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全面提升人与环境智慧型管理
------------市场分析
作者:陆春民
从事建筑电气工程近十年的时间里,深刻体会在物与系统的控制方面的发展空间,通过过去十多个项目的改革与创新总结了项目需求的经济实现方式,并在行业中投入应用。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里,人们对建筑电气与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系统控制,特别是智能系统的二次植入,每个建筑电气单元都各自封闭(消防,报警,照明,监控,门禁,广播,建筑给水与排水,空调与通风排烟),从不交流,同时还人为的增加门槛不让这一交流成为可能.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建立了非常庞大的“弱智型”建筑电气与环境系统,也因市场环境不良(窝里斗),没有培育成就中国的建筑电气“协议”,(海尔,春兰,格力,格兰仕等27家国内公司在8年前就开发通用家电协议达成一致可现在呢,还不是各自为战),同时也没有山寨成中国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而国外品牌对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过高的价格,过大的系统,过高的配套技术要求远远高于中国的整体技术力量(要跳越式发展收购基础加工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加工厂是必需的),而全部的设备引进也只是不计成本的工程所能即,让江森、西门子、霍尼威尔等国际大品牌走向了“奢侈品”阵营,对中国广大的中低段市场全面防弃。这是被动的放弃,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这一技术在建筑电气行业的应用目前已成为可能,有大量的工程实体有这样的需求,如:消防工程中就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系统的监测与管理我们不在多说,这是基本的设备监控系统,只要我们对这个系统做一点点的升级可以给市场带来上亿元的空间。
1、对每一个单体建筑建立三维模实景模型,其中真实反应各项消防设施与建筑必要的结构,同时这一结构与消防数据中心数据实时交换。
2、如果这个建筑物有火情,消防队员接到了火警在赶往现场的途中有很多事可以做的,在消防车的终端上会出现将要去灭火的建筑物的三维模型,结合火警电话内物与该终端与现场消防电器的监测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给出比较完善的灭火方案,通过情报分析,消防人员可以人工辅助制定最合适的方案。5分钟后消防车到现场消防方案以成熟,消防人员按合理的方案快速安全的对火情进行了控制。事后也可以利用这一系统的数据对火灾进行评诂分析。
这就是建筑电气系统中的一小部份,可以改进的空间太多,在未来的5到10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智慧型建筑电气管理系统,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从单点应用到系统联网,从局部应用到城市全局,空间之大我们很难想象,这可能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其市场空间可以用亿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从设备选型,建筑物三维建模,网络架设,数据库建设与智能算法分析,围绕这一产业的相关产业的拉动要远大与这一点点)
在这次大的变格中谁会胜出呢?
外企大多不了解中国真正的政治经济文化,先进的技术遇到了中国的“特色文化”完了再加上低不下头做事,只能把好的方案挂在中国可以用手指头能数得清的几个大厦上.高傲的孤独的活着。
中国目前的建筑行业大军中,大多是大而不强,大多是做点产品与技术的搬运工,不能担负起这样的广普而深远的责任,从技术角度不会有太多的积累,没有环境与机会让这一积累发出光芒,这就是国内安装行业不能担负起这样的责任。
中国目前的系统集成商与产品商也无暇深入下来开拓这一事业,大家就在为如何降低成本与山寨别人的东东而忙的不可开交,偶尔有一两个思路清晰的可要中国这个市场上想找个真正的产品开发与应用人才比登天还难,这是国内教育造成的人才悲哀,再知有一点技术与能力的人大多自立门户放弃自己所谓的理想.放弃团队合作,这也是大多中国企业不愿与员工分享成功的果实的结果,这一思想成就了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无数家。
这就是建筑电气行业的现状,在环境,技术,利益,人文等方面的影响下成就了我们行业的发展格局。
这一格局我想总会有人去打破或慢慢松动,我想后者可能性最大了。
未完......
本人已有4项专利技术,大多基与建筑电器方面,希望找到合作伙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 18:37:2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