全距离的地极改为合设接地体。第三是设备摆放的位置、信号线路和控制线路的敷设方式、机房静电防护措施等因素,使设备不能抵抗因雷云的放电过程所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而损坏,最佳的解决办法是采取电磁屏蔽措施,甚至整个机房采用无间隙屏蔽同时,设备摆放的位置、信号线路和控制线路的敷设方式、机房静电防护措施、各种接地系统的处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设计标准
2.1.相关的标准
GB 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174-19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02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19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IEC 61024 《建筑物防雷》
IEC 61312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ITU K27 《电信大楼内的连接结构和接地》
99(03)D501-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2.2.2、监控系统防雷概述:
随着安全监控系统在银行、学校、交通、小区、库房管理中的迅速普及应用,监控系统设备因雷击破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
为了对安全监控系统采取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保障监控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首先应明确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雷电可能的侵入途径,尤其是雷击损坏较为严重的室外监控设备,在分析其损坏原因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使用监控系统设备的防雷保护装置,以及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布放、屏蔽及接地方式等。可以使各安防工程公司,对提高监控系统的抗雷电能力,优化系统的防雷水平起到很好的作用。
闭路监视系统的组成及雷害成因
1、电视监控系统(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简称CCTV),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前端部分:主要由摄像机(头)、云台、控制信号解码器(1.5/4V)、电源变压器(12/24V)防护罩、支架、接闪器等组成。
传输部分:使用同轴电缆、电线、多芯线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视频、音频或控制信号等。
终端部分:主要由电源、显示器、画面分割器、解码器、监视器、控制设备等组成。
2、 CCTV系统雷害成因
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露天的摄像机上造成设备损坏;雷电直接击在架空线缆上造成线缆熔断。
电波侵入:CCTV的电源线、信号传输或进入监控室的金属管线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侵入设备,造成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雷电感应:当雷击避雷针时,在引下线周围会产生很强的瞬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中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这现象叫电磁感应。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都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电荷。这种感应电荷在低压架空线路上可达100kv,信号线路上可40-60kv。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称为感应雷,又叫二次雷。它对设备的损害没有直击雷来的猛烈,但它要比直击雷发生的机率大得多。
三、防雷方案
3.1、室外球、定点摄象机防雷方案
设计依据
依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第四章:防雷装置,第一节:接闪器;第五章:接闪器的选择与布置中关于避雷针的要求,参考IEC 61024《建筑物防雷》标准第一部分:通则,第二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第二部分: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及检查,第二节:防雷装置(LPS)的设计;第三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的施工;在满足客户所提技术需求的情况下,按照99(03)D501-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标准图集进行施工。
前端设备有室外和室内安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内的设备一般不会遭受直接雷击,但需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而室外的设备则同时需考虑防止直击雷和感应雷。前端设备如快球应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为了施工方便避雷针一般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Φ 8的镀锌圆钢或35mm2铜导线,此时应注意依据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第2章、第2.5节、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第2.5.4条的要求,系统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为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前端设备,应在设备前的每条线路上加装合适的避雷器,如电源线(220V或DC24V)、视频线、信号线和云台控制线。
根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4.1.1条的要求:
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针长1m以下 |
圆钢为12mm |
钢管为20mm |
针长1-2m |
圆钢为16mm |
钢管为25mm |
烟囱顶上的针 |
圆钢为20mm |
钢管为40mm |
解决方案
依据以上防雷设计规范,需要在监控金属高杆上安装Φ12mm×1米高的避雷针,并与金属立杆焊接。金属立杆法兰结构使用40×4mm镀锌扁钢与接地网焊接。
需:Φ12mm×100mm高的避雷针;1支;
依据规范我公司设计:在个室外快球前端安装一个三合一PT-3DVK220型防雷器,用于
室外快球的视频、控制信号、电源防雷保护。型号:PT-3DVK220
定点摄象机:加装PT-S40-BNC/6视频避雷器
3.1.1、接地
设计依据
依据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第三章:建筑物防雷设施;第四章:防雷装置,第三节:接地装置中关于接地的要求,参考IEC 61024《建筑物防雷》标准第一部分:通则,第二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第二部分: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及检查,第二节:防雷装置(LPS)的设计;第三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的施工;在满足客户所提技术需求的情况下,按照99(03)D501-4 《接地装置安装》标准图集进行施工。
实施方案
接地材料是接地的工作主体,材料的选择很重要。下面对常用的接地材料的属性做个简单的介绍。广泛使用的接地工程材料有各种金属材料、降阻剂和离子接地系统等。金属材料如扁钢,也常用铜材替代,为大多接地工程所选用,金属接地体(角钢、铜棒和铜板)这类接地体寿命较短,接地电阻上升快,地网改造频繁,维护费用比较高。因此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接地网都使用从离子接地系统或非金属接地体。这些材料使用比较方便,地网开挖空间较小,几乎没有寿命的约束,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非金属接地体有是在通讯、广电等部门广泛使用的工程材料。基本成分是导电能力优越的非金属材料采用机械压模法,几十吨的压力下成型,尺寸精度高、外观好、材料结构致密、电学性能好、抗大电流冲击能力强。适合在直冲雷接地这样有大冲击电流的要求的场合使用。非金属接地体稳定性优越,其气候、季节、寿命都是现有接地材料中最好的,不受化学腐蚀,所以不需要地网维护,也不需要定期改造。
|
降阻剂 |
非金属接地体 |
传统接地 |
类型 |
地网与接地极 |
接地极 |
地网与接地极 |
新建地网施工 |
简单 |
简单 |
简单 |
改造地网施工 |
复杂 |
简单 |
复杂 |
适用环境 |
普通地网通用 |
恶劣地质条件地网 |
通用 |
价格比较 |
低 |
较高 |
便宜,但受限制 |
抗腐蚀 |
有防腐作用 |
不被腐蚀 |
低 |
气候稳定性 |
普通 |
优异 |
不好 |
使用寿命 |
较长 |
最长 |
短,常需要改造 |
依据以上标准要求,通常辅助接地网设计如下:
考虑到地网使用的长期性和耐腐蚀性,设计使用XS系列非金属接地模块制作地网。地网布置依据地形进行设计。水平接地体使用40×4mm镀锌扁钢,埋深0.6米;垂直接地体使用XS-I圆柱型非金属接地模块,孔深2。5米,使用降阻剂进行回填。地网总长度2米。地网引出地网测试极到地面上,以便以后检测地网情况
具体实施方法:
使用40×4mm镀锌扁钢作为地网不平接地体,铜板作为地网垂直接地体。
此方式经济实用
3.2红外线及紧急按钮报警系统、在线巡更、指纹识别系统、防雷方案
设计依据
根据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第五章:防雷设计;GB 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6.4.1至6.4.12条LPZ1区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及YD/T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第五部分:SPD 的选择;第5.3条:信号线用SPD;第5.5条:计算机、控制终端、监控系统的网络数据线用SPD的要求,参照IEC 61643-3 《低压系统的电涌保排器》第3部分《在电信系统中SPD的应用》和IEC 61644-1 1997《通信系统用SPD》标准要求,对于通信线路的防护,需对设备进线缆线使用8/20μs波形、通流容量3KA的信号电涌保护器将数千伏的线路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设备允许值。
解决方案
在红外线及紧急按钮报警系统、在线巡更、指纹识别系统控制线路各安装一套PT-K485-3P/48及PT-K485-3P/48直流通信信号电涌保护器,作为系统控制线路的保护。
三、机房电源系统防护
根据IEC 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GBJ 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中防雷及过电压规范有关防雷分区的划分和各级电源系统雷电及过电压保护要求,针对现场勘察报告中关于配电系统的描述,将其分为三个防雷区分别加以考虑。由于单级防雷可能会带来因雷电流过大而导致的泄流后残压过大或者保护能力不足引起的设备损坏。因此选用电源系统多级保护,可防范从直击雷到操作浪涌的各级过电压的侵袭。
1、电源配电系统防护
A、外来导体的布置:
外来导体包括:金属水管、通讯电缆线及电力电缆铠装外皮或电缆金属管等。
所有的水管和电缆应埋地进入机房,水管和电缆铠装外皮和保护金属管应在进入机房时接地,电缆应选用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埋地进入机房电缆相线和中线应通过电涌保护器接地。
B、外电源线的电涌保护器的布置和选择:
1)、电涌保护器的布置原理
a)该布置是依据GB 50057-94(2000版)和IEC 61312的标准布置。
在LPZ0和LPZ1区交界:U2 =U1-I2R2
可以看出:U2<U1 I2<I1
这样就可以通过多级钳位使残压逐步降低,以有效地抑制外来雷电波入侵和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
b)通过电涌保护器的雷电流逐级减少,还为安装电涌保护器提供了方便如(图3)所示,我们在安装电涌保护器时总会使用导线进行连接,而导线电感在雷电波的频率下不能忽略,于是有:
Uc=UL1+Us+UL2 Uc=Is(ZL1+ZL2)+Us
这样的残压将会附加上一个额外的Is(ZL1+ZL2),如果只有一级电涌保护器,雷电流的大部将从这一级电涌保护器泄放入地则Is非常大,这样要保证U额外Is(ZL1+ZL2),否则则ZL1+ZL2要非常地小,也即导线要非常短,在安装时往往很难做至,安装条件就会非常苛刻。多级布置使这个部题得至解决。
c)分区多级布置使电涌保护器由于自身放电的电磁脉冲的干扰减弱,我们知道当在导体中有高频信号流过,就会向空间发射电磁波及发射功率。可频率、电流和电压有关当电流和电压降低时其发射功率也就减弱,这样不会因为电涌保护器的放电而影响微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d)SPD4必须尽量靠近设备,这是因为GB 50057-94(2000版)和IEC 61312表明电涌保护器距被保护设备的距离过大会由于雷电波的反射效应而在被保护设备上引起高频振荡,使得设备上的电压超过电涌保护器上的残压而损坏设备。这个距离应小于10米。
2)、电涌保护器的选择:
a)、动作电压的选择:
变压器低压侧的电涌保护器其三相电压为动作电压;U0 = 400V
b)、电涌保护器的通信容量选择:
首级电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的计算:
GB 50057-94(2000版)和IEC 61312指出:二类保护要求,应按总雷电流150KA(10×350μS波)来考虑电涌保护器选择,按照其建议的雷电流分配方式其中50%即75KA是通过接地系统(水管、铠装电缆外皮或导线的我属保护管等)直接入地;另外50%通过安装在相线和中线上的电涌保护器入地。
依据以上标准考虑到50%雷电流分配到电源系统的最恶劣环境,按照GB 50057-94(2000版)标准表6.1提供的雷电流参数电涌保护器每相上的雷电流约为:
当线路无屏蔽时,In =[150 KA×50%]÷4 =18.75KA
当线路有屏蔽时,In =[150 KA×30%]÷4 =11.25KA
对于本系统采用的铠装电缆线路,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第四节:第6.4.7条要求每线标称放电电流不宜小于15KA的要求。首级电涌保护器的每相标称放电电流应大于15KA(10/350μS)。
次级电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的计算:
依据国标GB 50057-94第6.4.8条:在前级按第6.4.7条要求安装的10/350μs SPD 所得到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以及反射波效应不足以保护距其较远处的被保护设备的情况下,尚应在被保护设备处装设 SPD。且该 SPD 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小于被保护设备耐压水平的 80%。
根据被保护设备的特性(如高电阻型、电容型)或开路时,反射波效应最大可将侵入的电涌电压加倍。
依据国标GB 50057-94第6.4.9条:当按第6.4.7条和第6.4.8条要求安装的 SPD 之间设有配电盘时,若第一级 SPD 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保护不了该配电盘内的设备,应在该盘内安装第二级SPD。后级线路的SPD称放电电流 In的选择应考虑到前级SPD启动后线路残压和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以及反射波效应。
对于本系统采用的非屏蔽电缆线路,次级电涌保护器的每相标称放电电流应大于40KA(8/20μS)。为减小多级电涌保护器的泄放电流会大大减少,在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分别选择:
SPD1---标称放电电流50KA(10/350μS);
SPD2---标称放电电流40KA(8/20μS);
SPD3---标称放电电流20KA(8/20μS);
1、电源一级防护:
设计依据
依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6.4.1至6.4.12条LPZ0A、LPZ0B区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参照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3部分:电力设备防雷、第14部分接地及安全以及GBJ 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第五、六、八章;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三章到第十章;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的部分条文。
设计说明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 第三节 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的要求:第6.3.4条及第四节 对电涌保护器和其他的要求:第6.4.7条规定,在LPZOA或LPZ0B区与LPZ1区交界处,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SPD当线路有屏蔽时,每个SPD的雷电流按雷电流的幅值的30%考虑.本建筑物为二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为150KA,电源线路为铠装埋地,TN-S配电模式,因此首次直击雷在低压配电线路上每线的分配电流为:在建筑物已安装合格的防直击雷措施后,有50%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流入接地装置,因此每线分配电流为:150KA*50%*30%/4=5.6KA,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第四节:第6.4.7条要求每线标称放电电流不宜小于15KA。同时,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第四节 第6.4.4条及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三部分:浪涌保护器的要求,浪涌保护器可以将数万伏的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4KV以下。
通常将配电系统第一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10/350μs波形、通流容量25KA每线,8/20μs波形、通流容量100KA每线的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2000V以下。所有接线用16mm2股铜线连接,地线用25mm2 多股铜线连接。可选用PT-XBS380/100三相电源防雷箱。
解决方案
在低压配电房总配电箱前端安装一套普天XBS380/80电源防雷x箱,作为低压配电房电源系统的一级防护。浪涌保护器前安装空气开关使用32A的空气开关.
PT-XBS380/80三相电源防雷箱,共1套。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标称通流容量(10/350μs):50KA/线;限制电压:≤3.5KV;响应时间:≤100ns。
产品技术满足程度:满足电涌保护器 (SPD)国家最新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 第1部份: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同IEC 61643《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标准。产品参数优于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符合使用需求。
2、电源二级防护:
设计依据
根据GB 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6.4.1至6.4.12条LPZ1区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参照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3部分:电力设备防雷、第14部分接地及安全以及GBJ 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七章、第八章的部分条文。
设计说明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6.4.1至6.4.12条LPZ1区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的有关规定,依据雷电分流理论,需使用8/20μs波形,通流容量20KA,能将4KV的线路残余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2KV以下。对于特殊区域需要做重点防护的配电电源需使用通流容量40KA的电涌保护器进行加强保护。《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对于配电盘、断路器、固定安装的电机等第III类耐冲击过压,其耐压为4KV。对于电梯、机房、空调等属于需要重要保护的区域,浪涌保护器应选择通流容量为40KA。安装于配电箱内。为防止浪涌保护器遭受雷击后损坏后,电源对地短路,需要在浪涌保护器前安装空气开关作为短路保护装置。
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二次雷击参数要求,依据雷电分流理论,可分配到电源线路系统的雷电电流为8/20μs波形75KA,则对于TN系统,每线可分配8/20μs波形雷电流18.75KA,考虑到保护的裕度,作为配电系统电源第二级防雷,需使用8/20μs波形、通流容量40KA每线的电源电涌保护器将4KV的线路残余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2KV以下。可选用PT-XC380/60限压型电源防雷模块。
解决方案
在建筑物总前端配电箱安装一套鸿宇普天 PT-XC380/60限压型专业二级电源防雷箱,作为电源第二级保护。浪涌保护器前安装空气开关使用32A的空气开关。
PT-XC380/60限压型电源防雷箱,共1套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标称通流容量(8/20μs):40KA/线;限制电压:≤1500V;泄漏电流:<5uA;响应时间:≤10ns;无插入损耗。
产品技术满足程度:满足电涌保护器 (SPD)国家最新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 第1部份: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同IEC 61643《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标准。产品参数优于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符合使用需求。
3、电源三级防护:
设计依据
根据GB 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第四节,第6.4.1至6.4.12条LPZ1区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及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四章:配电线路的保护中有关低压防雷的有关规定;参照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3部分:电力设备防雷、第14部分接地及安全以及GBJ 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部分条文。根据IEC 61312-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第三部分:浪涌保护器的要求,在LPZ2区内,浪涌保护器可将浪涌电压限制到一千多伏,防雷器通流容量为(8/20μs):≥20KA。
设计说明
依据智能建筑中所使用设备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服务器等高价位设备的重要性,将配电系统末级防雷保护设计为:使用8/20μs波形、通流容量20KA的插座型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1200V以下。
解决方案
设备前端安装一套PT-MIII/2AC40电源防模块,作为电源第三级保护。浪涌保护器前安装空气开关使用32A的空气开关。.若有UPS电源后面再使用PT-10A/6防雷电源插座1个引至每个设备所需电源之处。
PT-MIII/2AC40共1套
PT-10A/6防雷电源插座,10个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标称通流容量(8/20μs):20KA/线;限制电压:≤1200V;泄漏电流:<5uA;响应时间:≤10ns;无插入损耗。
产品技术满足程度:满足电涌保护器 (SPD)国家最新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SPD) 第1部份: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同IEC 61643《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标准。产品参数优于标准要求并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符合甲方需求。
字太多,看了眼晕
奇文共赏!!!
这是典型的“专业防雷”为安防设计的“专业防雷方案”。“依据”的规范标准列出很多,似乎应该相信。不过有几个问题,还请楼主帮忙解释:
1)防直击雷,室外摄像机立杆按避雷针设计,这就是把避雷针当成“设备”设计到监控系统里了。避雷针用于接闪放电,放电时避雷针上的暂态雷电反击电压有多高?你们比谁都清楚。那么立杆上的监控设备是安全的呢,还是必毁无疑呢?
2)防感应雷,采用接地防雷器(接地浪涌保护器):
1. 电缆上的雷电感应电动势,是单极性电荷还是交变电压?它与大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接地能有效泄放掉?
2. 接地,大地电磁环境,接地点恒定是大地零电位么?会不会引来地电位?系统多点接地构成的地电位环路,对监控设备是安全措施呢,还是系统安全隐患?
敬请楼主做出解释。
3.1、室外球、定点摄象机防雷方案
设计依据
依据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第四章:防雷装置,第一节:接闪器;第五章:接闪器的选择与布置中关于避雷针的要求,参考IEC 61024《建筑物防雷》标准第一部分:通则,第二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第二部分: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及检查,第二节:防雷装置(LPS)的设计;第三节:外部防雷装置(LPS)的施工;在满足客户所提技术需求的情况下,按照99(03)D501-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标准图集进行施工。
前端设备有室外和室内安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内的设备一般不会遭受直接雷击,但需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而室外的设备则同时需考虑防止直击雷和感应雷。前端设备如快球应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为了施工方便避雷针一般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Φ 8的镀锌圆钢或35mm2铜导线,此时应注意依据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第2章、第2.5节、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第2.5.4条的要求,系统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
1)依据的哪个规范、标准里有这种设计:前端设备如快球应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为了施工方便避雷针一般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Φ 8的镀锌圆钢或35mm2铜导线。——有规范标准的原文吗?
2)前端设备“应置于接闪器有效保护范围之内”,与直接安装在避雷针上一样吗?把被保护设备摄像机连接到避雷针上,监控系统还有安全感么?
敬请楼主做出解释。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8020/)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