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外摄像机出现白色光圈现象:跟红外摄像机的红外灯角度、通光量、摄像机内部漏光以及距离有关。
红外灯是不是视角越大越好?不论是制造商还是工程商想当然地认可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红外灯发射视角越大,选用镜头的余地也就越大,选择广角镜头不会出现“手电筒”现象。所以说,大家都拼命地说自己的红外灯的视角是如何之大。这种好像很有道理的说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
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越大,画面效果就越好。有的场合如果红外灯角度过大,还会影响成像。比如走廊,因其“狭长”的特点,如果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过大,则近处边缘的成像就会太亮,形成“光幕”现象;远处中心反而看不见,只有一片发白现象。所以,走廊的红外灯应该是镜头角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总之,红外灯的发射角度的问题既是选择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不同焦距的镜头应选择相适应发射角度的红外灯,红外灯的发射角度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不应该大于镜头的视角,而在狭长环境中的应用,就该选用比镜头视角更小乃至三分之一的红外灯。窄视角红外灯通过搭配,可以得到理想的广角效果,效果更佳、成本更低。
红外夜视摄像机通光量
相对孔径决定了镜头的通光能力,相对孔径为f1。0的镜头通光量是相对孔径f2。0的镜头通光量四倍。同样的摄像机、红外灯,分别搭配上述两种镜头,红外作用距离可相差一倍.大孔径镜头在红外监控方面,比常规普通镜头好四到十倍,按理说应该成为红外夜视监控的必须配套产品。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绝大多数红外产品制造商不具备供货能力。
众所周知,市场上大量充斥虚标f值的镜头,尤其是变焦镜头,只标短焦不标长焦因而误导工程商,致使用户根本无法辨清谁家卖的是真货,谁家以次充好。建议用户要到专业大型厂家购买镜头。
2,红外摄像机手电筒现象,主要是灯的角度和镜头的角度不匹配所致
比如生产厂家乱搭配用30度的红外灯配6MM的镜头组装摄像机,手电筒就马上出来了,因为6MM的镜头角度是60度,没有同步匹配。
所以说亲爱的工程商们,如果你们发现手电筒现象不必烦恼了,直接换摄像机就对了。在这里深圳真功夫也要劝组装或者生产红外摄像机的厂家一定要匹配好镜头,免得丢掉客户。
至于怎么匹配我这里大概讲一下,这都是秘诀透露了我确实有点不愿意,拿1/3CCD摄像机来讲,一般3.6MM,4MM镜头配80度灯,6MM镜头配60度灯,8MM配45度灯。。。。。
3,红外摄像机偏暗,晚上看不到主要和摄像机的CCD照度感应,红外灯板角度,镜头角度,视场环境有主要关系
相信这个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吧?工程商肯定深有体会,首先要讲的是普通红外摄像机的功率只有2-5W,也就是说5W的灯泡的亮度是多少大家应该心里有底了,不要抱着很大的幻想红外摄像机晚上看世界就是一片光亮。当然CCD照度低,红外灯板没使用劣质灯,照在有反射物的不空旷的地方效果还是可以的。
讲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红外摄像机的晚上效果和环境,摄像机本身是有很大关系的,再好的摄像机你拿去看高尔夫球场,晚上一团黑,不怪摄像机,因为他不是几千瓦的探照灯。
如果晚上要去比较高的环境,我建议多安装索尼420线的红外摄像机,CCD是633AK的,照度还可以。如果亮度不好建议适当增加照明灯或者红外投射器
另外在这里也劝劝生产或者组装红外摄像机的同仁们学习真功夫的检测方法,全部红外摄像机必须经过暗房检测方可出货。
红外夜视摄像机距离
一百个人做红外产品就会有一百个红外夜视距离的标准。我看还是应该以客户的应用效果为标准。客户的标准是什么?是看清人!什么“可视距离”、“发现距离”,这些不确定的说法都是含混不清的。不同档次的红外摄像机、镜头之间的匹配,对于同一盏红外灯发出的光线感应度可能相差许多倍,可视距离也可相差很多。所以说,把某一盏红外灯具体地定为是多少米的说法是不甚科学。一盏红外灯的作用距离,只能与确定品质的摄像机和镜头共同匹配才能确定其作用距离。还有,因为应用的环境不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最好留有一定余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