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较早,目前常被称为第一代监控系统。模拟监控系统是以视频矩阵、分割器、录像机为核心,辅以其他传感器的模拟信号传输、控制、处理系统。模拟监控系统采用视频切换矩阵连网,多路数视频光端机上传视频图像。系统主要特点是:视频、音频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均为模拟形式,一定距离范围内图像质量保持得很好。
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有局限性。首先,模拟视频信号通常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在距离较远时,需要使用视频放大器对视频信号进行放大以补偿传输损耗,而这将导致信号信噪比的下降。在实际工程中,图像会产生明显失真;第二,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中所存储的视频图像信号是未经压缩的模拟信号,需要使用大量录像带,成本高、体积大且不易保存;第三,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在进行长延时录像时的图像质量较差,检索时需要在录像带上反复进退查找,难度大、不易使用;第四,与信息系统无法交换数据,应用的灵活性较差,不易扩展。
由于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这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不能适应报警与监控系统信息共享的要求,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逐步淘汰或者进行升级改造。
数字硬盘录像机(DVR)应用到模拟监控系统中,将传统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传输,这就形成了模数结合的监控系统,实现了视频/音频的数字化、系统的网络化、应用的多媒体化和管理的智能化。
模数结合监控系统的报警信号和视音频信号的接入、图像的切换和前端设备的控制主要采用模拟切换矩阵;图像的记录采用数字方式;图像数字化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
模数结合的视频监控系统存在诸多问题:
1. “矩阵+DVR”是两套系统组合。矩阵作为实时查看设备,起到控制、切换作用;DVR作为数字存储设备。两套系统之间没有相互控制、统一管理的机制,并且也不能同时控制前端摄像机,仅仅是两套系统的组合。
2. 标准化问题。矩阵协议目前没有形成国际标准化,不同厂家的矩阵难以实现互通,对后期扩容造成隐患。
3. 视频存储问题。在模数结合的视频监控系统中采用DVR作为存储介质,但是DVR没有采用RAID、不支持硬盘热插拔,使得DVR难以为视频监控的事后取证提供高可靠性、稳定性的存储系统,难以形成统一管理和视频数据综合利用,例如图像识别等应用。
4. 工程实施和运行维护难度大。大型监控系统采用数模结合方案需要将视频源汇聚到监控中心,因此布线工程量大;矩阵、DVR、视频分配器、码分配器等多种设备需要占用大量机柜和机房空间,并且数量众多的视频线路给实施带来很大麻烦;整个系统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平台,设备、线路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及时准确定位。
5. 扩容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对系统进行扩容,需要在监控中心增加矩阵切换箱、视频分配器、DVR等大量设备,需要给每一个新增的监控点实施布线,扩容成本高。
传统的网络监控方案由于厂商往往只能提供网络监控中的某一个组件,设备厂商和集成商没有能力从整体架构的角度规划整个系统,无法实现网络监控各个组件的充分融和,各子系统标准化仍然很差,由软件生硬的实现各子系统的融和,没有发挥各组件相互融和的潜力,本质上仍然是异构的平台,无法充分发挥网络和IP技术开放、标准和融合性好的天然优势,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差,增值应用比较困难,总体上处于网络监控的初级阶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设和谐社会、平安社会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包含了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的安全防范系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安全防范系统又称监控系统,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指含扩了视频监控、防入侵报警、门禁监控、车辆出入管理、消防监控、环境设备监控、信息安全等诸多应用的综合安全系统。
数字技术和以IP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包括监控系统在内的各种IT系统的架构,原本封闭的监控系统逐渐转向开放和标准。监控系统已经开始从模拟监控系统向数字监控、IP网络监控系统发展。当前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模拟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模数方案和初级的网络监控方案两类。受限于系统架构和原有厂商的技术能力的局限性,这两类方案已经难以适应监控系统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的需要。
如何“化繁为简”,利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的实现监控系统各种应用的融合和开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使用单位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顺应技术发展的趋势,我公司基于在IP网络、IP视频应用及IP SAN存储等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推出IP智能监控解决方案 ,以标准、开放、高质和高度融合的IP技术,有效解决用户面临的新课题,让“监控变得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