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弱电智能化技术与工程讨论(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人工智能)

综合布线(Cabling)
收藏本版 (10) |订阅

综合布线(Cabling) 今日: 6301 |主题: 3762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布线国际标准最新动态(2)...

[复制链接]
阳光先生 发布于: 2003-12-9 14:11 788 次浏览 2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6)        TIA/EIA-607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规范
制定这个标准的目的是在了解要安装电信系统时,对建筑物内的电信接地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安装。它支持多厂商多产品环境及可能安装在住宅的工作系统接地。

2.        欧洲标准
一般而言,CELENECEN50173标准与ISO/IEC11801标准是一致的。但是,EN50173比ISO/IEC11801严格。
1)        EN50173: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abling systems(信息技术——综合布线系统)
该标准至今经历了三个版本:
EN50173:1995
EN50173A1:2000
EN50173:2001
EN 50173的第一版是1995年发布的,今天它已经在很多方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它没有定义ELFEXT 和 PSELFEXT,因此它也不能用于支持千兆以太网。因此这个标准就必须修改,标准的增编1,即EN50173A1:2000支持千兆以太网和ATM155,也制订了测试布线系统的规范。但它没有涉及新的Class E和Class F 电缆及其布线系统。有一点要注意的是Class D:2000A1的定义没有Class D:2001指标严格,所以Class D:2000A1是不能等同于TIA的Cat 5e的。
2)        EN50174-Part 1,Information Technology-Cabling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该标准由三部分组成。它包括了it布线中的平衡双绞线和光纤布线的定义,实现和实施等规范。第一部分是作为布线商与用户签署合同的参考。EN50174不包括某些布部件的性能,链路设计和安装性能的定义,所以在应用时需要参考EN50173。
3)        EN50174-Part 2,Information technology-Cabling Installation Part 2:Installation Planning and Practices Inside Buildings
4)        EN50174-Part 3,Information Technology-Cabling Installation Part 3:Installation Planning and Practices for Outside Buildings
5)        Project 50xxx:Information technology-Cabling installation Testing of installed cabling
该标准定义了布线系统(包括光缆布线)测试要求。它定义了测试过程和选用的参数,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对于欧洲标准来说,它是由一系列的标准相互结合构成的,其中:
在设计上使用EN50173
在参考标准和实现与实施上采用EN50174-1,EN50174-2,EN50174-3

3.        国际标准
1)        IEC61935:Generic cabling systems specification for the testing of balanced communication cabling in accordance with ISO/IEC11801
它定义了实验室和现场测试的比对方法,这一点上与美洲的TSB-67标准相同。它还定义了布线系统的现场测试方法,以及跳线和工作区电缆的测试方法。该标准还定义了布线参数参考测试过程以及用于测量ISO/IEC 11801中定义的布线参数所使用的测试仪器的精度要求。
2)        ISO/IEC 118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abling for Customer Premises.(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的综合布线)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组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专业机构。在信息技术领域中,ISO/IEC设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由联合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国际标准草案分发给各国家团体进行投票表决,作为国家标准的正式出版需要至少75%的国家团体投票通过才有效。国际标准ISO/IEC 11801是由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的SC 25WG3工作组在1995年制定发布的。这个标准把有关元器件和测试方法归入国际标准。目前该标准有三个版本:ISO/IEC 11801:1995、ISO/ISO 11801:2000、ISO/IEC 11801:2000+
ISO/IEC11801的修订稿子ISO/IEC 11801:2000对链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ISO/IEC认为以往的链路定义应被永久链路和通道的定义所取代。此外,将对永久链路和通道的等效远端串扰ELFEXT、综合近端串扰、传输延迟进行规定。而且,修订稿也将提高近端串扰等传统参数的指标。应当注意的是,修订稿的颁布,可能使一些全部由符合现行五类标准的线缆和元件组成的系统达不到ClassD类系统的永久链路和通道的参数要求。
另外,ISO/IEC 在2001年推出第二版的ISO/IEC11801规范ISO/IEC11801:2000+。这个新规范将定义六类、七类线缆的标准(截至目前只有瑞士和德国有相应标准问世),给布线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第二版的ISO/IEC11801规范把Cat.5/ClassD的系统按照Cat.5+重新定义,以确保所有的Cat.5/ClassD系统均可运行千兆位以太网。更为重要的是,Cat.6/ClassE和Cat.7/ClassF类链路将在这一版的规范中定义。布线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也将在新版的ISO/IEC11801中考虑。
3)        ISO/IEC11801:Ddraft Amendment 2 to ISO/IEC11801 CLASS D(1995FDAM 2)
这个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应于TIA/EIA-568-A-1和 TIA/EIA-568-A-5两增编内容的规范,这个标准将成为下一个新的Class D布线的标准内容。
4)        PROPOSED ISO/IEC 11801-A (即将公布的ISO/IEC 11801-A)
这是即将公布的下一个11801规范,它集合了以前版本的修正并加入了对Class E和class F布线电缆和连接硬件的规范。它也将增加关于宽带多模光纤(50/125μm)的标准化问题,这类系统将在300m距离内支持10GBps数据传输。

4.        网络应用标准
多数网络应用都定义了物理层的规范,其中就有布线性能的要求。有时我们也需要参考应用中的需求来决定布线的性能是否够用。
重要的是网络应用对布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Cat.5以来,应用在推着布线走。由于网络应用的标准化组织(如IEEE或ATM论坛)从网络应用角度促进了布线系统的发展,这些网络应用的标准化组织为更高速的网络应用制定了标准。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新的网络应用可以在ACR值小于零,即噪声大于信号的布线系统上运行。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象IEEE这样的网络应用标准化组织与TIA标准化组织积极合作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布线系统新规范的制定。
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是对布线系统产生深远影响的网络应用。最初,千兆以太网在北美开发时,意图是在五类非屏蔽双绞线(Cat.5UTP)上运行的应用。因此,千兆以太网几乎将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的理论上的传输带宽用到的极限。在实际操作中人们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五类线缆均可以运行千兆以太网。由于千兆以太网的四对全双工传输出,远端串扰(FEXT)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而且,回波损耗、综合近端串扰、综合ACR和传输延迟也成为必须考虑的参数。配合最新推出的6类标准中,又提出了1000BASE-TX网络的概念,与1000BASE-T不同的是它使用4对双绞线半双工运行。各标准化委员会正在制定用于新的网络应用的布线规范。注意这些新规范的动态,对业界人士和广大用户是非常重要的。
1)        ANSI/TIA/EIA-568-A与ISO/IEC 11801
很多人在参考布线相关的国际标准时,对ANSI/TIA/EIA-568-A和ISO/IEC 11801的关系和比较非常迷惑,现将这两个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以供参考:
ANSI/TIA/EIA-568-A
Commercial Building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tandard(商业建筑通信布线标准)        ISO/IEC 118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eneric Cabling for Customer Premises.(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的综合布线
Terminology术语
Cross-connect(a facility enabling the
Termination of cable elements and their connection by patch cord or jumper).        Distributor(a facility enabling the termination of cable elements and their connection by patch cord or jumper).
MC (Main Cross-connect)        CD (Campus Distributor)
IC (Intermediate Cross-connect)        BD (Building Distributor)
HC (Horizontal Cross-connect)        FD (Floor Distributor)
TO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connector)        To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TP (Transition Point) A location in the horizontal cabling where flat undercarpet cable connects to round cable.        TP (Transition Point) A location in the horizontal cabling where flat undercarpet cable connects to round cable or where horizontal cables are consolidated near the outlets.
CP(Consolidation point) An interconnection scheme that connects horizontal cables that extend from building pathways to horizontal cables that  extend into work area pathways.        参见TP (Transition point)
Interbuilding Backbone        Campus Backbone
Intrabuioding Backbone        Building Backbone
Horizontal Mediz Choices 水平介质的选择
4-对 100ohm非屏蔽双绞线        4-对(或2-对)*100ohm(或120ohm)平衡电缆
双光纤,62.5/125μm光纤        *62.5/125μm(或50/125μm)光纤
2-对,15- ohm屏蔽双绞线        2-对,150 ohm屏蔽双绞线
50 ohm同轴电缆(下一版本将取消)       
        *表示首选的介质
Backbone Media Choices 主干介质选择
100 ohm 非屏蔽双绞线        100 ohm (或120 ohm)平衡电缆
62.5/125μm光纤(将增加50/125μm光纤)        62.5/125μm或50/125μm光纤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
150 ohm 屏蔽双绞线        150 ohm 屏蔽双绞线
50 ohm 同轴电缆(下一版本将取消)       
Bend Radius 弯曲半径
水平 >= 4倍电缆直径        水平 >= 4倍电缆直径
主干 >= 10倍电缆直径        主干 >= 6倍电缆直径
Engineering Approach 工程方法
不适用,只用现场测试来验证        要与链路性能一致
Design Approach 设计方法
设计约束,器件规范,安装方法一致        设计约束,器件规范,安装方法一致
Connector Termination 连接器端接
所有线对要在信息座处端接        允许100 ohm或 120 ohm 信息插座部分端接
Cat.5线对非双绞长度< 13mm        Cat.5线对非双绞长度< 13mm,Cat.4< 25mm
Catgeories of Cabling Performance 布线性能级别
Cat.3定义到16MHz.        Class C 定义到16 MHz.
Cat.4定义到20MHz.*        未定义
Cat.5/5e定义到100 MHz.        Class D 定义到100 MHz.
Cat.6定义到250 MHz.        Class E 定义到250 MHz.
未定义        Class F 定义到600 MHz.
注意:在TIA标准中,术语“category”(类)是用于定义器件和链路性能的。而在ISO/IEC和CENELEC标准中,术语“category”是描述器件性能的(如:电缆和连接硬件);术语“class”(级)是用于描述链路的(如:link和channel性能)。
*Cat.4将在568-B标准中取消。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性能指标
标准电缆衰减=20%必须参数的余量        标准电缆衰减=50%必须参数的余量
允许特性组抗性能的曲线匹配评估        不允许特性阻抗性能的曲线匹配评估
非光纤的混合环境要求(PowerSum 余量=3dB+线对间极限)        混合环境要求是基于相邻非光纤单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2人评论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沙发
mengling 发表于 2003-12-9 16:34:00
标准太难记啦,有没有好的方法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板凳
阳光先生 发表于 2003-12-9 16:41:00
了解大概的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千家智客微信号
千家智客微信
玩物说商城
玩物说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