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EIA-485{过去叫做RS-485 或者RS485)是隶属于OSI模型物理层的电气特性规定为2线,半双工,多点通信的标准。它的电气特性和RS-232大不一样。用缆线两端的电压差值来表示传递信号。1极的电压标识为逻辑1,另一段标识为逻辑0。两端的电压差最小为0.2V以上时有效,任何不大于12V或者不小于-7V的差值对接受端都被认为是正确的。 EIA-485仅仅规定了接受端和发送端的电气特性。它没有规定或推荐任何数据协议。EIA-485可以应用于配置便宜的广域网和采用单机发送,多机接受通信链接。它提供高速的数据通信速率。(10 m 时35 Mbit/s ;1200 m时 100 kbit/s 1200 m)。EIA-485和EIA-422一样 使用双绞线进行高电压差分平衡传输,它可以进行大面积长距离传输(超过4000码,1200米)。 和EIA-422相对照的是,EIA-422采用不可转换的单发送端,EIA-485 的发送端需要设置为发送模式,这使得EIA-485可以使用双线模式实现真正的多点双向通信。 EIA-485推荐使用在点对点网络中,线型,总线型,不能是星型,环型网络。理想情况下EIA-485需要2个终接电阻,其阻值要求等于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没有特性阻抗的话,当所有的设备都静止或者没有能量的时候就会产生噪声,而且线移需要双端的电压差。没有终接电阻的话,会使得较快速的发送端产生多个数据信号的边缘,这其中的一些是不正确的。之所以不能使用星型或者环型的拓扑结构是由于这些结构由不必要的反映,过低或者过高的终接电阻可以产生电磁干扰。 EIA-485在使用四线时可以和EIA-422一样实现全双工。EIA-485可以实现真正的多点通信,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什么用处。在某些限制条件下EIA-485 和EIA-422可以实现相互的连接。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RS-485 的一些特性和引脚的分配以及和RS-232的比较: [1] EIA-485 | RS-232 | DB-25 | DE-9 | RJ-50 |
---|
Common Ground | Carrier Detect (DCD) | 8 | 1 | 10 | Clear To Send + (CTS+) | Received Data (RD) | 3 | 2 | 9 | Ready To Send + (RTS+) | Transmitted Data (TD) | 2 | 3 | 8 | Received Data + (RxD+) | Data Terminal Ready (DTR) | 20 | 4 | 7 | Received Data - (RxD-) | Common Ground | 7 | 5 | 6 | Clear To Send - (CTS-) | Data Set Ready (DSR) | 6 | 6 | 5 | Ready To Send - (RTS-) | Request To Send (RTS) | 4 | 7 | 4 | Transmitted Data + (TxD+) | Clear To Send (CTS) | 5 | 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