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综合布线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而这工程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那么究竟会有涉及那些方面的核心技术呢?下面,唯康(VCOM)通信在这里和大家详细分析分析。
第一个核心技术:接线图WireMap
唯康(VCOM)通信浅析综合布线核心技术
接线图WareMap:这是确认链路连接完整性、主要检查8芯双绞线中每对线是否符合EIA/TIA-568A/568B规定的标准,线缆两端的打线方式是否匹配。如果接错,便有开路、短路、反向线对、交叉线对和串对等五种情况出现。
1、开路:指线路中有断开现象,一般造成原因是水晶头处线缆接触不良,一般用线缆测试设备都能进行故障点定位。
2、短路:指线路中有一根或多根线金属内芯互相接触,导致短路。
3、交叉线对Crossedpairs:指在布线过程当中两端的打线方法错误,即一端使用了568A另一端使用了568B的打法,通常此种打线方法用在网络设备的级连,或者网卡之间的连接,但作为一般的布线来说只要两端的打线方法一致,至于模块的打线方法可以参考上面的色标。
4、反向线对Reversedpairs:这种错误是由于一对线的两端正负极连接错误,一般认为奇数线号为正电极,偶数线号为负电极,如568B中为pin1的橙白线为第一线对的正极,pin2的橙线为负极,这样可以形成直流环路,反接就是在打线时同一线对的正负极弄混了。
5、串对Splitpairs:这种错误是打线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没有严格遵守打线标准的做法,标准中规定的是1、2为一线对,3、6为二线对,如果把3、4打成了二线对会造成较大的信号泄漏,即产生了NEXT(近端串扰),这样会导致用户的上网困难或者间接性中断,尤其在1000Mbps的网络中尤为明显。
第二个核心技术:双绞线端接标准
唯康(VCOM)通信浅析综合布线核心技术
双绞线八根线要根据标准插入到插头中(端接)。端接的标准有两个:EIA/TIAT568A/T568B,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颜色上的区别。端接的本质问题是要保证:1、2线对是一个绕对;3、6线对是一个绕对;4、5线对是一个绕对;7、8线对是一个绕对。注意:不要在电缆一端用T568A,另一端用T568B。T568A/T568B的混用是跨接线的特殊接线方法。工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T568B打线方法。
在以太网里规定了pin1、pin2是一绞对负责网络数据的发送,pin3、pin6是一绞对负责网络数据的接收,因此1、2一对,3、6一对,4、5一对,7、8一对的打法是必须的,并不能1、2、3、4、5、6、7、8这样打,这样打叫做串对,会导致严重的信号泄漏。
第三个核心技术:串对(SplitPairs)
双绞线是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
所谓串对就是将原来的两对线分别拆开而又重新组成新的线对。因为出现这种故障时端对端连通性是好的,所以用万用表或能手这类工具是检查不出来的,只有用专用的电缆测试仪才能检查出来。由于串绕使相关的线对没有扭结,因此在线对间信号通过时会产生很高的近端串扰(NEXT)。
串对通常也能使用,但往往串扰指标较大,只能运行10M应用,不能达到100M应用。
第四个核心技术:高精度电时域反射测试/时域串扰分析(TDR/TDX)
时域反射测试TDR(TimeDomainReflectometry)技术通过在被测线对中发送测试信号,同时监测信号在该线对的反射相位和强度。如果信号在通过电缆时遇到一个阻抗的突变,部分或所有的信号会反射回来,反射信号的时延、大小以及极性表明了电缆中特性阻抗不连续的位置和性质。时域串扰分析TDX(TimeDomainCrosstalk)技术是通过一个线对上发送测试信号,同时在时域上对相邻线对测试串扰信号。由于是在时域进行测试,因此根据串扰发生的时间以及信号传输速度可以准确地定位串扰发生的物理位置。
文章转载自:广州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