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有人问网络监控中交换机的选择问题,发个帖子来挣点分。
网络监控必须考虑交换机的性能,主要二个方面: 1)背板带宽:所有端口容量 X 端口数量之和的2 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只有这个时候才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例如:一台CISCO2960 最多可以提供2个千兆端口和24 个百兆口的交换机,背板带宽标称是8.8G,实际是:(1G×2+24×0.1G)× 2 =8.8G,也就是说标称的背板带宽符合无阻塞全双工交换。 2)吞吐量:满配置GE 端口数×1.488Mpps+满配置FE 端口数×0.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对于百兆端口的理论吞吐量为0.1488Mpps,例如,一台CISCO 2960是最多可以提供2个千兆端口和24个百兆口的交换机,标称吞吐量为6.6Mpps,其满配置吞吐量理论应达到 2×1.488Mpps +24 × 0.14881Mpps = 2.976Mpps + 3.5712Mpps = 6.5472Mpps,只有大于或等于这个值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从标称情况和理论情况上看已经达到并超过了理论吞吐量6.547Mpps,那么用户有理由认为该交换机采用的是无阻塞交换结构设计。
问题来了:市面上常见的小品牌交换机,如果只看参数,都是达标的。那为什么不能满载运行呢?
因为背板带宽是可以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可吞吐量是无法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因为后者是个设计值,测试很困难的并且意义不是很大。如果交换机提供的性能不能满足在这个网络上的应用就会出现数据传输延迟,对于实时传输的音视频流就会出现跳帧、破音等状况。
所以大规模IP监控工程中,还是要选择大品牌的产品才可靠。即使这样,最好也不要按满载来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