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华世讯3G产品 汉华世讯结合国内外标准研发3G图像传输产品 汉华世讯与大唐电信,江苏电信联合在主干实验网进行TD-SCDMA、CDMA 1X EV-DO双通道集群捆绑主机测试,得到各位专家,领导的一直好评.产品将随3G网络的正式挂牌运营正式市场化. 3G世界使用情况分析:
2004年全球3G的发展有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数字,到2005年1月底,WCDMA商用网络达到了64个,用户数突破1700万;CDMA 1X EV-DO商用网络达到了14个,用户数突破1200万.相比2003年,有人认为2004年是全球3G业务值得纪念的一年,标志着全球3G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也在2004年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多厂家、多制式、多运营商之间的现场测试,种种迹象表明2005年将成为中国3G发展能否进入实质阶段的关键年. 中国发展3G业务移动通信发展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清醒认识到3G技术本身是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它代表了特定时代的技术进步.从1996年ITU正式提出IMT-2000的目标和候选标准开始算起3G走过了近10个年头,从最初的寄予厚望和盲目狂热发展到今天的理性思维和真正商用,可谓历经风雨之路.今天更多的新的无线技术如WiFiWiMax、HSDPA/HDUPA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当年的3G,3G在未来也面临着B3G、4G和移动固定融合的电信网络架构演进的问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待3G,它只是个过程.尽管3G是个阶段产物,但是它能为社会进步和信息文明带来变革性的影响.我们发展3G的动机,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业务和更先进的通信体验,运营商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发展3G可以降低建网和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我们每年花费几百亿的投资去扩建2G,为什么不能考虑发展更先进更有持久生命力的3G网. 政府应给市场新进入者有效的政策支持
目前中国移动市场有两个运营商,中国移动经营移动业务已经有16年的历史,中国联通也将近10年,两个在位运营商在发展3G时拥有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首先,他们拥有庞大的客户群资源,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到2005年2月,中国移动拥有2.1亿用户,中国联通也拥有1.15亿用户,他们掌握有详细的客户资料,并且拥有完善的营销渠道,在初期发展3G时易于通过深度的客户数据挖掘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降低市场营销成本;其次,在位运营商已经积累了对复杂产业价值链中上下游各环节的控制能力,并与终端厂家、内容提供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赢模式.中国移动2002年5月开通了GRPS网络,中国联通2003年2月开通了CDMA 1X网络,经过两年多的市场比拼,两者对数据业务产业价值链的控制和合作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对SP的管理、终端的管理等,这些经验对于业务更加丰富化的3G来讲是完全可以借鉴的.第三,在位运营商有丰富的网络运行维护经验;对于移动通信,最复杂的莫过于无线网络的运行维护,无线信号的时变性决定了无线网络的复杂性,保证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必需具有丰富的网络故障处理经验,这些经验是需要通过时间来积累的.这也是新进入者尤其是固网运营商进入市场首先面临的难点.第四,3G可以和2G共用部分基础设施;现阶段,城市居民的电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城市市区,3G网络建设的瓶颈是基站选址越来越困难,在城市郊区或者农村,基站的配套成本又非常高,这些客观条件会给新进入者造成不少的障碍,但是在位运营商可以充分考虑利用自己的2G站址及配套资源,既能加快网络部署速度,又能节省投资.第五,在位运营商有稳健的现金流可用于3G的发展.根据中国移动的年报,2004年中国移动总收入占全国通信行业的37%,但是其投资额仅占全国的30.3%,收入高投资小意味着中国移动有更多的自由现金流用于新网络的发展.因此,为了尽快形成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打破双寡头垄断的局面,政府应该在3G发展政策上给新进入者有利的支持.电信运营商重组策略的出台将原来中国有六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中国联通.重组后如下: 新电信: 原联通CDMA网,原本身所有业务、卫通也要并入新电信. 新联通: 原联通GSM网业务,中国网通并入新联通. 新移动: 原移动业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成为新移动全资子公司. 标志着电信行业新格局 运营商发展3G的思考
网络建设与市场推广策略的统一协调原则
3G技术的特点是具备提供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数据、视频和流媒体业务的能力,但是不同的业务对网络的QoS服务质量要求不同,例如因特网浏览属于数据类业务,它对时延不敏感,但是对丢包率却有很高要求,而且上下行数据速率要求不对称,一般128kb/s的无线网络承载能力就能为该类业务提供好的QoS保证;而对于实时多媒体业务如视频会议则需要更高的带宽如384kb/s和更严格的时延才能满足其QoS要求.通过网络覆盖的理论分析,提供384kb/s业务能力所需要的基站数是提供话音业务的2倍左右,这就意味着3G不同的业务推广策略所需要的网络建设成本差异是非常大的.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任何运营商不可能为建设一个高性能的精品网络而不惜一切代价,因此3G时代,网络和市场的关系更为紧密,网络建设必需和市场发展相协调.随着业务和市场的普及,网络也会逐步完善.
有效益投资与建设适度超前的平衡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现阶段通信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现象,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也在快速发展,但是一定阶段内,东部和中部、中部和西部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2004年底,东部地区的电话新增用户、业务收入超过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总和.这种不平衡也会体现在大众消费者对新业务的接受程度,因此从最经济的角度考虑3G网络建设时要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异性,3G发展初期,业务需求旺盛且用户价值高的地区可以多投资,反之则要少投甚至不投.但是还有几种因素会影响有效益投资的执行,一是移动通信区别于固定电话的特点是用户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不中断服务,它的全程全网的概念比固定更明显.而且随着地区间经济往来的密切,用户的移动性很频繁,网络的覆盖范围过小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二是3G发展初期市场开拓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用户、业务量的井喷势头何时出现尚不能准确预知,这就为网络建设带来很大难度;三是3G的架构具备了非常方便灵活提供业务的能力,随着移动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能会加剧,要求新业务的推出速度越来越快.而网络建设需要一定周期,所以3G市场前端的种种不确定性要求网络有足够的冗余来响应这种变化,因此3G网络建设时必需兼顾有效益投资和规模适度超前两种因素. 重视网规网优工作,优化资源,保证服务质量
3G是个十分先进但是又非常复杂的系统,FDD的两种直扩系统覆盖、容量和质量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根据二代网的运营经验,在城市密集市区和一般市区,基站设置主要考虑地形、地物、建筑物、干扰对基站覆盖的影响以及业务量需求对基站容量配置的影响.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如果建设3G,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扩大单基站的覆盖范围,降低建网成本.3G不同于GSM的是基站覆盖和基站负载成反比关系,负载越重覆盖半径越小,这就是所谓的小区呼吸;3G不同于窄带CDMA的是下行链路可以提供更高速率的业务如PS384kb/s,速率越高覆盖半径越小,高速率的应用越多单载频容纳的用户越少,基站可能需要配置的载频和信道可能越多,因此3G的网络规划和优化难度远远超过了2G.为了给用户一个满意的服务质量,同时又能经济的节约成本,必需非常重视3G的网规网优工作. 3G核心网的网络架构兼顾中长期发展要求
分层的网络架构和基于IMS的移动固定网络融合是固网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共同关注的技术发展方向.WCDMA标准的发展路标是沿着R99—>R4—>R5—>R6—>R7的路线,R99兼顾了GSM和WCDMA共用核心网的需求,R4阶段电路域采用了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架构,R5阶段引入了IMS子域,并且全IP的概念延伸到无线网,R6和R7会对IMS应用以及更高速率的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完善和扩充,所以移动网技术会朝着高速、分组、融合的方向发展.运营商在部署3G网络时要向前看,要更多关注业务提供能力和网络的长远发展,要根据当时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商用的成熟程度决定核心网络的架构,而不能一味强调向后兼容而丧失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优势.
业务提供方便灵活,运营支撑保证有力
一站式服务、一单清、一体化营销方案对用户来讲,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讲,却需要有功能强大的业务平台和业务支撑系统做后盾.一站式服务是指用户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如网上自助服务、营业厅办理和客服热线等都能方便快捷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服务.这就对营业受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种业务受理方式要有统一的或者同步的用户数据库,要有规范的业务受理流程和各种接口.一单清业务要求3G计费系统可以按时长、按流量、按内容、按位置、按数据类型及QoS要求等进行组合计费的能力,一体化营销方案的制定则需要计费、帐务、结算、业务受理等多个模块的协同操作.上述提到的很多功能都是2G时代所没有的,因此3G业务平台和业务支撑系统的作用对保证运营商的竞争优势非常重要. 汉华世讯将利用3G网络为每一个应急救援单位提供高清晰、高流畅率、高可靠性的动中通音视频传输产品. 北京汉华世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市场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孔桥35号鑫荣泉大厦6层 系统集成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孔桥35号鑫荣泉大厦2层 电话总机:(010) 51521016/51521017/51521018 传 真:(010) 51521018 24小时服务电话:15011008437
市场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孔桥35号鑫荣泉大厦6层 系统集成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孔桥35号鑫荣泉大厦2层 电话总机:(010) 51521016/51521017/51521018传 真:(010) 51521018 24小时服务电话:15011008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