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6类线~~~~~~~~~~~~~~~~~~~~~~~! [打印本页]

作者: csase    时间: 2003-5-27 13:53
标题: 6类线~~~~~~~~~~~~~~~~~~~~~~~!
哪位大虾能告诉我6类线的布线方法和注意事项,和性能指标谢谢了
作者: csase    时间: 2003-5-27 14:02
前,结构化布线解决方案厂商纷纷推出增强5类(Cat5E)和6类线缆解决方案。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在6类标准尚未最终确定,且2001年上半年标准无望出台的情况下,仍安装这类系统呢?显然,这类系统的确优于现有5E类解决方案。本文将着重讨论这种技术的优点。 首先,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线缆演进过程。5E类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源于千兆以太网的发展。在制定千兆以太网技术规范期间,低端低档次的5类电缆是否能对这种网络给予支持曾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随之,出现了等电平近端串扰(ELFEXT)和回波损耗等新的关键测试参数。因此,业界制定了5E类电缆技术规范。然而,6类电缆规范尚未制定。尽管现有网络或新兴网络还不必依赖6类解决方案来支持,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6类电缆将成为铜缆布线的主流解决方案。最终,随着网络的发展,为其提供支持的将肯定是6类布线解决方案,而不是5E类。现在很难说由6类方案提供支持的具体时间,但其在网络建设方面表现出的技术优势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6类线缆取代5E类只是时间的问题。 特性/优点对比 特性 6类优点 5E类优点 性能 支持所有当前及新兴铜缆布线网络,同时留有余量,可支持日后新增的用途 支持所有现有已知及新兴铜缆布线网络,包括千兆以太网,但对下一代支持能力不详 频率范围 1-200MHz,附加余量空间可达250MHz 1-100MHz 余量 铜缆布线余量最高,网络随时间推移、或安装不当、温湿影响等因素导致因级别下降而产生故障的可能性小 铜缆布线余量高,可支持增长的应用需求,如千兆以太网,但随着高速网络的发展,所留余量会很快达到满负荷 便于安装 采用UTP布线手段安装迅速简便,成本低,可靠性高 采用UTP布线手段安装迅速简便,成本低,可靠性高 向下兼容 允许现有5类/5E类组件与6类组件混用,兼容5类/5E类功能 向下兼容5类和3类 有源组件成本 余量较高,有源组件不必发射合成信号,从而降低有源组件成本 开发的高速网络在低类别布线系统运行必须补充合成信令机制,以补偿衰减、NEXT等。有源组件成本将会相应提高。 初始成本 比5E类解决方案高20-30%(但拥有成本低于5E解决方案) 与高档5类解决方案基本相同 拥有成本 使用寿命长,拥有成本低于5E类解决方案 使用寿命比5类解决方案长,但低于6类解决方案 本文附表为5类、5E类、6类及7类线缆在100MHz正常频率下的性能比较。从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相同频率下不同技术规范的比较结果。请注意,6类和7类线缆的实际数值可能与该表公布的结果不同。我们估计6类线缆的数值变化不大,而7类线缆与最终公布的规范值肯定有较大差别。但无论如何,从表中的结果看,6类线缆在5E类的基础上有了改进。从频率范围看,5E类线缆仍局限在100MHz,而6类线缆已提高到200MHz,并规定在此基础上再加25%余量,即达到250MHz(暂定)。 哪种方案适合自己? 目前,结构布线商们在在营销上存在不少水分。“经测试高达300MHz”、“保障应用”、“6类电缆是千兆以太网的选择”、“绝对独家供应商解决方案”等市场炒作和宣传误导将用户们搞得一头雾水。无疑,众多用户关注的是安装,而不是另一种铜缆布线解决方案。 百通公司的方针是提供多种变通方案供用户选择。我们更愿意针对用户的应用环境给出我们认为最佳的技术建议。我们强调的是多样化的选择,而不是将方案拘泥于5类、5E类、亦或6类,屏蔽或非屏蔽,铜缆或光纤。这样,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在各种方案中加以选择。我们往往建议用户考虑以下问题: 1) 目前的用途是什么,估计今后的应用发展如何?大概的进程规划? 如果在今后5-10年只打算使用100BaseT,那么5E类电缆就足以了。但如果您考虑不久将随时应用宽带,如实时电视会议、三维模式、桌面印刷等,最好采用6类解决方案。 2) 前景是否明朗;企业发展速度如何? 如果前景不明,安全起见,可采用6类解决方案。或者您预见到企业将会持续高速发展,那么6类以上解决方案可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以备需要网络扩容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3) 网络于日常运营的重要性如何? 例如,银行网络系统是其运营的生命线。如果停机几分钟,将会给其业务造成数以千计美元的损失。因此,从充分的余量、易于安装和可靠性角度考虑,6类线缆是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4) 如何考虑预算? 如果预算不受限制,我们就全部采用光缆了。客观环境是现实的,预算是有限的。所以,您肯定会考虑6类线缆解决方案在经济上的承受能力,毕竟它要比5E类方案的成本高20-30%。不过,在决策时千万不要仅着眼于初期成本,这一点至关重要。您可能会惊奇地发现,与5E解决方案相比,6类解决方案的寿限成本更低(即拥有成本更低)。 根据对上述问题及此类情况的分析,您可以知道哪种方案最适合自己的需求,同时成本又在预算范围之内。从5类、5E、6类,屏蔽或非屏蔽,铜缆或光纤,百通可为您提供灵活多样的布线解决方案。每一种方案不仅满足,而且优于现有及荐用的结构布线性能规范。 性能比较-最差状况 参数除另有规定,所有数值以dB为单位 Cat5ClassD Cat5E Cat6ClassE Cat7ClassF 频率范围(MHz) 1-100 1-100 1-200(250) 1-600 衰减 24.0 24.0 21.2(36.0) 20.8(54.1) 近端串扰 27.1 30.1 39.9(33.1) 62.1(51.0) 功率和近端串扰 N/A 27.1 37.1(30.2) 59.1(48.0) 衰减串扰比 3.1 6.1 18.7(0.1) 41.3(-3.1) 功率和衰减串扰比 N/A 3.1 15.9(-5.8) 38.3(-6.1) 等电平远端串扰 17.0 17.4 23.2(15.3) ffs 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扰 14.4 14.4 20.2(12.3) ffs 回波损耗 8.0 10.0 12.0(8.0) 14.1(8.7) 传输时延(ns) 555.0 555.0 538(536) 504(501) 时延偏差(ns) 50.0 45.0 45.0 20.0 所有数值为100MHz处测量值(最差状况-通道)。括号内数值分别为6类电缆在250MHz处和7类电缆在600MHz处的测量值。表中所示6类和7类电缆数值可能与最终标准有出入(ffs=有待研究)。
作者: 阳光先生    时间: 2003-5-27 16:37
六类布线安装操作要点 在TIA和ISO的六类规范里面,都没有列出新的安装技术操作规程,不同之处在于,因为六类布线对性能的要求非常之高,所以要求安装质量更高。负责任的制造商都会强烈建议严格按照布线标准中规定的或者制造商提供的安装规程进行安装操作。 在布线当中最常遇见的问题就是在布线过程中线缆受到的拉力。布线时线缆受到的拉力不能超过线缆制造商所规定的最大可承受拉力。拉力过大会使线缆内的扭绞线对层数发生变化,严重影响线缆抗噪声(NEXT、FEXT等)的能力,从而导致线对扭绞松开,甚至可能对导体造成破坏。 再就是当把线缆从缠线轮上拉出来时,要注意防止线缆可能会扭结。如果线缆扭结,那这个线缆就算是坏了,应被更换。否则就算安装工程师把扭结的线拉直,那这段线缆在被测试时,线缆也会被检测出来。即使就算通过,也会存在隐患,而随着这些隐患数量的增加,也会引起六类性能余量降到最低程度,也就会出现故障。 再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线缆弯曲的半径。在布线过程中避免线缆弯曲过大,因为这样会改变线缆内线对的层空间。在拉力过大时,扭绞着的线对会松开,从而形成失配阻抗,使回损性能不能达标。另外,线缆内的四个线对的层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抗噪声能力下降。所以所有制造商都建议线缆弯曲半径不能小于所安装线缆直径的四倍。这表示,对于典型的六类线缆来说,弯曲半径需要大于25毫米。这类问题大都发生在配线柜部分,而这个问题大都不会被人发现,就是最细细心的安装人员也有可能发生这类问题。因此制造商建议使用合适并且合理的理线架。 除了上面说的以外,线缆弯曲半径很制还有不同的(更严格的)约束。一般的,在安装时最小的线缆弯曲半径是线缆直径的8倍。实际上这意味着在后箱内允许有25毫米半径弯曲半径,而引导线缆的导管最小弯曲半径则是50毫米。 续-------------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线缆要避免束得过紧,以免压迫线缆。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有许多束缚和捆绑线缆的场合,位于外围的线缆受到的压力比线束里面的大。压力过大,会使线缆内的扭绞线对变形,从而影响线缆的一些性能,主要表现为回损成为主要的故障。如有多处的束缚和捆绑,就会将回损的影响都积累起来,最后都表现在总损耗上。在配线柜里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配线柜里面的线缆较多,为了保持线缆整齐,有可能会把线缆束得太紧,还有在接插件的后面,也容易发生这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使用系缆钩或环。这种装置不会压迫线缆,而且它们也很容易拆下来。但这一方法也容易使线缆受到破坏。 每束线缆的线缆数量在布线当中也很重要。当线缆平行铺设一段距离时,线缆束内不同线缆的线对如果具有相同的扭绞率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电容耦合,使交叉串拢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作外部交叉串拢,尽管至今在任何布线标准中都没有列出,或者准确定义。降低外部交叉串拢的不良影响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平行布线的长度,随机的安装线缆束。 在线缆外皮的去除也有讲究。在线缆端接处,在TIA或ISO布线标准中都没有说明需去除的外皮长度。尽可能少地去除外皮,可确保线缆内的扭绞率和扭绞层数。在IDC去除的皮外若才长。将会影响六类布线系统的NEXT和FEXT性能。 在线缆端接处,线缆里每个线对的扭绞尽量靠近IDC。线缆制造商计算出线对的扭绞率,若随意修改它会降低线缆性能。尽管ISO和TIA的5E类布线标准规定了线对没有扭绞的长度范围(13MM),但这并不适用于六类。现在我们建议最好是听从制造商的建议。在端接处,如线对和接触导体处于错误的顺序,所以最好扭绞一下,以保证和IDC正确对准。这样做确保了线缆里的线对扭绞率和层数,以保证尽可能优异的传输性能。在IDC的线对扭绞松开过多会削弱六类布线系统的NEXT和FEXT性能。
作者: magic    时间: 2003-6-1 12:57
顶!
作者: csase    时间: 2003-6-3 17:25
别顶啊,给点建议
作者: mferris    时间: 2003-6-4 15:11
我做过六类线缆,布线方法就跟五类、超五类一般,但不要生拉硬拽,这样测试时很容易不过的。
作者: csase    时间: 2003-6-4 21:07
顶3楼的朋友
作者: sunjiabin106    时间: 2009-8-29 19:55

 


作者: ctowyy    时间: 2009-8-30 09:36

顶楼上的


作者: coolooooo    时间: 2009-9-2 10:53
学习了··
作者: httq1982    时间: 2009-9-21 15:07
学习当中
作者: zxb1788    时间: 2009-9-30 11:27
非常感谢!
作者: zhouqing121    时间: 2009-10-7 21:01
介绍得很详细了!
作者: myuncle    时间: 2009-10-8 11:06
六类跳线用过,头儿还真没做过。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8020/)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