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转帖 东北人对赵本山永远心存感激 [打印本页]
作者: 105757144 时间: 2004-6-30 09:33
标题: 转帖 东北人对赵本山永远心存感激
东北人对赵本山永远心存感激
赵本山是一个诞生于辽北山乡的农民艺术家。正是他把小品这种根植于东北地区,为东北所特有的文化艺术样式,带到了北京,带向了全国,并以其浓郁的东北韵味,送笑声送给了全国亿万观众。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每到冬季,漫天大雪,一下就是半年。漫漫冬日中,人们只能象猫一样坐在土炕上,躲在火盆旁、唱唱"二人转",讲讲故事、说说笑话,度过漫漫长夜。也正是在这漫漫长夜的煎熬中,形成了这门固有的在悲凉、凄苦中寻求欢乐的艺术。是姜昆在1987年,因在辽宁铁岭看到了赵本山的一场演出,发现了他,并极力向中国电视台推荐他。从此全国人民才知道了赵本山,赵本山也用自己的天赋,把那种形成于东北炕头上的,能够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的艺术推向了全国。赵本山对小品艺术的形成,对二人转的振兴和推广,是历史铸就的。历史给他提供了这样的机遇和条件,他也便用自己的天赋把自己定格在了历史,谁想用一叶障木,重塑典型,改变历史,怕是都已为时晚矣。
西方艺术中有一个叫做“接受美学”的。他是以观众的被接受状态为标准,来度量一门艺术和艺术家表演水平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电视节目好坏的标准,应是收视率,这比任何奖项都重要。春节晚会那天,无论对演员还是对观众,都有着一个残酷的,接受与不被接受的考验。赵本山以自己的艺术,长达十余年地出现在这一舞台上,这本身就创造了一个表演艺术上的奇迹。这奇迹里面不仅有对他艺术的肯定,也有对他人格的认可。正如余秋雨所说:“如果你不承认赵本山,就是在说,中国几亿观众那天晚上快乐错了。”
赵本山是农民艺术家,扶持并与他一起成长的潘长江、范伟、高秀敏也都是农民艺术家。甚至连那幕后的创作家崔凯、张超、张惠中、何庆魁、李春明、乔杰 也大部分原本就是农民。正因为他们是农民,才更熟悉这里的农村、这块带有温热的黑土地。他们的创作才能够根据赵本山等演员的特长,量身定做;他们的表演也才能天衣无缝。赵本山曾在不同场合说过“没有江昆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这些台前幕后人的支持也没有我赵本山的今天。”这是实话实说,也是赵本山永不忘本的农民天性,是他厚道人格的体现。
农民,自然是没有念过大学的,所以说错话、办错事的时候也就常会有,赵本山自然也不能例外。不过据说,念过大学的人,有时也还是会说错话、办错事的。这样看来,赵本山说错话的时候就多矣。然则,对艺术和艺术家表演的裁判,却不属于说错话之列。因为那是来源于他对自己表演经验的总结,而这总结却是没有参加过表演的人,所无法领会的。当然也有一些是来源于农民对表演艺术理论的自学,而这自学的心得,却是没有表演实践,甚或没有表演过小品和二人转的人所永远不可能知道的。
中国人中现在很有一些人,愿意寻求一些舞台人物的短处,以平衡自己的心态,彰显自己的强势。他们之所以选择舞台人物,也是一种可怜的无奈。因为对于政治,他们感到心慌;对于体育,他们缺少体力;对于图画和器乐,他们缺少功力。惟有舞台上的人物,说说笑笑,唱唱闹闹,换了谁都好使,又正钱,又体面,也便跃跃欲试了。
一个民族的悲哀,也常常表现于谁也不服谁中。缺乏激情、缺乏崇拜,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整天生活在嫉妒或拉人下水的恶念中,这样的民族、这样的人,要能有出息就怪了。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超长,常常来源于一种天赋,而这天赋是学历所永远无法获得的。教体育的教授,未见起能拿奥运金牌;中文教授,未见起能写出好剧本;戏剧教授,未见起能演小品。土木建筑系的大学生,也不一定就是好木匠。
二人转不是谁家的二人转,赵本山不过是以一己之力,把他推向了全国,但他毕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专长,正是这些文化的集中,才形成了中华文明。珍惜并扶持好每一种区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做的,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的事。对于一种艺术,你不愿意看,可以不看,没有人非强迫你看不可。但你无权用自己的好恶来衡量这门艺术,更不可以无端的,甚或心怀叵测的诋毁。
前些时候,在铁岭召开了全国第二次赵本山小品艺术研讨会。会上,余秋雨先生给予了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以极高的评价:“好多艺术家都是由民间产生,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他在刚刚出名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感觉。我真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文化名人,由每一个文化的起点出发,不断地提升、提升,然后他和他生活的那块土地上的文化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中国人都象余秋雨这样保护和推崇中华文化,那么中国人将会以怎样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现在的中国,京剧冷落,评剧以及很多地方剧种生存维艰,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思索了,再不要做那些令亲者痛仇者快的相互诋毁、攻讦的事了。现在的一些中国人,已经愚蠢到了好坏不分,凡外国的都视为高雅的地步了。人家的一个地区风情的表演,就能把他刺激得如痴如狂;那音乐剧本就是一个用来普及歌剧的闹剧,我们却仍掉了多少年形成的歌剧欣赏习惯,视音乐剧为高雅,大肆引进。大概除了疯牛节、斗牛一类外,我们都已经顶礼膜拜过了。
是中国人吗?如是,就请爱这片土地,这里的艺术和这里的艺术家吧!外国的再好,那是人家的,你想成为世界公民,人家根本就不认可。美国如果要臣服于恐怖主义,大概恐怖主义也就没有了,但是那是不可能的,除了世界公认,美国为王。
批评和帮助本就是好事,只要心怀善良,意在完善,都应欢迎和接纳。但如别有用心,意在内战,可就不好了。谁都不可能是救世主,但谁也不可能是羔羊。对赵本山,我们永远心存感激。
作者: 105757144 时间: 2004-6-30 09:40
没人顶 我自己顶
作者: 行业聚集 时间: 2004-6-30 09:59
我顶。赵本山,有意思,这几天电视那个马大帅逗死了。
作者: delon 时间: 2004-6-30 10:03
都不容易。。。
作者: 听雨岩 时间: 2004-6-30 10:04
不爱看他的作品!
作者: tongyi 时间: 2004-6-30 10:05
我也是很久没看了
作者: 105757144 时间: 2004-6-30 10:17
以下是引用听雨岩在2004-6-30 10:04:00的发言:
不爱看他的作品!
兄弟你看春节晚会吗? 你看春节晚会的时候会最期待谁的节目呢?
作者: sonnerregen 时间: 2004-6-30 10:30
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学习,需要我们借鉴,更需要我们吸纳,同时我们自己的曲种文化更需要我们有人来传承。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听京剧的(前两天刚刚从音像店买了一套京剧经典MTV,满心欢喜的拿回家里听,谁知道TNND上面写这的明明是MTV却变成了卡拉OK,只有音乐和字幕却没有唱腔,小票又被我撕掉了,无法退换,郁闷!哎:)
作者: 软盘 时间: 2004-6-30 14:09
就是!~
这么好的文章!`我定`1~
作者: yy0929 时间: 2004-6-30 14:28
觉得老赵还不错啊,至少有不少能让人记住的作品
作者: zjx_2004 时间: 2004-6-30 15:35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em01.gif)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