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从100万像素到500万像素,从3倍变焦到10倍变焦,从16MB的存储卡到1GB存储卡,厂商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忽略了用户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够用就行,但目前无论是像素也好,功能也好,变焦也好,成像的质量也好,更多的用户在选择的时候都是一知半解;更有人认为现今主要以400万、500万为主流,认为300万像素已经过时。到底判断数码相机是否以像素来决定一切呢?这里笔者就拿自己的选择为介绍,到底如何来选择一款适合你用的数码相机,希望能对即将选择数码相机的朋友一些必要的帮助。
考虑之一:像素真的重要吗?
或许对于大家来说在一年前认为100万像素就够用了,确实,在输出照片上,100万像素可以在5"×7"(5R,7英寸)达到你满意的效果,这点笔者最清楚,在2000年的时候笔者也是抱着够用的态度去选择数码相机的,就选择了当时比较超值的KODAK DC215,确实,在最大分辨率1152×864下,冲印或者打印7英寸后,在与传统相机拍摄的底片冲印7英寸后几乎无法区分,从这里看出数码相机的像素只能表示最终的输出幅面大小。
在输出的经验中,200dpi的精细度就可以接受,目前随着数码冲印的崛起,就成本而言,冲印远远低于自己的打印机输出。
这里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数码激光冲印系统有“渐进”插值算法和“抗锯齿”算法,所以200万像素拍摄的1600×1200放大到15英寸(12英寸×15英寸)都看不出模糊。这点笔者自己亲自试验过,使用Olympus 2100UZ的最大分辨率1600×1200拍摄,然后冲印成15英寸,拿到照片后就以其精细度令人惊讶,画面非常精细。
如果需要在不使用插值计算的同时又要大幅面的输出,则数码相机的像素越大越好,则500万就是首选,但作为非专业的摄影爱好者、初学者、家庭用户来说,你的照片有多少是需要输出到15英寸大小的?最多就到7英寸为止了,因此200万像素足矣。而就目前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不断地跌价,同新出来的500万像素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在价格上更有优势,所以你是愿意多花2000元买个高像素而浪费呢?还是将2000元省下来,放在购买数码相机的配件上而增加其扩展性呢?
另外一方面,很多使用数码相机的用户在大多数是不会将拍摄出来的照片进行冲印,而是在电脑上直接地查看与比较。一般情况下,在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1600×1200的分辨率下,放在1024×768的17英寸显示器上缩小56%全屏幕适应观看,在使用ISO 100时拍摄的照片根本看不出成像的颗粒,如果换成ISO 200或者ISO 400,甚至ISO 800下拍摄的照片,在这个情况下观看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噪点,在ISO400以及以上都不能接受;如果这个时候使用的是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2560×1920,在使用ISO400甚至以上的ISO拍摄成照片后,虽然在100%的时候也拥有噪点,在上面相同的条件下观看,由于将图像缩小了150%,因此噪点也就相应缩小150%,则噪点在显示器上就看不出了,这使得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通过调整ISO后,对光线要求减低,拍摄条件就增加了很多,这就是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的另一个优点。
大家如果在买来数码相机后,第一个拍什么呢?很简单,就是自己的电脑配件,笔者碰到很多朋友买回数码相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拍摄自己的电脑以及电脑板卡,大多在拍摄板卡芯片上的字时就显露了其DC的像素优势,如果2部变焦一样、微距对焦距离一样的数码相机在同样的灯光条件下拍摄时,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出来就更容易得到高质量的照片,因为像素一大,容易裁剪,而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如果同500万像素数码相机同时拍摄出来的照片进行同样的裁剪后,前者拍摄出来的芯片的整个体积就越小,反之后者拍摄出来的就比前者大不少,这就显而易见地可以说500万像素在这里将得到更大的用武之地。
究竟是200万像素、300万像素、400万像素还是500万像素呢?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用户的选择。通过上面几个问题你因该明白你自己的用途,到底是200万像素还是500万像素,其实本文到这里还没有完,数码相机的整体性能不能单靠一个像素来决定,就像电脑整机不能单靠CPU来决定整个机器的性能一样,需要通过综合的整体性能来断定其优胜劣汰,下面继续为你介绍下去。
考虑之二:需要大变焦吗?
现在数码相机真的是发展方向多样化,不但相机本身的像素提高,而且随之变焦出现5X、6X、7X甚至10X,从定焦开始一直到10X,涵盖范围非常之广,从广角的28mm到中焦104mm,一直到望远的380mm,新的用户并不是非常确切地明白自己所要的变焦范围,而盲目选择。那到底如何去选择变焦范围呢?
一般情况下,3X变焦是最适合于家庭用户和初学者,因为这些用户主要是拍摄人物生活为主,既然是家庭用户,对于一般的拍摄足够。大家也明白的,其实在很多人中,出去拍照,一个38mm定焦的傻瓜相机足矣,如果拥有3X变焦的话,更是如虎添翼。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3X是不够的,这里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变焦,而变焦中又涵盖了广角、望远等问题,在镜头的焦距越小,如28mm,则拍摄的面越广,无论对于风景也好,人物也好,可以达到很好的视觉冲击。而如果在使用长焦,例如将焦距调整到200mm后,则可以拍摄到更远,这样拍摄的对象就越多,能将远处的东西通过镜头而放大,小鸟啊,动物啊,不能靠近拍摄的尽收眼底,这就是长焦的优势。
对于变焦的范围搞清楚了,但更会忽视因为镜头的素质而影响成像的好坏。说一下笔者碰到过的数码相机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吧,例如某款小型10X数码相机,因为体积小、镜头轻,而受到欢迎,但成像质量呢?在经过拍摄后发现,成像色散(紫边)非常严重,为什么呢?很明白啊,镜头问题,由于镜片组使用少,加上有可能是非玻璃镜片(聚酯),使得整机非常轻,价格又便宜,那么这么做不是在另一方面来说10X就是浪费呢?确实,如果作为是你来说,与其拥有这样成像质量差的10X还不如拥有成像质量好的3X呢!
考虑之三:操控的重要性
“P(PHOTO)出相机手,必先利其身”,这句话说的是,要得到好的照片,操作的简便快捷,拿在手上舒适,这些都有利于拍照后的照片质量。
很多专业的35mm胶片传统相机的握手部分非常舒服,大家都称为手柄,所以扩展到现在的数码相机上,拥有手柄对于拿紧数码相机更为顺手。不要小看这手柄,如果长时间拿着数码相机拍摄而没有握手会影响其后的拍摄稳定性,因此手柄也成为对相机操控的一个考核对象。
很多数码相机都通过拨盘来调整切换P(程序自动曝光)、A(光圈优先曝光)、S(快门优先曝光)、M(全手动曝光)模式,还有回放PLAY、参数设置等SETUP,这些切换都方便吗?在这里我要说的是CANON的某些款式拨盘的功能涵盖了所有的拍摄模式,不但有上面所说的,更有一些特定的情景模式,这无非给拍照带来了更大的方便。如果在拍摄时能快速切换模式而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这就是拍照的成功之所在,因此这些简单的拨盘给拍摄带来了众多的方便。
考虑之四:存储照片还是问题吗?
有了大像素的数码相机,存储也是一个问题,存储卡是否贵?容量是否大呢?
目前主流的只有CompactFlash(CF卡)、SmartMedia(SM卡)、MemoryStick(MS卡)三种,前者最大单张容量达到1GB,而后两者最大单张容量只有128MB。CF卡分TYPE I与TYPE II,而我们所说的IBM Microdirve(小硬盘),最大容量达到1GB也属于CF TYPE II的范畴。因此,你所要选择的数码相机到底支持那个存储介质,对你最终存放照片的量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在需要长时间拍摄,数码大增的情况下,大容量的储存卡不容忽视。当然,如果你自己拥有笔记本电脑,也愿意在拍照时背着的话,在相机内的存储卡使用完后又不厌其烦地下载到电脑上后,则大容量存储卡对你来说是浪费,反之则需要充分考虑。
考虑之五:配件周边等是否齐全
电池啊,读卡器啊,滤光镜啊,都是这一范畴里,这些也多少对拍摄带来影响。
先说对数码相机拍摄至关重要的电池,电池分2种,一种主要是镍氢电池,另一种则是锂电池。由于大多数码相机耗电都比较厉害,不同的相机所支持的电池也有所不同,镍氢电池的购买成本便宜,因需要较大的电流,所以一般都选择1300mAh以上的可充电镍氢电池;而锂电池因为是专用的,在电量上的优势比AA电池大多了,拍摄间也更长,但价格较贵!因此在选购的时候也要考虑进去,各有各的特点。
读卡器其实对于行货的数码相机是多余的,一般行货数码相机均有USB线,通过USB下载照片,但水货则无,需要购买USB读卡器。很多朋友在存储卡达到一定量时(特别是用IBM 小硬盘),则可以通过USB读卡器加上储存卡,而在不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达到移动存储的效果。
滤光镜也是现今数码相机的一个重要外设,通过滤光镜可以达到不同效果,例如UV镜,可以保护镜头,也可以控制紫外线,偏正镜可以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如玻璃、水。一些较高级的数码相机都拥有标准的滤镜接口,如49mm、58mm等,而有一些是需要通过购买转接环来接这些滤镜,第3部分则什么都不能接。
看了上面对相机的参数等的评价,你是否心里有数,到底是选择什么样的数码相机呢?笔者始终觉得一分价钱一分货,拥有好的配置,也就要付出高的价格,各自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选择一款心仪的数码相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