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弱电智能化技术与工程讨论(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人工智能)

综合布线(Cabling)
收藏本版 (10) |订阅

综合布线(Cabling) 今日: 6301 |主题: 37622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纤是怎么诞生的?快来看!...

[复制链接]
yokai 发布于: 2003-3-2 18:33 894 次浏览 1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现在的布线和网络使用了大量的光纤,我一直在想光纤是怎么诞生的呢?最近我一直在查这方面的资料,今天终于看到了相关的资料,现在拿来和大家分享,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高锟(英藉华人)、美国贝尔研究所、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的马瑞尔、卡普隆、凯克。下面是相关的资料:
  人类从未放弃过对理想光传输介质的寻找,经过不懈的努力,人们发现了透明度很高的石英玻璃丝可以传光。这种玻璃丝叫做光学纤维,简称“光纤”。 人们用它制造了在医疗上用的内窥镜,例如做成胃镜,可以观察到距离一米左右的体内情况。但是它的衰减损耗很大,只能传送很短的距离。光的损耗程度是用每千米的分贝为单位来衡量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最好的玻璃纤维的衰减损耗仍在每公里1000分贝以上。每公里1000分贝的损耗是什么概念呢?每公里10分贝损耗就是输入的信号传送1公里后只剩下了十分之一,20分贝就表示只剩下百分之一,30分贝是指只剩千分之一……1000分贝的含意就是只剩下亿百分之一,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用于通信的。因此,当时有很多科学家和发明家认为用玻璃纤维通信希望渺茫,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光纤通信的研究。

  激光器和光纤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光通信的曙光。而要实现光纤通信,还需要在激光器和光纤的性能上有重大的突破。但是在这两方面的突破遇到了许多困难,尤其是光纤的损耗要达到可用于通信的要求,从每千米损耗1000分贝降低到20分贝似乎不太可能,以致很多科学家对实现光纤通信失去了信心。就在这种情况下,出生于上海的英藉华人高锟(K.C.Kao)博士,通过在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所作的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光波通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认为,既然电可以沿着金属导线传输,光也应该可以沿着导光的玻璃纤维传输。1966年7月,高锟就光纤传输的前景发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论文,论文分析了玻璃纤维损耗大的主要原因,大胆地预言,只要能设法降低玻璃纤维的杂质,就有可能使光纤的损耗从每公里1000分贝降低到20分贝/公里,从而有可能用于通信。这篇论文使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受到鼓舞,加强了为实现低损耗光纤而努力的信心。

  世界上第一根低损耗的石英光纤――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的三名科研人员马瑞尔、卡普隆、凯克成功地制成了传输损耗每千米只有20分贝的光纤。这是什么概念呢?用它和玻璃的透明程度比较,光透过玻璃功率损耗一半(相当于3分贝)的长度分别是:普通玻璃为几厘米、高级光学玻璃最多也只有几米,而通过每千米损耗为20分贝的光纤的长度可达150米。这就是说,光纤的透明程度已经比玻璃高出了几百倍!在当时,制成损耗如此之低的光纤可以说是惊人之举,这标志着光纤用于通信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1970年激光器和低损耗光纤这两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光纤通信开始从理想变成可能,这立即引起了各国电信科技人员的重视,他们竞相进行研究和实验。197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发明了低损耗光纤制作法――CVD法(汽相沉积法),使光纤损耗降低到1分贝/公里;1977年,贝尔研究所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几乎同时研制成功寿命达100万小时(实用中10年左右)的半导体激光器,从而有了真正实用的激光器。1977年,世界上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芝加哥市投入商用,速率为45Mb/s。

  进入实用阶段以后,光纤通信的应用发展极为迅速,应用的光纤通信系统已经多次更新换代。70年代的光纤通信系统主要是用多模光纤,应用光纤的短波长(850纳米)波段,(1纳米=1000兆分之一米,即米)。80年代以后逐渐改用长波长(1310纳米),光纤逐渐采用单模光纤,到90年代初,通信容量扩大了50倍,达到2.5Gb/s。进入90年代以后,传输波长又从1310纳米转向更长的1550纳米波长,并且开始使用光纤放大器、波分复用(WDM)技术等新技术。通信容量和中继距离继续成倍增长。广泛地应用于市内电话中继和长途通信干线,成为通信线路的骨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人评论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千家认证

沙发
xt000123 发表于 2003-3-2 19:32:00
老谢,我也找了一篇文章(有点灌水嫌疑)
本文介绍了塑料光纤及塑料光纤网络的短距离通信的优势、塑料光纤的研究进程及标准化以及应用展望等。
关键词:优势、进程、标准化、应用

  一、引言
  我们知道,在长距离通信中光纤早已唱起了主角,而在短距离如家庭内、交通工具内、办公大楼及办公室内的通信和多媒体传输中光纤的运用目前却还很少。但随着INTENRET数据通信、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电视会议等多媒体业务的迅速扩大,对物理网络的宽带化、高速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光纤到户和光纤到桌面的传输网络逐步取代现有的光电混合形式成为最理想的传输网络,为用户提供宽带高速的信息服务,从而推动了全光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光交换网络中,为用户提供宽带高速的信息服务,从而推动了全光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光交换网络中,石英光纤来说,传输带宽和电磁兼容完全能满足使用要求,且网络技术很成熟,便熔接及器件成本高使其作为接入媒介主力受到限制。而塑料光纤在高速短距离通信传输中成本也对称电缆相当,在100米范围内传输带宽可达数GHz,且易连接,可挠性好、易于弯曲等优势,尽管目前其系统性能还处于研究或应用初期阶段,但它在未来短距离通信中所担当的角色是不可忽视,它在价格及性能上的优势,使其在网络全光化中入户接入方面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二、塑料光纤及塑料光纤网络的优势
  目前室内短距离信息传输媒介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基于铜导体的对绞线的同轴电缆
  这一种使用成本低且满足现实需求而使用最多,但若满足用户将来对带宽和速率的更高要求,需要为克服电磁干扰、信息保密、扩大带宽、提高传输速率、保证传输距离等投入很高的研究资金,使用成本也因使用昂贵复杂的电子装置而变得很高,综合竞争力降低。
  2、单模和多模石英光纤
  该种技术比较成熟,但石英光纤芯径很细(-10μm)导致连接困难而成本较高,光电子器件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其易脆断和弯曲损耗限制其在狭窄空间中安装使用。
  3、红外及短距离移动通信等无线技术
  此种技术在目前比较热闹门,世界各国对移动通讯的技术研究投入很大,技术也日新月异,相关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但当数据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于象室内、交通工具内这样的短距离通讯时其使用成本就比较高,且电磁干扰问题、环境影响问题、传输带宽和速率问题,或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必须的高研究成本和昂贵的使用设备投入等将会是其在短距离通信中应用的主要障碍。从现实实用和技术研究发展趋势看,要克服铜导体和无线传输技术的缺陷,POF是实现短距离高速传输的优先选择目标。

  塑料光纤(POF)与石英光纤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模量低,芯径大(0.3-1.0mm),接续时可使用简单的POF连接器,即使是光纤接续中心对准产生30μm的偏差也不会影响耦合损耗;
  *数值孔径大(NA0.5左右),受光角θA可达60°,而石英光纤只有16°,可用便宜的LED,并且耦合效率高;
  *挠曲性好,易于加工和使用;
  *在可见光区有低损耗窗口;
  *重量轻;
  *成本及加工费用低。

  POF网络在局域网系统中与其它传输介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POF对电磁干扰不敏感,也不发生辐射,不同数据速率下的衰减恒定,误码率可预测,能在电噪声环境中使用;
  *其尺寸较长,可降低接头设计中公差控制的要求,故成网成本较低等。

  现将POF与目前成本低、室内接入使用最流行的铜介质作比较:
  目前SI型POF的使用成本与UTP-5电缆的相当,但传输性能和环境适当性比电缆好得多;同轴电缆的传输性能比较好,但使用距离最大90米,电缆外径大,也不易弯曲,影响安装使用,与之配套的电子设备和连接器件价格昂贵。
  随着POF制造技术和原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POF的生产成本还会不断的降低;从目前的激光器、光电子集成器件、连接器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及国际的相关技术进步很快,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相信发送接收器件的成本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使POF在接入通信中更具优势。

  三、塑料光纤国内研究进程
  塑料光纤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1968年美国杜邦公司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芯材制备出塑料光纤,但光损耗较大。1974年日本三菱人造丝公司以PMMA和聚苯乙烯为芯材、以低折射率的氟塑料为包层开发出塑料光纤,其光损耗为3500dB/km,难以用于通信。
  80年代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和大学对低损耗塑料光纤的制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0年三菱公司以高纯MMA单体聚合PMMA,使塑料光纤损耗下降到100-200dB/km。1983年NTT公司开始用氘取代PMMA中的H原子,使最低光损耗可达到20dB/km,并可传输近红外到可见光的光波。
  1986年,日本Fujitsu公司以PC为纤芯材料开发出SI型耐热POF,耐热温度可达135摄氏度,衰减达450dB/km。
  1990年,日本庆应大学的小池助教授开发成功折射率渐变型的塑料光纤,芯材为含氟PMMA、包层为含氟,用界面凝胶技术制造。
  该塑料光纤衰减在60db/km以下,光源650-1300nm,100m带宽3GHz,传输速率10Gb/s,超过了GI型石英光纤,并被广泛认为是高速多媒体时代光纤入户的新型光通信媒介。
  1996年,人们纷纷建议以塑料光纤为基础建立极低成本的用户网ATM物理层;1997年,日本NEC公司进行了155Mbit/s的ATM、LAN的试验。
  在2000年OFC会议上,日本ASAHI GLASS公司报道了氟化梯度塑料光纤衰减系数在850nm为41dB/km,在1300nm为33dB/km,带宽已达100MHz.km。用这种光纤成功地进行了50m、2.5Gbit/s的高速传输试验和70摄氏度长期热老化试验。实验结论为氟化梯度塑料光纤完全能满足短距离的通信使用要求。

  从国外的研究发展来看,塑料光纤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降低光损耗;
  *提高带宽(由SI型转为GI型);
  *提高耐热性。(聚碳酸酯(PC)、硅树脂、交联丙烯酸和共聚物可使耐热性提高到125-150摄氏度)

  塑料光纤在衰减与带宽方面的最新实用进展为:日本ASAHI GLASS公司2000年7月称,该公司实施庆应大学的GI-POF技术商品化,采用全氟化聚合物CYTOP制造GI光纤,命名为GI-GOF,商品名为Lucina,衰减速率3Gb/s,带宽大于200MHz.km。
  塑料光纤在耐热性方面的最新实用进展为:日本JSR与旭化株式会社联合发展耐热透明树脂ARTON(norbornene,冰片烯)制造的SI-POF,耐热170摄氏度,预计2001年上半年即可供应汽车市场。

  四、塑料光纤的标准化
  随着POF技术的日趋成熟,产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量不断扩大,人们对POF的技术性能及标准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制订出相应的标准,为塑料光纤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ATM论坛于1997年5月通过155Mb/s POF和硬塑料包层的标准,标准规定;在传输距离为50米、用155Mbps速率传输时使用POF,在传输距离为100米时,使用硬塑料包层石英光纤。该标准中规定的一种POF是一种芯层和包层材料的折射率差很小的低数值孔径POF。这种POF的带宽特性随光入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全模激励时,传输距离为100m时为20MHz,带宽特性良好。

  五、塑料光纤短距离通信应用展望
  塑料光纤作为短距离通信网络的理想传输介质,在未来家庭智能化、办公自动化、工控网络化。车载机载通信网、军事通信网的数据传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塑料光纤,我们可实现智能家电(家用PC、HDTV、电话、数字成象设备、家庭安全设备、空调、冰箱、音响系统、厨用电器等)的联网,达到家庭自动化和远程控制管理,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塑料光纤,我们可实现办公设备的联网,如计算机联网可以实现计算机并行处理,办公设备间数据的高速传输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远程办公等。
  在低速局域网的数据速率小于100Mbps时,100米范围内的传输用SI型塑料光纤即可实现;150Mbps50米范围内的传输可用小数值孔径POF实现。
  POF在制造工业中可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转换器,POF可以与RS232、RS422、100Mbps以太网、令牌网等标准协议接口相连,从而在恶劣的工业制造环境中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线路。能够高速地传输工业控制信号和指令,避免因使用金属电缆线路而受电磁干扰导致通信传输中断的危险。
  POF重量轻且耐用,可以将车载机通信网络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网络,将微型计算机、卫星导航设备、移动电话、传真等外设纳入机车整体设计中,旅客还可通过塑料光纤网络在座位上享受音乐、电影、视频游戏、购物、Internet等服务、
  在军事通信上,POF正在被开发用于高速传输大量的第三、保密信息,如利用POF重量轻、可挠性好、连接快捷,适用于在身配戴的特点,用于士兵穿戴式的轻型计算机系统,并能够插入通信网络下载、存储、发送、接收关键任务信息,且在头盔显示器中显示。
  综上所述,塑料光纤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国外在塑料光纤的应用开发上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且不断在在加大新的应用研究投入,我国亦应就塑料光纤的研究和发展予以密切注视。


                                                                                          摘自《网络电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千家通行证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千家智客微信号
千家智客微信
玩物说商城
玩物说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