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书上有种算法:
电缆总长度=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电缆长度的10%)+端接容差6米(变量)公式如下:
C=[0.55(L+S)+6]*n(米)
式中:C各楼层的用线量;
L为离配线间最远的I/O的距离;
S为离配线间最近的I/O的距离;
n为各楼层的信息点数;
l 整栋楼用线量为:W=∑NC(米) (N为楼层数)。
B、我们平时设计是算箱的,算法为:
一、先算由工作区到一个配线柜的线缆用量,即水平布线用量(Q1,单位:箱,以305米/箱计)
1、先算到该配线柜的线缆平均长度(La):
La =0.55(L+S)+6(米)
式中:
L为离配线间最远的I/O的距离;
S为离配线间最近的I/O的距离;
6米为端接容差,是一个变量,该值根据层高,端接冗余所变化;
2、再算平均每箱可放多少个点(n):
n=305/ La
3、再算放到该配线柜N个点需要多少箱线(Q1):
Q1=N/n
二、按照第一步的计算方法,依次算出其他配线柜的用线量Q2、Q3、Q4 ……Qn;然后算出到各个配线柜水平布线用线总量QT:
QT= Q1+Q2+Q3+Q4 +Qn
三、算出MDF——IDF,IDF——IDF的线缆用量(QMI箱,以305米/箱计)
ΣQ= QT + Q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