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控立杆简要技术说明
1、监控杆为圆锥钢杆,其中双臂监控立杆高10m,臂长1.5m,壁厚4mm,;单臂杆高12m,臂长1.5m,壁厚4mm。监控杆上口直径80mm,下口直径200mm。监控立杆的支臂臂为碳钢管(Q235),直径60mm,壁厚3mm
2、摄像机立杆表面热镀锌后用专用设备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采用活碳酸漆,再静电喷塑对其表面处理。镀锌层厚度≥85um,塑层厚度≥85um,抗风能力≥45m/s,表面层保用五年,摄像机立杆保用二十年,紧固件螺钉及螺母为不锈钢。
3、摄像机立杆颜色为乳白色。
(2)安 全 要 求
1、接地采用TN-C-S系统,在电源进线处零线作重复接地。在控制箱处制作接地坑,并与接地扁钢连接,
接地坑要求2000m×1500mm×1000mm,接地电阻不超过4欧姆。
2、用电安装需严格按用电标准安装(包括电缆敷设、控制箱、摄像机的安装与调试)。
二、控 制 箱
1、监控立杆控制箱高×宽×厚=1500×1200×800(应根据设备制作要求进行),采用双门,带二次线路,可手动和自动两种功能。
2、控制箱由供电部门箱变提供电源回路,具体控制箱设置地点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可作调整。
注:1、箱体表面要求采用静电喷塑。
2、安装时须完成和供电部门提供的电源回路连接。
3、开关之间连接应用铜排。
4、控制箱钢板厚度不低于1.5mm。
北京佳信智通系统集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专业设计、生产、销售、工程安装于一体的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各种规格的摄像机立杆 监控立杆 摄像机支架 控制台、电视屏幕、标准机柜、非标机柜机箱、多媒体讲台和各式机架。http://www.bjjxzt.com/ 摄像机立杆采用优质无缝钢管具有强抗风坚固耐用安装简便的特点 立杆作工精致样式美观,可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加工
道路摄像机立杆 立杆要求摄像机离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5米,挑臂长度3~5米,立杆下端管径应在220 mm±10mm、上端管径应在120 mm±5mm,管壁厚度应≥6mm,表面防腐、抗台风。立杆基础深度不低于1.5米,基础直径大于1米,采用混凝土灌筑,以确保立杆的牢固度。
5.室外机箱结构为露天防雨箱设计。机箱高度为0.8米,宽度为0.6米,厚度为0.45米。箱体防护等级达到IP54防护等级。需要有机箱基础,整体美观,表面喷涂明显的警示标志,机箱离地面高度不小于30厘米)。
6.室外机箱内需安装光端机和监控电源;其中光端机采用1V+1D(一路视频+一路反向数据)的单路光端机,具有FC/ST接口,传输距离:0—30KM;光学波长为1310/1550nm,频率响应5Hz~8MHz,视频格式兼容PAL、NTSC、SECAM,信噪比≥70dB,电压1Vp-p 75Ω,视频接口BNC,采用8位线性数字PCM编码;数据RS-232、RS-422、RS-485可选,误码率小于10-9 ;预留语音接口,具有网管功能。并将机箱和立杆进行统一防雷接地。
7.前端设备防雷与接地
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三种层次:①设备损坏,人员伤亡;②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③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数据(模拟或数字)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暂时瘫痪或整个系统停顿。
对于监控点来说遭到直接雷击破坏的可能性很小。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主要是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雷电波入侵过电压,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网络因雷击而受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常有发生。前端摄像机设计均为室外安装方式,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必须设计安装防雷电系统。
前端摄像机主要分为两类:
三、前端设备直击雷的防护
◆ 每个摄像机均安装在比较高的立杆之上,所以设备的直击雷防护必不可少。具体措施:
在每根立杆顶端加装避雷针一根,根据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在三十度夹角类,所以避雷针的高度,必须按照设备的安装位置计算。
2、前端设备的接地
◆ 防雷器的接地非常重要,如果接地没有做好,防雷器起不了自己的作用,所以一个良好的接地是相当重要的.本司要求接地地阻应做到小于4欧姆以下.根据描述现场情况。前端设备接地
具体措施:
摄像机均安装在立杆上,如现场土壤情况较好(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立杆直接接地,把摄像机与防雷器的地线直接焊接在立杆上即可.
反之,如现场土壤情况情况恶劣(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多).刚要借用导电设备.利用扁钢与角钢等.
具体措施:用40*3的扁钢沿立杆拉下,防雷器和摄像机的地线与扁钢妥善焊接,用角钢打入地底2-3米,与扁钢焊接好.地阻测试根据国标小于4欧姆即可.
如有需要请联系曹小姐13910213795 QQ309698903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8020/)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