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older在2010-6-24 21:23:00的发言:
首先,要明确你每一路摄像机采集视频的分辨率(CIF、2CIF、4CIF、D1)和采用的压缩技术(MPEG2、MPEG4、H.264)才能算出理论值:
这些东西需要根据视频服务器的压缩算法以及帧率来确定的。如果采用H.264,平均压缩率为50倍(如果场景不变化,会更高);采用MPEG4,平均压缩率为20倍。那么就可以计算大概的带宽,以D1为例计算如下: D1的分辨率为752*576,大约44万像素,如果以4:2:2的CCIR656信号计算,用MPEG4压缩后,输出的带宽是440000*16(每个点的位宽)*0.5(4:2:2)*25(fps,帧率)/20=4.4Mbps。如果采用H.264压缩,可以实现1.76Mbps的带宽。实际上可能会更低一些,因为有些场景多数时间是静止的,这时H.264的输出很少。
最后,把每一路的每一秒的存储空间(区别速度单位和存储单位)算出来,相加再乘以3月*30天*24小时*3600秒就可以了得到需要的多大的硬盘空间了。如果170路是一样的模式就直接乘以170,已第二段D1分辨率和H.264压缩技术计算,每一路记录3月需要1368576M=1.3T,一共需要170*1.3T=221T的存储器。(不要感觉大,我做的机场航站楼监控一般150个点,记录一个月差不多80T)
这个要配几台服务器?什么类型的服务器?比如流媒体啊、储存的啊。各需要多少台,怎么算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4 22:01:2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