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碗的是这样变成电信企业的 (想找我可以:hill@smunet.com.cn)
康宁(Corning)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2002年将会是网络通讯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世界上头号网络布线产品制造商康宁公司(Corning)悄悄地进入了中国市场。据了解,康宁公司以研究、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著称,其业务涉及通信及相关工业所需的光纤、光缆和光电子器件等。该公司已在华建立了6家合资和独资企业,总投资额2亿多美元。2002年年初,乘中国应WTO的条款对外资通讯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条件放宽时机,康宁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市场中心,决心开发中国市场。康宁的举动,势必动摇朗讯(Lucent)公司在中国市场老大的地位,并对中国的通讯企业将形成一定的冲击。其实,Corning早在去年就收购了朗讯(Lucent)的光纤线缆部门和西门子(Siemens)的线缆部门。
纽约附近的康宁镇,是以生产康宁锅、康宁碗出名的康宁企业总部所在地。但是有近150年历史的“康宁”早已不出售碗盘,而是跨入高科技领域——电信、半导体、生物科技。“康宁”每年生产3100万公里长的光纤电缆,世界市场占有率36%,遥遥领先第二名的朗讯科技公司。
壮士断腕 转型成功
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院长理查·史迈伦西曾说:“成功公司的最大包袱,就是原来的资产。”“康宁”也曾为自身成就所累。但是,“康宁”最终战胜自我,再造成功。5年前,掌管“康宁”140余年的哈夫顿家族毅然摆脱家族承袭惯例,将总裁位置让给从公司基层上来的爱克曼。爱克曼当机立断,将“康宁”所有精力集中在三个快速成长的领域——电信、半导体、先进材料,其他业务或者独立出去,或者卖掉,就连起家产品——家用器皿,也卖给了其他公司。
今年,爱克曼又打破“康宁”旧例,积极并购同业小公司,以补“康宁”的不足。去年10月,“康宁”花10亿美元购买橡树企业(Oak Industry);今年2月,又花了20亿美元,购买网际光纤公司(netoptix);今年七八月间,更与北方电讯公司(Nortel)商谈交换股权,希望买下“北方电讯”的光纤电缆部门。“康宁”要在电信业呼风唤雨的雄心清晰可见。
用脑力克服金融危机
“康宁”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康宁”正准备迈向电信业,积极进军世界市场,当时东南亚各国正大力发展多媒体走廊、信息王国,成为“康宁”光纤电缆的主要市场。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光纤电缆价格骤降一半,使得1998年上半年,“康宁”的营业额减少20%,营业利润少了一半,情况岌岌可危。但是“康宁”不惧市场萎缩,积极发展新一代光纤产品。研究人员夜以继日发展出一种名为LEAF的光纤电缆,虽然价格比普通光纤电缆贵出两三倍,但是因为品质特殊,用以传送信息的光波,能通过更长的电缆,铺设电缆的公司就不必买昂贵的光放大器。仔细算下来,铺相同距离光纤电缆,“康宁”的新产品,反而可为客户节省20%成本。最后,“康宁”“用脑力克服了金融危机”。
用爱来再造
5年前,企业再造在美国掀起热潮,很多公司再造期间,都通过裁员、迁厂来节省成本。但位于纽约州的康宁镇,一半人口都是在“康宁”工作。前任总裁哈夫顿在企业改造一开始,就宣称如果改造意味着摧毁康宁镇,“康宁”宁可不做。英国《经济学家》指出,大部分企业再造失败,是因为公司一开始就大幅裁员,而不做结构改造,这种瘦身法,不但摧毁员工士气,造成内部严重不安,导致生产低落,而且等经济景气时,却缺乏员工,找不到适合的人,订单流向别的企业。
最后,“康宁”虽然不得不裁减500位员工(只占员工总数约2.5%),但是是渐进式进行的。在再造一年中,“康宁”开过数次全镇会议,解释公司动向,员工可以写电子邮件给最高管理层,表达对再造的看法,公司甚至请心理学家给员工做心理辅导,减轻他们的压力。
现在,“康宁”不但产品傲人,连他们新盖的大楼,都成为美国管理界的典范。“康宁”总部,不盖摩天大楼,大部分都是一层楼。公司认为这样不会带给康宁小镇压迫感,最高主管可以与员工有更多互动,免除“高处不胜寒、不知人间疾苦”的决策弊病,促进公司凝聚力,更因经常接触而冒出创意的火花。
现在,康宁完成对朗讯(Lucent)线缆和德国西门子(Siemens)的并购之后,终于能提供全线的网络产品。并且对中国市场冲满了希望,并与2002年年初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市场支持中心。早在2001年美国康宁公司总裁兼首席营运官龙之约翰一行就访问了中国,并得到了国务委员吴仪的亲切接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8 13:12: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