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电梯下坠时保护自己的最佳动作!(生命可贵) [打印本页]

作者: luwei972    时间: 2008-12-26 14:43
标题: 电梯下坠时保护自己的最佳动作!(生命可贵)
    第一、(不论有几层楼) 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第二、如果电梯里有手把,一只手紧握手把。

    第三、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

    第四、膝盖呈弯曲姿势。

    说明:因为电梯下坠时,你不会知道它会何时着地,且坠落时很可能会全身骨折而死。
所以:
    第一点是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 .

    第二点是为了要固定你人所在的位子,以致于你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

    第三点是为了要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

    第四点是最重要的是因为韧带是唯一人体富含弹性的一个组织,

    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0 10:36:43编辑过]

作者: liuyin0616    时间: 2008-12-26 14:58

居安思危,学习了,楼主!不知这些动作有没有经过实践的,如果真的让咱碰上了。。


作者: luwei972    时间: 2008-12-26 15:31
鉴于个别坛友不相信电梯会坠梯,我这里引用了一篇文章供大家单考
综述:电梯事故何时了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8月08日04:38 北京青年报

  上周,本市多家媒体都刊登了北京朝阳区双井某住宅一位女士被电梯夹住长达5个小时、致使其左腿遭受重创的报道。据统计,加上这起事故,从1999年至今,北京已经发生了10起电梯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电梯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近日,记者就电梯事故缘何频频发生,以及如何防范电梯事故等问题对有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电梯事故“猛于虎”

  1999年1月,海淀区翠微西里小区一部电梯将乘客关在厅门地坑与轿厢之间,造成该乘客当场死亡,从这起事故开始,1999年成为北京电梯事故发生最多的一年。

  1999年7月,朝阳区光熙门北里一栋楼的电梯在运行时发生走车现象,致使祖孙二人上电梯时发生事故,一死一伤。

  1999年9月,海淀区知春里一部电梯在故障没有排除的情况下运行,发生开门走梯事故,致使一居民被电梯带倒坠入底坑,当场死亡。

  ……

  类似的事故在1999年北京共发生了9起,8人成为事故的牺牲品。

  除此之外,很多电梯安全隐患仍然威胁着人们,被关、被困事故不胜枚举。一位小区居民对记者说,他所住的小区经常发生关人现象,很多居民宁愿爬楼也不愿乘坐电梯。看来,电梯隐患已成为居民们心中难以放下的一块石头。

  事故频发谁之过

  很多人把电梯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归结为电梯老化,称只要将老化的电梯及时更换,事故便可减少。

  此说并不尽然。北京市均豪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于庆新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更换电梯在很多居民小区很难实现,原因在于成本较高,而且发生事故的电梯并不一定都是已老化的电梯。维修、养护不力才是事故根本所在。

  “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复杂产品,结构原理、控制运行技术含量都较高,尤其运行频率高是发生故障的一大原因。北京很多人口密度高的小区,一部电梯一天的运行频率往往达到了1000次以上,如果维修、保养跟不上,事故难以避免。”

  电梯安检部门有人士亦对“事故缘于电梯老化”持不赞成态度:“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对电梯到底能使用多少年未有明文规定,电梯只有发生严重腐蚀、变形、裂纹等无法修复的隐患才能报废、更换。”

  该人士认为,“勤检修、勤保养是一部电梯能长时间使用的基本条件,通过诸多电梯事故可以看出,少维修、疏保养是发生事故的“罪魁祸首”。

  维修、保养力量薄弱 为电梯带来隐患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一部电梯每年需要请安检部门检验一次,既然这样,为何检测过的电梯仍然会发生事故呢?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刘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年一检对于始终处在动态之中的电梯是远远不够的,电梯是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来维护的设备,定期的维修、日常的保养是维持电梯寿命的必须环节。

  刘新华介绍说,一个小区或一个单位的负责方疏于维修、保养是一个方面,维修人员的技术素养不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去年发生的电梯事故中,有两起是维修人员在维修当中处理不当导致乘客伤亡的。

  “按照有关规定,电梯维修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书,而保养方面,需要每天都有专人去负责。在这两方面,北京很多小区和单位都没有做到。”

  刘新华的解释记者在一家年产千台的电梯公司得到了证实。该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他们生产的电梯有上万台在北京投入使用,而他们负责维修、保养的不足900台,仅占9%,其它91%的电梯维修、保养均因使用方不愿花钱请专业公司而自行管理。

  由此得出结论,维修、保养不力,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

  何种电梯不能乘

  在质量技术监督局采访时,记者通过专业人员的介绍,了解到一些电梯隐患的识别技术,提供给读者。

  电梯常发生这样的问题:困人(主要因停电、设备出故障所致);轿厢与平台错位;冲顶(电梯不停,直上直下不听控制);溜车(没有选层便启动);开门走梯(电梯门开启时突然启动,最危险的现象)。

  使用人能感觉到的隐患有:电梯速度与平时显然不一样,要么过快、要么过慢;轿厢内有明显的撞击声或者声响异常;闻到焦糊味或轿厢内有明显烟感;手摸厢壁,有麻电现象……遇到这类现象,应该迅速下梯并及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

  总之,需要使用人去自己识别电梯隐患未免有些不太现实,毕竟电梯事故的减少乃至杜绝,需要的是电梯管理部门、维修人员甚至使用人共同的努力。正如前文提到的刘新华先生所言:“要像对待自己的爱车一样去爱护电梯。”

  走好,电梯……(文/张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9 20:59:18编辑过]

作者: ada110    时间: 2008-12-27 08:32
太累了吧?电梯的保护措施很多的,有缓冲装置的。。。。。。。还有很多的
作者: haipingcn    时间: 2008-12-27 10:42

去,要我早就趴地上,整个人贴着电梯地面了。

这样可以使人身体全面承受重力。如果这样都要见上帝,不管你怎么样都要挂了...


作者: luwei972    时间: 2008-12-27 12:32
以下是引用haipingcn在2008-12-27 10:42:00的发言:

去,要我早就趴地上,整个人贴着电梯地面了。

这样可以使人身体全面承受重力。如果这样都要见上帝,不管你怎么样都要挂了...

整个人扒地上应该同你直接掉地上效果是一样的 这样会全身骨头粉碎!


作者: luwei972    时间: 2008-12-27 12:33
以下是引用ada110在2008-12-27 8:32:00的发言:
太累了吧?电梯的保护措施很多的,有缓冲装置的。。。。。。。还有很多的

电梯的保险确实很多  但我所知道的坠梯事件还是很多的 最保险的就是不座电梯!!!
作者: rdg    时间: 2008-12-27 14:51

楼主应该体验过吧


作者: cnmsce    时间: 2008-12-27 15:07
希望不要碰上啊!
作者: 东方弥勒佛    时间: 2008-12-27 16:23
本人没坠落过,但是被管过,呵呵
作者: SupermanTm    时间: 2008-12-27 22:47

全部楼层按键都按下是对的

至于防护,最佳的是平躺在地板上,这样重心最低,骨骼受到的冲击也将是最小,但记得不要躺在正中间,因为电梯底有个缓冲弹簧,电梯直接掉下来的话,那弹簧有可能穿过电梯地板的。


作者: luwei972    时间: 2008-12-28 02:30
以下是引用rdg在2008-12-27 14:51:00的发言:

楼主应该体验过吧

如果体验过,现在我就是鬼了!没有体验过,也不想体验!我们办公的地方电梯三天两头的坏,还好我没被关过,我居住的地方是一个30层的大楼,电梯速度非常快,老是摇晃的厉害,要命啊!每次一个人座电梯的时候都非常紧张,哈哈!可能是我的干电梯工作朋友太多了!


作者: 小鹏    时间: 2008-12-28 07:55
怎么谈到这了
作者: guiling    时间: 2008-12-28 14:36

作者: woiled    时间: 2008-12-28 19:32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本人乘电梯都带降落伞
作者: RJ16    时间: 2008-12-28 21:38

楼主在来个更高的吧——谈谈坐飞机如何自救。


作者: sunvid    时间: 2008-12-29 09:19

 

以下是引用ada110在2008-12-27 8:32:00的发言:
太累了吧?电梯的保护措施很多的,有缓冲装置的。。。。。。。还有很多的

电梯的保险确实很多  但我所知道的坠梯事件还是很多的 最保险的就是不座电梯!!!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要你死,你不得不死!在家里也跑不掉,地震都震死!


作者: win0715    时间: 2008-12-29 11:35

在这里胡说八道,现在电梯停电了都会卡在某位置不会垂直掉下了,再说就算掉绳子断了,边上齿轮会卡住电梯让它动不了,就算它太重伴蛮地下掉,也会有很大阻力,速度不会很快。


作者: zsglcc    时间: 2008-12-29 14:09
没做过
作者: huoyun945    时间: 2008-12-29 14:53
以下是引用haipingcn在2008-12-27 10:42:00的发言:

去,要我早就趴地上,整个人贴着电梯地面了。

这样可以使人身体全面承受重力。如果这样都要见上帝,不管你怎么样都要挂了...

这样的话,你死的最惨,,,
作者: paa77    时间: 2008-12-29 15:20
这种问题得确要注意。我们写字楼和家里面的小区电梯也是经常坏
作者: luwei972    时间: 2008-12-29 20:57
综述:电梯事故何时了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8月08日04:38 北京青年报

  上周,本市多家媒体都刊登了北京朝阳区双井某住宅一位女士被电梯夹住长达5个小时、致使其左腿遭受重创的报道。据统计,加上这起事故,从1999年至今,北京已经发生了10起电梯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伤。电梯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近日,记者就电梯事故缘何频频发生,以及如何防范电梯事故等问题对有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电梯事故“猛于虎”

  1999年1月,海淀区翠微西里小区一部电梯将乘客关在厅门地坑与轿厢之间,造成该乘客当场死亡,从这起事故开始,1999年成为北京电梯事故发生最多的一年。

  1999年7月,朝阳区光熙门北里一栋楼的电梯在运行时发生走车现象,致使祖孙二人上电梯时发生事故,一死一伤。

  1999年9月,海淀区知春里一部电梯在故障没有排除的情况下运行,发生开门走梯事故,致使一居民被电梯带倒坠入底坑,当场死亡。

  ……

  类似的事故在1999年北京共发生了9起,8人成为事故的牺牲品。

  除此之外,很多电梯安全隐患仍然威胁着人们,被关、被困事故不胜枚举。一位小区居民对记者说,他所住的小区经常发生关人现象,很多居民宁愿爬楼也不愿乘坐电梯。看来,电梯隐患已成为居民们心中难以放下的一块石头。

  事故频发谁之过

  很多人把电梯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归结为电梯老化,称只要将老化的电梯及时更换,事故便可减少。

  此说并不尽然。北京市均豪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于庆新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更换电梯在很多居民小区很难实现,原因在于成本较高,而且发生事故的电梯并不一定都是已老化的电梯。维修、养护不力才是事故根本所在。

  “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复杂产品,结构原理、控制运行技术含量都较高,尤其运行频率高是发生故障的一大原因。北京很多人口密度高的小区,一部电梯一天的运行频率往往达到了1000次以上,如果维修、保养跟不上,事故难以避免。”

  电梯安检部门有人士亦对“事故缘于电梯老化”持不赞成态度:“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对电梯到底能使用多少年未有明文规定,电梯只有发生严重腐蚀、变形、裂纹等无法修复的隐患才能报废、更换。”

  该人士认为,“勤检修、勤保养是一部电梯能长时间使用的基本条件,通过诸多电梯事故可以看出,少维修、疏保养是发生事故的“罪魁祸首”。

  维修、保养力量薄弱 为电梯带来隐患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一部电梯每年需要请安检部门检验一次,既然这样,为何检测过的电梯仍然会发生事故呢?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刘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年一检对于始终处在动态之中的电梯是远远不够的,电梯是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来维护的设备,定期的维修、日常的保养是维持电梯寿命的必须环节。

  刘新华介绍说,一个小区或一个单位的负责方疏于维修、保养是一个方面,维修人员的技术素养不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去年发生的电梯事故中,有两起是维修人员在维修当中处理不当导致乘客伤亡的。

  “按照有关规定,电梯维修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书,而保养方面,需要每天都有专人去负责。在这两方面,北京很多小区和单位都没有做到。”

  刘新华的解释记者在一家年产千台的电梯公司得到了证实。该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他们生产的电梯有上万台在北京投入使用,而他们负责维修、保养的不足900台,仅占9%,其它91%的电梯维修、保养均因使用方不愿花钱请专业公司而自行管理。

  由此得出结论,维修、保养不力,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

  何种电梯不能乘

  在质量技术监督局采访时,记者通过专业人员的介绍,了解到一些电梯隐患的识别技术,提供给读者。

  电梯常发生这样的问题:困人(主要因停电、设备出故障所致);轿厢与平台错位;冲顶(电梯不停,直上直下不听控制);溜车(没有选层便启动);开门走梯(电梯门开启时突然启动,最危险的现象)。

  使用人能感觉到的隐患有:电梯速度与平时显然不一样,要么过快、要么过慢;轿厢内有明显的撞击声或者声响异常;闻到焦糊味或轿厢内有明显烟感;手摸厢壁,有麻电现象……遇到这类现象,应该迅速下梯并及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

  总之,需要使用人去自己识别电梯隐患未免有些不太现实,毕竟电梯事故的减少乃至杜绝,需要的是电梯管理部门、维修人员甚至使用人共同的努力。正如前文提到的刘新华先生所言:“要像对待自己的爱车一样去爱护电梯。”

  走好,电梯……(文/张剑)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8020/)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