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Lfeng把本人的拙见当成一回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Lfeng提的第一个问题:
“文中所提到的电缆衰减特性,-5线1000米20DB,那其它线缆呢,有没有哪位有详细参照表可以提供”
1) 先请参考实测75-5电缆衰减数据表(如下表)。对此数据本人可以承担责任,国标同类电缆实际数据都应该在表中数据附近,最大数据低1-2db,几乎不可能;高几个db(如A),属于电缆有问题;工程上按照这个数据估算,精度足够了;
2) 75-5线1000米20db左右,是指6M频率1000米衰减量,特说明。它是考虑3db带宽的依据数据;
3) 以1000米75-5电缆为传输衰减作为参考基准时,具有相同衰减的其他电缆参考数据如下:
75-7电缆距离为1.6-1.7倍,即1600-1700米左右;
75-3电缆距离为35-40%,即350-400米左右;
5类双绞线距离为40-45%,即400-450米左右;
关于第2个问题“这一段中,所提到的放大补偿技术是指我们平时所用的“中继器放大”,还是指特别技术,我记得使用中继器放大时,干扰也会随视频信号一起放大,最终得到的图像失真度会更加的大,不知是否属实,如何解释?”
1) 所提到的放大补偿技术,不是普通放大器或“中继器放大”,实际是指“频率加权视频放大专利技术产品”;它是放在传输的末端,技术核心是补偿视频传输通道的失真特性,从而实现图像质量的恢复、改善和提高;
2) 楼上说得很对:“干扰也会随视频信号一起放大”。抗干扰和图像质量控制是监控行业两个重要课题。开发具备双重功能的设备是行业的共同理想和使命。不过眼前可能还不好办到;
3) 目前工程中比较有效的抗干扰办法已有不少,各种技术互相弥补,覆盖的范围基本可以解决大部分工程实际问题。
4) 同轴电缆本身就是抗干扰传输电缆,但不能绝对化,当电缆太长,在有较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仍然会有干扰产生,这种情况可以用穿金属管,走金属槽,埋地走线,采用双绝缘双屏蔽抗干扰同轴电缆等技术解决;当然改用射频、光纤、微波等传输技术也是有效的;所有这些抗干扰技术特点是:不让干扰进入视频信号中,而不是把干扰放进来,再把它赶出去。
5) 双绞线传输本身是平衡传输,其抗干扰基础就是双绞线本身的“平衡传输”,但“平衡传输”也不是绝对的,当电缆较长时不平衡因素会明显增大,抗干扰能力也会下降。如果真的能那么理想平衡传输,那屏蔽双绞线就是多余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4 23:57: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