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1、土壤电阻率的测量方法有:土壤试样法、三点法(深度变化法)、两点法(西坡Shepard土壤电阻率测定法)、四点法等,本标准主要介绍四点法。 2、在采用四点法测量土壤电阻率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 试验电级应选用钢接地棒,且不应使用螺纹杆。在多岩石的土壤地带,宜将接地棒按与铅垂方向成一定角度斜行打入,倾斜的接地棒应躲开石头的顶部。 (2) 试验引线应选用挠性引线,以适用多次卷绕。在确实引线的长度时,要考虑到现场的温度。引线的绝缘应不因低温而冻硬或皲裂。引线的阻抗应较低。 (3) 对于一般的土壤,因需把钢接地棒打入较深的土壤,宜选用2~4kg重量的手锤。 (4) 为避免地下埋设的金属物对测量造成的干扰,在了解地下金属物位置的情况下,可将接地棒排列方向与地下金属物(管道)走向呈垂直状态。 (5) 在测量变电站和避雷器接地极的时候,应使用绝缘鞋、绝缘手套、绝缘垫及其他防护手段,要采取措施使避雷器放电电流减至最小时,才可测试其接地极。 (6) 不要在雨后土壤较湿时进行测量。 3、测量方法(四点法) 3.1 等距法或温纳(Wenner)法 将小电极埋入被测土壤呈一字排列的四个小洞中,埋入深度均为b,直线间隔均为a。测试电流I流入外侧两电极,而内侧两电极间的电位差V可用电位差计或高阻电压表测量。如图B.1所示。设a为两邻近电极间距,则以a,b的单位表示的电阻率ρ为:
ρ=4πaR/(1+ - ) (B.2-1) 式中ρ-土壤电阻率; R-所测电阻; a-电极间距; b-电极深度。 当测试电极入地深度b不超过0.1a,可假定b=0 则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ρ=2πaR。 (B.2-2) 3.2 非等距法或施伦贝格-巴莫(Schlumberger-Palmer)法。 主要用于当电极间距增大到40m以上,采用非等距法,其布置方式见图B.2。此时电位极布置在相应的电流极附近,如此可升高所测的电位差值。 这种布置,当电极的埋地深度b与其距离d和c相比较甚小时,则所测得电阻率可按下式计算: ρ=πc(c+d)R/d (B.2-3) 式中: ρ-土壤电阻率; R-所测电阻; c-电流极与电位极间距; d-电位极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