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颁布“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工厂成为众多企业日渐关注的焦点。在精益管理思想指导下,智能工厂已成为实现企业信息与智能建设的重要实践模式。但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我想这是诸多制造业企业比较关心的话题。 一、智能工厂是什么 智能工厂,集合信息技术、智能手段、综合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构建起的是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人性化工厂。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组成部分。在智能制造之下,传统的制造流程被重组用来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其中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与设计、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信息接入与共享、售后服务的快速响应等环节与智能工厂的相关功能服务一起,成为智能制造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二、智能工厂新特征 1、智能系统集成。智能工厂集合多媒体、信息系统、工业机器人等,通过传感器将数据信息传输到MES、ERP等软件系统,进而提供端到端的数据支持。智能工厂实现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2、多流信息合一。实现智能工厂要做到信息流、物资流和管理流等多种信息资源的合一。通过ERP系统、MES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收集分析,让信息流和物资流合一,做到对每一个个体产品、零部件在生产的整个流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操作和事后追踪。 3、生产快速响应。将原本按照计划管理的工厂生产,切割为更小的单元,既可以动态规划从而平滑生产波动,收集客户需求信息,进行交互性产品研发,更快地跟随市场的反应进行产能的调整,同时还可以实现最低的原材料和成品库存,大幅提高生产的周转效率,进而保证厂商获得对用户需求、市场波动等做出快速反应。 三、智能工厂三阶段 虽然智能工厂可以全新搭建,但对于众多制造业企业来说,由于成本问题和发展需求的差异,智能工厂的不断完善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从最初为解决某些业务问题的单元工具软件的信息集成,到由ERP、CRM、SCM等企业管理软件支撑的数据管理,再到以智能设计、精准营销、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大数据个性化定制,不同企业不同阶段需要差异化实施。 第一阶段:信息化集成 1、集成目的:实现生产文档无纸化,通过电子信息的数据集成,不仅保障数据的系统存储,同时防止出现各环节数据的流失和闲置;实现部门工作协同化,信息电子化带来生产、管理、销售等部门的有效衔接和信息透明,提高信息提取的便捷性并加强分工协作。 2、利用工具:生产方面,利用CAXA生产支持系统、Project调度系统;办公与财务方面,利用OA办公系统和K3财务系统;销售方面,利用CRM等系统等。 3、应用要点:通过每个部门自主采集、输入和查看数据,将OA、工作流等资讯集成,实现工作流推动表单,达到同一时间、不同人的协同工作,同步进行跨部门数据大集中,并实现产供销价值链的集成。 案例说明:拓邦协同办公平台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以中国领先的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不断拓展成为应用领域的中国一流智能控制方案提供商。伴随着业务的日益扩张,原有OA系统逐渐表现出构架落后、反应迟缓、体验差的问题,特别是与SAP系统各自孤立,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愈加严重,已无法有效支撑公司的个性化管理需求。 因此,拓邦股份开始为新的协同办公平台进行选型,并最终选择业界领先的协同管理软件提供商万户网络提供的万户ezOFFICE协同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满足无限极考量协同办公产品的几个关键要素:平台的开放性、流程管理的先进性、与无限极自主创新的集成平台的兼容性、多语言支持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