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一词成为各行各业标榜自身紧跟时代进步最重的标签。就我们所在的物联网领域来说,由于其与传统行业在理念、技术、市场的巨大差异,使得创新变得尤为重要,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将是对现有生产生活方式革命性的变革。然而,在物联网企业商业化推进过程中,更为现实的将是一个渐进的创新进程,边际创新在这个进程中发挥很大作用,将推动各类智能设备的持续进化。作为现阶段典型的物联网设备,智能硬件在火爆的同时也不断遭受各种诟病,其未来发展将回归边际创新和“众愚成智”的进化逻辑规律,具有强大集成实力和持续进行微创新的企业在进化中成长壮大。
边际创新:推动创新产业化的常态化形式
“边际”一词多出现于应用数学和经济学领域,以边际效用为例,是指消费者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带来的新增效用变化,因此“边际”着眼的是每一个微小增量对于总体效用带来的增加效果,是一种渐进式的增量效应。在这一思路下,“边际创新”常常被应用于创新经济领域,在已有的重大创新基础上进行整合和进行边际增量创新,通过边际创新激发出新的应用和多样性。
重大革命性创新或主要存在于实验室,而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边际创新却是带来产业化革命的关键推手。瓦特并不是发明蒸汽机人,但通过改良蒸汽机这一边际创新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爱迪生革命性的灯泡创新基础上,美国通用公司的库里奇用钨丝代替原有碳丝,使灯泡效率大大提高,这一边际创新形成灯泡进入千家万户产业化的基础。可以说,在一个新事物落地产业化的推进过程中,持续的边际创新才是常态化的形式。
“众愚成智”的进化:智能设备的演进逻辑
智能硬件作为物联网在消费领域的典型产品,正在经历快速发展,互联网巨头、传统硬件商、创业公司等大量企业纷纷入局。从创新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一领域的产业化也是边际创新来推动的典型代表。以热门的智能手表这类可穿戴设备为例,实际上是在已有的低功耗通讯协议、高集成芯片、电源、软件等较大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创新软硬件重新组合和对部分技术的优化,带来的一个商业化落地。
由于物联网的未来场景是要实现硬件的高度智能化,与边际创新相呼应,设备的智能化的演进过程是一个“众愚成智”的进化路径。“众愚成智”由凯文?凯利在其《失控》一书中提出,他所认为的设备智能化的演进应该是类似生物进化的过程:
· 先做简单的事情;
· 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情;
· 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
· 不要改变简单事物;
· 让新的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
· 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智能设备的这一演进逻辑,正好和边际创新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智能硬件领域,致力于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化的企业,可遵循这一演进逻辑,以持续微创新的方式,不断推进智能的进化和商业化落地,以快速、廉价、简单、小步快跑的节奏实现硬件“众愚成智”。
集成实力:智能硬件边际创新的坚实基础
在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时代,用户体验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能硬件作为面向最终用户的消费级产品,其口碑和命运直接由用户体验决定,而智能硬件本身是一个多领域融合的产物,涵盖了科技行业大量知识、产品、服务等内容,虽然每一模块的性能、功能并不一定达到最高精度、工业级的水平,但要求有更高的综合实力。
集成能力将是做好智能硬件的坚实基础,具备快速整合各方面技术的能力必不可少。当然,在当前产业链分工专业化和协作成本不断降低的背景下,一个团队并不需要完成一款智能硬件的所有部分工作。但是,作为智能硬件这类最终消费品的供应商,在核心环节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对产业链整合能力至关重要。由于一款智能化产品要以持续的微创新推动设备“众愚成智”的进化,与智能化相关的系统集成实力将为其产业链奠定基础,如在芯片、通讯模块、解决方案中具备较强集成实力,将成为加速边际创新的底牌。
智能硬件已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但全面的产业化还为时过早,创新无疑是产业化进程的推手。是时候摒弃以一项创新快速改变世界的理念,期待更多的企业能树立边际创新理念,遵循智能硬件“众愚成智”的进化逻辑,以持续不断的微创新构建产业化大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