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类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可提供高于超5类300%的ACR值。在施工安装方面,6类比超5类难度也要大很多。6类布线系统的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要求的规范去执行。因为“越是高级的铜缆对外界的异常就越敏感。随着传输速率的上升,安装施工的正确与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就越大”,不合理的管线设计、不规范的安装步骤、不到位的管理体制,都会对6类布线的测试结果(包括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带来影响,而且有些是难以修复的问题,最后只能以重新敷设一条链路来替代。
<p> 下面是部分6类布线系统的现场施工经验,并且在国内外的一系列大型工程中得到了锤炼。与诸位共同分享的经验:</p>
<p> (1)首先要避免线缆的缠绕、打折(特别是在钢管弯头、钢管与钢管间接线盒、特别是金属线槽的弯头、金属线槽与钢管的连接处、金属线槽与接线盒连接处),由于6类线缆的外径要比一般的5类线粗,在管线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管径的填充度; </p>
<p> (2)桥架设计合理,保证合适的线缆弯曲半径和填充度,填充度一般不超过60%。上下左右绕过其他线槽时,转弯坡度要平缓,考虑两端线缆下垂受力后是否还能在不压损线缆的前提下盖上盖板;</p>
<p> (3)放线过程中主要是注意拉力的控制,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建议两头及中间至少各安排一名工人,把卷轴套在自制的拉线杆上,放线端的工人先从卷轴箱内预拉一部分线缆,供合作者在管线另一端抽取,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对于难以通过的管道应先查明原因,不得用力硬拉。</p>
<p> (4)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整理和保护好,盘线时要顺着原来的旋转方向,线圈直径不要太小,有可能的话用废线头固定在桥架、吊顶上或纸箱内,做好标注提请其他人员勿动勿踩;</p>
<p>(5)端接工序完成后整理、绑扎、安置线缆时,冗余线缆不要太长,不要让线缆叠加受力,线圈顺势盘整,盘圈半径不能太小,机柜下预留盘线不要超过1圈,螺旋上机柜,线缆绑扎和固定扎绳不要勒紧。</p>
<p>(6)其他布线系统安装注意问题:线缆两端应作好线号标志,水平线缆在机柜侧应套号码管,在工作区端线缆应有记号,干缆两端均要有套号码管或标记。</p>
<p>工作区及机柜端信息点编号和配线架编号、标识应采用打印机打印,不得手写。</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