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弱电智能化技术与工程讨论(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人工智能)

监控系统(CCTV)
收藏本版 (135) |订阅

监控系统(CCTV) 今日: 47706 |主题: 63094|排名: 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监控工程中是该省掉电源线和数据线的时候了...

[复制链接]
heml 发布于: 2006-9-15 21:09 29690 次浏览 227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目前无论是哪种监控传输方式,对于前端(摄像机)供电或控制是非常麻烦和浪费资金的事。本来通过同轴电缆在传输信号的同时再传输电源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它大量用于世界各地的有线电视传输系统中。在中国也有十几年历史了。但由于行业的技术隔离,搞监控的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由于近年来铜价成倍上涨,电缆价格相应上升,这对于远距离监控传输,供电和数据线是一笔不容忽略的开销,并且还要浪费大量的工时。

      我们推荐的在中、长距离中,采用具有传输电源和数据的设备,可以采用SYWV-75-5的同轴电缆传输一公里以上(不加中继时)。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可传输60V以下的交流或直流电源、数据和音频载波信号。视频在传输中不存在随距离增加的高频损失,对图像清晰度和色度不受影响。同时减少了数据远传中的误码率。

   以下是基本连接示意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5 21:24:5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227人评论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沙发
heml 发表于 2006-9-15 21:10: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5 21:13:1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板凳
soww 发表于 2006-9-15 23:19:00

有意义吗?如果加设备的成本和单独布线成本差不多或就算稍少一点,也用布线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地板
heml 发表于 2006-9-16 09:26:00
采用上述方案的目的是在中、长距离的监控传输中,具有省掉大量材料成本的优势。虽然也能省很多人工,但在中国人工成本太低廉,不会有人去算这个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5#
soww 发表于 2006-9-16 09:42:00

这是一个好产品,关键是厂家怎样定价。如果设备的价格抵得上线材和人工,哪还有什么意义?或者聪明的厂家计算过将设备售价控制在比“线材和人工”的总成本总会低一点,那还是没有应用的意义,算术数字游戏会令工程商反感。相信一点:不管怎样搞,都不会比直接用电源线供电稳定。如果设备价格定得很实际,又确实真正能节约很大的成本,使用方便,如果确实有吸引力,才有投入应用的意义。

大家考虑工程设备使用方案时是怎样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6#
雪原 发表于 2006-9-16 12:03:00
稳定吗?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7#
SmartVDO 发表于 2006-9-16 14:10:00

我们也是做这方面的厂家,类似的产品在两年多前一家工程商向我们定制过,性能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线路馈电技术在有线电视方面应用得也很成熟,不过,经过两年多时间也出现过一些问题:

首先是功率太大,如果有24个前端摄像机+调制器+云台,按24V计算每点电流超过1A,因为前端只能使用变压器来变压以防止开关电源的谐波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因此这种馈电方式的效率不可能太高,通常不超过60%,那么意味着局端馈出达到16A/60V,这在应用中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当电流超过1A以后,F-F连接以及所有的分支/分配器连接点就将会发热,加剧其氧化导致工程的无故障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采用线路馈电方式,线路上所有的分支/分配器都必须采用过流型的,这等于放弃了高频传输模式的天然优点——防雷。为了省电源线而增加了线路防雷设备,实属得不偿失。

再次,采用线路馈电方式增加了工程调试难度,因为线路本身带电,当线路需要断开进行对信号电平等指标的测试时变得非常复杂,因为前端的设备已经没有了能源供给了。

所以,我们公司在客户有这样的要求的时候通常都会先告诉他们这些,至于采不采用线路馈电方式则由客户决定,因为这个功能事实上没有任何的技术门槛,只是我们强烈不推荐这样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8#
soww 发表于 2006-9-16 14:34:00
以下是引用SmartVDO在2006-9-16 14:10:00的发言:

我们也是做这方面的厂家,类似的产品在两年多前一家工程商向我们定制过,性能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线路馈电技术在有线电视方面应用得也很成熟,不过,经过两年多时间也出现过一些问题:

首先是功率太大,如果有24个前端摄像机+调制器+云台,按24V计算每点电流超过1A,因为前端只能使用变压器来变压以防止开关电源的谐波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因此这种馈电方式的效率不可能太高,通常不超过60%,那么意味着局端馈出达到16A/60V,这在应用中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当电流超过1A以后,F-F连接以及所有的分支/分配器连接点就将会发热,加剧其氧化导致工程的无故障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采用线路馈电方式,线路上所有的分支/分配器都必须采用过流型的,这等于放弃了高频传输模式的天然优点——防雷。为了省电源线而增加了线路防雷设备,实属得不偿失。

再次,采用线路馈电方式增加了工程调试难度,因为线路本身带电,当线路需要断开进行对信号电平等指标的测试时变得非常复杂,因为前端的设备已经没有了能源供给了。

所以,我们公司在客户有这样的要求的时候通常都会先告诉他们这些,至于采不采用线路馈电方式则由客户决定,因为这个功能事实上没有任何的技术门槛,只是我们强烈不推荐这样的方式。

我也是考虑电流的问题。多路系统用这种方式做应该不是很稳定,例如:16路系统,每个彩色摄像头预计750MA,16路需要电流12A,电流比较大,造成视频线长期发热量大,75-5、75-7电缆系统能稳定吗?还有一个视频信号和电源分离的问题,能不能做到100%?只有几路的系统负载少可能没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9#
heml 发表于 2006-9-16 15:49:00

首先是功率太大,如果有24个前端摄像机+调制器+云台,按24V计算每点电流超过1A,因为前端只能使用变压器来变压以防止开关电源的谐波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因此这种馈电方式的效率不可能太高,通常不超过60%,那么意味着局端馈出达到16A/60V,这在应用中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当电流超过1A以后,F-F连接以及所有的分支/分配器连接点就将会发热,加剧其氧化导致工程的无故障时间大大缩短。

对于一条线需要传输多少个点和使用多少个供电器这属于设计和计算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如果用一个5A的供电器,来供10A的负载来作比较,那不是更不合理吗?如果电流不够,应该采用多个供电器分段供电才是。在60V供电中,若暂不考虑线损和变压器效率,12V负载1A电流在60V的原边应该是18×1(A) /60=0.3(A)。而不是1A。

大电流时,接口靠簧片的压力连接本来就不应该。在使用中应该设计为螺丝压接的方法。

其次,采用线路馈电方式,线路上所有的分支/分配器都必须采用过流型的,这等于放弃了高频传输模式的天然优点——防雷。为了省电源线而增加了线路防雷设备,实属得不偿失。

如果说采用过流型分支器就不能防雷,那可能全世界的有线电视全都应该增加防雷器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有线电视的网络虽然庞大,但故障率远低于传统的监控网络受雷损坏的机率。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采用了集中供电,中间有变压器隔离,大大减低了雷电直接从电源进入损坏设备的可能。

再次,采用线路馈电方式增加了工程调试难度,因为线路本身带电,当线路需要断开进行对信号电平等指标的测试时变得非常复杂,因为前端的设备已经没有了能源供给了。

在测试设备信号时,相关设备通常设有测试口,没有必要断开电源连接。这样,非但没有增加调试难度,反而大大减少了测试时需要断开接头的麻烦。可能某些产家忽略了这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6 17:00:2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0#
heml 发表于 2006-9-16 18:36:00

我们可以用一公里监控传输成本作比较。在这个距离内,一般要采用2×1.0的电源线。这种线目前的价格大约是2元/米。1000米就需要2000元;如果需要控制监控点,这个距离还需要约1000元的数据线成本。两者共计成本约3000元。而集中供电的信号插入和分离器每路不会超过600元。则每公里节约的成本就为:3000-600=2400元。

如果各路传输线相加的总距离在几公里或数十公里,所节约的成本可想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1#
视得清电子 发表于 2006-9-16 19:02:00

这款设备我没有按照共缆的方案来做,而是单独的,可以在一根视频线缆上传输电源,这样客户的接受能力要好得多!http://www.sding.cn/ViewInfo.asp?id=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2#
爱人十月 发表于 2006-9-16 20:29:00

赞成7楼的说法!

我们公司在03年就出过这样的设备。好多产品在实验室环境下什么都可以实现,问题是他怎么能在工程中简单的实用,这个就是个大问题,总不能把每个监控项目都变成实验室吧?做监控的未必都懂有线技术啊,加电不是开玩笑的,我不赞成把电源也共进来。有线电视网络基本上都是光纤到小区,然后才使用同轴网络的,这样使用的放大器就很少,供电的功率就小点,线缆也就能承受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3#
heml 发表于 2006-9-16 21:07:00
如果把有线电视多年的成熟技术都无法掌握,还认为是试验室的技术。这说明对此技术了解不深。96年我为广东某有线台设计的通过电缆供电的CATV系统,都十年了,到如今一点问题都没有。对于信号电缆“加电不是开玩笑的”,这就好比不懂电的人对待强电的心态。有线电视信号到达小区所使用的放大器只能比监控的多得多,而不是少。因为每户相当于一个监控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6 21:13:0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4#
hawk9 发表于 2006-9-16 23:52:00
价位如何  hawk9@126.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5#
桃园一片 发表于 2006-9-17 00:46:00

这项技术有它的应用场合。毕竟线缆中的电流大小会与线缆的氧化速度成正比。如果供给16个点的各种摄像机+共缆设备或云台长时间工作会比较困难(主要看距离),但是他能供16个摄像机(150-200ma)+共缆设备。另外我觉得这项技术还是应该例举出它的适用和实用条件。否则可能会给以后带来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6#
heml 发表于 2006-9-17 10:39:00

这项技术有它的应用场合。毕竟线缆中的电流大小会与线缆的氧化速度成正比。如果供给16个点的各种摄像机+共缆设备或云台长时间工作会比较困难(主要看距离),但是他能供16个摄像机(150-200ma)+共缆设备。另外我觉得这项技术还是应该例举出它的适用和实用条件。否则可能会给以后带来麻烦。

    根据75欧姆物理发泡电缆的芯线截面我们知道:75-5/75-7/75-9三种电缆的载流量分别是15A/25A/35A。一般共缆主干线大多采用75-7和75-9的电缆。如果把60V25A/35A的功率换算为12V线性稳压源需要的功率,则可提供的总负载电流分别为90A/126A。因此,如果每个监控点为1A的电流时,干线能容纳的监控点分别为:90个(75-7)和126个(75-9)。而在实际运用中,每条线的监控点数量为可载流量的10%至30%。75-5一般作为支线,如果负载为1A,则实际在电缆中流过的电流应为0.3A,为可载流量的2%。根据以上情况,电缆供电显然不会对电缆老化造成任何影响。

    如果说监控点是长期供电工作,但有线电视系统设备何尝不是长期供电工作呢?既然有线电视系统能正常工作十多年了,相信监控系统同样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7 11:07:0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7#
皮皮鸟 发表于 2006-9-17 10:40:00
因讨论而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8#
soww 发表于 2006-9-17 11:22:00
以下是引用heml在2006-9-17 10:39:00的发言:

这项技术有它的应用场合。毕竟线缆中的电流大小会与线缆的氧化速度成正比。如果供给16个点的各种摄像机+共缆设备或云台长时间工作会比较困难(主要看距离),但是他能供16个摄像机(150-200ma)+共缆设备。另外我觉得这项技术还是应该例举出它的适用和实用条件。否则可能会给以后带来麻烦。

    根据75欧姆物理发泡电缆的芯线截面我们知道:75-5/75-7/75-9三种电缆的载流量分别是15A/25A/35A。一般共缆主干线大多采用75-7和75-9的电缆。如果把60V25A/35A的功率换算为12V线性稳压源需要的功率,则可提供的总负载电流分别为90A/126A。因此,如果每个监控点为1A的电流时,干线能容纳的监控点分别为:90个(75-7)和126个(75-9)。而在实际运用中,每条线的监控点数量为可载流量的10%至30%。75-5一般作为支线,如果负载为1A,则实际在电缆中流过的电流应为0.3A,为可载流量的2%。根据以上情况,电缆供电显然不会对电缆老化造成任何影响。

    如果说监控点是长期供电工作,但有线电视系统设备何尝不是长期供电工作呢?既然有线电视系统能正常工作十多年了,相信监控系统同样能。


 

@@,印象中有线电视系统的主干线是75-9、75-12,分支线是75-7,入户线是75-5。而有线电视系统的供电主要是供给主干线放大器用的,分支线75-7和入户线75-5是没有电的(供电已断开),而放大器装在75-9、75-12的电缆上的,这么粗的线当然行,还有一点:一条主干线放大器一般不允许超过20个,一般就5、6个,实际电流量也不大,发热量也不是很大,当然电对电缆老化影响不是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19#
爱人十月 发表于 2006-9-17 11:43:00

这个东西不是什么新技术,主要是看它的应用面,距离适中,前端设备用电量小,当然可以实现共缆供电。问题是现在的监控项目能采用共缆方式的基本上都是监控点多,传输距离远,尤其是采用共缆传输RS485信号的项目。

想请教下楼主:街道监控最远点1700米距离,平均分布16个室外重型云台,摄象机为红外一体的(50米红外灯),云台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自动状态下,使用75-7的线缆能共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20#
wuwen1108 发表于 2006-9-17 11:53:00
我在2003年的时候在东莞一个房地产公司跟一个工程师测试过一线通,刚开始还可以,就是调治解调器很容易坏。后来就放弃了,现在又有个需要用这个方案的工程,请各位给点宝贵经验。E-mail wuwen@163.com[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千家智客微信号
千家智客微信
玩物说商城
玩物说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