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人2001年开始从事综合布线系统销售工作至今,以下是本人对当今中国综合布线市场现状的感受:</p><br/>
<p>1、 假货满天飞;</p>
<p>一些知名的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在综合布线市场假货的公然存在,造成了甲方的投资利益保证不了、一些吃过亏的甲方和SI深受其害。</p><br/>
<p>2、 进口产品;</p>
<p> 一些外国厂家销售及代理商在招投标选型前给甲方及相关人员声称是是进口产品、当甲方在施工时要进口报关文件时,我会想象大家会给甲方什么样的报关证明,大家心里都明白的。</p><br/>
<p>3、 国产品牌为什么做不好;</p>
<p> 我和国内几家生产厂商老总聊过几次、感觉他们只是买产品的,价格很透明、造成SI基本没利润空间、产品也就没什么后期工程服务。</p><br/>
<p>4、 厂家所谓的服务;</p>
<p> 一些知名品牌厂家重前期市场追踪力度很大,轻后期延续服务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中国市场一些厂家的技术人员基本都是配合销售人员打单所用、真正走到甲方工地服务的基本没有、可能只有甲方强烈要求下才有一次例行公事的所谓的施工培训;</p><br/>
<p>5、 我国当前智能化工程市场施工中的现象;</p><br/>
<p> 1)、<font color="#ff0000">“<b>SI中标前是高知识份子们操作项目,中标后是农民工们干活”;</b></font></p>
<p><b> </b></p>
<p> 2)、 在施工现场一线施工人员技术工人基本没有,大多是所谓的“农民工”,不懂布线工艺,不懂网络应用对布线的具体要求;</p><br/><br/>
<p> 3)、 不会按照要求施工标准去做,基本上是“随心所欲”的施工(<font size="1">今年年初有个项目是一帮90后小弟们施工,他们白天布线施工,晚上去网吧通宵打游戏,身心的疲惫造成了很多穿线标识搞错和模块虚打等问题、可想像带来后期整改的麻烦和痛苦)</font></p><br/>
<p> 4)、 一些项目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人员流动大、常常铺设管路是一帮人马、穿线时另外一帮人马、等到端接模块时又换了一帮人马;可见给工程延续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p><br/><br/>
<p> 5)、 中标的SI在现场又缺乏技术指导的技术工程师;致使施工中存在较多的应用隐患,现场测试环节又比较薄弱。</p>
<p> </p>
<p>今后三年针对中国综合布线市场现状 本人粗劣的见解如下:</p>
<p>一、 可能会淘汰一批没有工程服务的进口品牌及国产品牌</p>
<p>二、 一些敢于承担工程服务的厂商会脱颖而出</p>
<p> </p>
<p> 工程服务甲方及SI内容:</p>
<p> 1、工程施工深化设计;</p>
<p> 2、 工程实地培训及定期协助SI在工地巡检;</p>
<p> 3、 模块初步端接前的测试;</p>
<p> 4、 光纤熔接;</p>
<p> 5、 在施工队伍没离场之前派工程师携带专用测试设备协助用户对全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没通过的提出整改意见一直到全部100%达到验收标准;</p>
<p> 6、 标识管理;</p>
<p> 7、 电子配线架及预端接等高密度产品施工;</p>
<p> 8、 协助SI及甲方第三方检测(一般是各地技术监督局)通过。<b></b></p>
<p><b> </b></p>
<p> 以上的看似简单的工程服务才是真正解决当前中国智能化工程市场的痛点、甲方的投资利益得到保证、SI的工程款项和口碑才得到保证。<b>建议甲方和SI擦亮眼睛,不要迷信10大品牌、知名品牌什么的,而得到切合实际的服务才是您真正的需要。</b><b></b></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19 13:42: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