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六类施工难度高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织万缕
时间:
2004-6-16 15:14
标题:
六类施工难度高
六类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可提供高于超五类2.5倍的高速带宽,在100MHz时高于超五类300%的ACR值。在施工安装方面,六类比超五类难度也要大很多。六类布线系统的施工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要求的规范去执行。不合理的管线敷设,不规范的安装步骤,不到位的管理体制,都会对六类布线的测试结果(包括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带来影响,而且有些会成为难以修复的故障,甚至只能重新敷设一条链路来更替。
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施工前,必须仔细查阅其他专业的施工图纸,尤其是土建结构施工图、水、电、通风施工图。因为水平路由的长短将会对系统的等级有一定的影响,而土建结构施工图、水、电、通风施工图对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线路由的走向影响最大。可利用AutoCAD绘出三维大样图,在大样图上注明其它专业管路的走向、标高以及各种管路的规格型号,制定出最优敷设管路的施工方案,满足管线路由最短,便于安装的要求。
目前水平布线有三种方法:钢管暗敷设法、吊顶内走线槽,线槽至信息点之间采用钢管连接方法、地面线槽暗敷设法,其中地面线槽暗敷设法适用于较高档的智能大厦。大厦内布置的信息点密集、大开间需要打隔断的办公场所,它的特点是投资比较大,工艺要求高,施工比较困难。
良好的安装质量,可以使水平布线子系统在其工作周期内,始终保证良好工作状态和稳定的工作性能,尤其对于高性能的通信线缆和光纤,安装质量的好坏对系统的开通影响尤其显著,因此笔者认为在安装线缆中,要严格遵守EIA/TIA569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所选用的线缆、信息插座、跳线、连接线等部件,必须与选择的类型一致,如选用5类标准,则线缆、信息插座、跳线、连接线等部件必须为5类;如系统采用屏蔽措施,则系统选用的所有部件均为屏蔽部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屏蔽效果,达到整个系统的设计性能指标。
作者:
千织万缕
时间:
2004-6-16 15:14
地面金属线槽施工技术
地面金属线槽布线是为了适用智能大厦弱电系统日趋复杂,出线口位置变化不定,而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布线方式。地面金属线槽分为单槽、双槽、三槽和四槽,规格有50×25、70×25、100×25、125×25。地面金属线槽敷设时,电气专业应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结合施工图出线口的位置,线槽的走向,确定分线盒的位置。线槽在交叉、转弯或分支处应设置分线盒,线槽的长度超过6米时,应加分线盒。设备间配线架、集线器、配电箱等设备引至线槽的线路,用终端变形连接器与线槽连接。线槽每隔2米处设置固定支架和调整支撑,并与钢筋连接防止移位。线槽的保护层应达到35mm以上,线槽连接完后应进行整体调整,请采用测量工具进行复核,严禁地面线槽超高。连接器、分线盒、线槽接口处应用密封条粘贴好,防止砂浆渗入腐蚀线槽内壁。在连接线槽过程中,出线口、分线盒应加防水保护盖,待底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0%时,取下保护盖换上标识盖。施工中,应用钢锉对金属线槽的毛刺锉平,否则会划伤双绞线的外皮,使系统的抗干扰性、数据保密性、数据传输速度降低,甚至导致系统不能顺利开通。
线缆的敷设
水平布线子系统要求在90m的距离范围内,这个距离范围是指从楼层接线间的配线架到工作区的信息点的实际长度。与水平布线子系统有关的其它线缆,包括配线架上的跳线和工作区的连线总共不应超过90m。一般要求跳线长度小于6m,信息连线长度小于3m。
由于地面内暗敷金属线槽,所以它的散热条件比明敷线槽效果好。控制、信号线路为非载流线缆,不存在因散热效果不好而使线缆损坏的问题。因此双绞线缆在线槽内的填充率可达到线槽截面的50%。同一回路的所有双绞线缆可在同一线槽内敷设。强、弱电线缆应分槽敷设,两种线路交叉处应设置有屏蔽分线板的分线盒。线缆不得有接头,接头应在分线盒或线槽出线盒内处理。
配线子系统电缆在地板下的安装方式,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地板下桥架布线法、蜂窝状地板布线法、高架(活动)地板布线法、地板下管道布线法等四种安装方式。配线子系统电缆宜穿钢管或沿金属电缆桥架敷设,并应选择最短捷的路径。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电缆孔、管道、电缆竖井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宜采用电缆孔方式。水平通道可选择管道方式或电缆桥架方式。
一根管子宜穿设一条综合布线电缆。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 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 40%~50%。管内穿放4对对绞电缆时,截面利用率宜为25%~30%。
允许综合布线电缆、电缆电视电缆,火灾报警电缆,监控系统电缆合用金属电缆桥架,但与电缆电视电缆宜用金属隔板分开。
建筑物内暗配线一般可采用金属配线材料或塑料管。由于金属的配线材料有屏蔽作用,与强电(220V以上)管线平行或交叉可以减少隔距要求,因此是首推方式。
作者:
千织万缕
时间:
2004-6-16 15:15
设备间
1.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设备间应处于干线综合体的最佳网络中间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的相互间隔宜≤15m;设备间的位置应便于接地装置的安装;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 10℃~27℃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 30%~80%。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防盗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设备间内所有设备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其中包括:程控数字用户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整个建筑物用的交接设备等。
2.设备间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设备间的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适用。容量较大的机房可以结合空调下送风、机架间走缆和防静电等要求,设置活动地板。
3.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SO2、 H2S、 NH3、 NO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灰尘粒子应是不导电的,非铁磁性和非腐蚀性的)。
4.至少应为设备间提供离地板2.55m高度的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2.lm,门宽应大于90cm,地板的等效均布负载应大于5kN/m2。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漆。
5.设备间的一般照明,最低照度标准应为150IX,规定照度的被照面,水平面照度指距地面0.8m处,垂直面照度指距地面1.4m处的规定。
交接间
1.确定干线通道和交接间的数目,应从所服务的可用楼层空间来考虑。如果在给定楼层所要服务的信息插座都在75m范围以内,宜采用单干线接线系统。凡超出这一范围的,可采用双通道或多个通道的干线系统,也可采用经过分支电缆与干线交接间相连接的二级交接间。
2.干线交接间兼作设备间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干线交接间的面积可按7~8倍配线柜占地面积考虑。
3.配线设备靠墙安装干线交接间的面积为1.8m2时(1.2m×1.5m)可容纳端接200个工作区所需的连接硬件和其它设备。
作者:
千织万缕
时间:
2004-6-16 15:16
接地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保证有优良好的接地系统,可单独设置接地体,接地电阻≤4Ω;采用联合
接地体时,接地电阻≤1Ω。综合布线系统所用屏蔽层必须保持连续性,并保证线缆的相对位置不变,屏蔽层的配线设备端应接地。
采用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时?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端必须良好接地?用户端?终端设备?视具体情况接地?两端的接地应连接至同一接地体。若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源差不应大于1vr.m.s?有效值?
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采用适当截面的铜导线单独布线至接地体?也可采用竖井内集中用铜排或粗铜线引到接地体?导线或铜导体的截面应符合标准。接地导线应接成树状结构的接地网?避免构成直流环路。
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工作站的外壳接地应单独布线连接至接地体?一个办公室的几个工作站可合用同一条接地导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铜导线。屏蔽线缆屏蔽层接地两端测量链路屏蔽线、屏蔽层与两端接地电流差≤5v。
作者:
千织万缕
时间:
2004-6-16 15:16
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内部容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影响时必须采用保护器。在下述的任何一种情况下线路均属于处在危险环境之中均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
1.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
2.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源线路碰地;
3.地电势上升到 250V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
4.交流50Hz感应电压超过250V。
5.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宜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
6.过流保护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
7.在易燃的区域或大楼竖井内布放的光缆或铜缆必须有阻燃护套;当这些缆线被布放在不可燃管道里或者每层楼都采用了隔火措施时则可以没有阻燃护套。
综合布线系统有源设备的正极或外壳电缆屏蔽层及连通接地线均应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如同层有避雷带及均压网高于30m时每层都设置时应与此相接使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
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布放电缆或光缆宜采用防火和防毒的电缆;相邻的设备问应采用阻燃型配线设备。对于穿钢管的电缆或光缆可采用普通外护套。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网络应防止由射频产生的电磁污染影响周围其它网络的正常运行。
六类施工注意事项
1.由于六类线缆的外径要比一般的五类线粗,为了避免线缆的缠绕(特别是在弯头处),在管线敷设时一定要注意管径的填充度,一般内径20mm的线管以放2根六类线为宜。
2.严格遵守线槽的施工规范,保证合适的线缆弯曲半径。上下左右绕过其他线槽时,转弯坡度要平缓,重点注意两端线缆下垂受力后是否还能在不压损线缆的前提下盖上盖板。
3.放线过程中主要是注意对拉力的控制,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应把卷轴套在自制的拉线杆上,放线端应从卷轴箱内预拉出一部分线缆,以供在管线另一端抽取,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
4.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整理和保护好,盘线时要顺着原来的旋转方向,线圈直径不要太小,用线卡固定在线槽、吊顶上或纸箱内,做好标注。
5.在整理、绑扎、安置线缆时,冗余线缆不要太长,不要让线缆叠加受力,线圈顺势盘整,固定扎绳不要勒得过紧。
6.在整个施工期间,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各工种要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在其他后续工种开始前应完成本工种的施工任务。
作者:
艾米
时间:
2004-6-16 15:31
<P>谢谢千织</P><P>很全了</P>
作者:
布现
时间:
2004-6-16 16:40
<P>good</P>
作者:
chinaguard
时间:
2004-6-16 18:04
非常全面,辛苦了!
作者:
yudianvs
时间:
2004-6-16 19:26
作者:
thinking
时间:
2004-6-17 09:59
<P>够专业,够全面的。</P><P>谢谢</P>
作者:
郝雯(郑州)
时间:
2004-6-17 16:46
.............
作者:
jerryliu
时间:
2004-6-18 10:08
<P>很好,谢谢,多多交流,共同进步!!</P>
作者:
开关
时间:
2004-6-18 10:24
多谢!辛苦了!
作者:
xnlf8
时间:
2004-6-18 14:15
好文
作者:
萧逸岚
时间:
2004-6-18 15:07
太好了,正需要这个,太感谢!辛苦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15:09:54编辑过]
作者:
stephenlq
时间:
2004-6-18 15:23
弓虽,我顶。
作者:
chencong0629
时间:
2004-6-18 15:49
辛苦了 谢谢!
作者:
lzjinsuily
时间:
2004-6-18 16:25
<P>说得不错,我才写成了移动公司的六类布线系统。</P>
作者:
yicn
时间:
2004-6-19 12:20
很全面啊....不错,顶
作者:
hjf12345
时间:
2005-8-11 14:24
很好,谢谢
作者:
小袁
时间:
2005-8-11 19:19
<P>各位:我们公司以前用了很多杂牌子的线,但是结果都不令人满意,不知道大家都用什么牌子?推荐一下,要保证品质哦!!!谢谢!!!!</P>
作者:
朋友168
时间:
2005-8-12 09:21
<P>讲的太好了,交个朋友,以后咱们多多交流!共同学习!、</P><P>请多指教!</P>
作者:
yanchun
时间:
2005-8-28 21:59
谢谢
作者:
pearlcn
时间:
2005-8-31 07:46
很有用的
作者:
westsun
时间:
2005-8-31 10:51
写得很全面,谢谢。
作者:
benjamin0100
时间:
2005-8-31 10:57
长知识,谢谢
作者:
泡泡熊
时间:
2005-8-31 13:42
作者:
xia
时间:
2005-8-31 14:02
<P>好,谢了</P>
作者:
lkyaya
时间:
2005-9-8 12:17
我也要学习一下。
作者:
lkyaya
时间:
2005-9-8 12:23
我们用的是安普的六类UTP。
作者:
wjt2005
时间:
2005-9-8 16:25
谢谢,楼主
作者:
hhong
时间:
2005-9-12 20:40
天,我汗!
作者:
m65
时间:
2005-9-12 23:20
<P>上半年做过AVAYA的六类线.</P><P>比超五类难做多了,测试是很多问题.</P>
作者:
bjshaochun
时间:
2005-9-13 01:19
不错,细致全面!顶1个
作者:
fiire
时间:
2005-10-11 14:21
<P>好帖,辛苦楼主了</P>
作者:
Max-Alex
时间:
2005-10-12 13:25
泛达的6类不错,免打,厂方保证可以反复链接10次以上
作者:
0573yuguigui
时间:
2005-10-12 13:52
楼住的东西比书上更细,很实用,顶一下
作者:
lovezzy0
时间:
2005-11-15 08:50
顶上去
作者:
烛光
时间:
2005-11-15 23:43
<P>楼主讲解的很全面,帮顶~谢谢</P>
作者:
E时代男孩
时间:
2005-11-16 09:39
<P>好,谢谢提供!</P>
作者:
E时代男孩
时间:
2005-11-16 09:39
<P>好,谢谢提供!</P>
作者:
51444855
时间:
2005-11-16 10:04
非常辛苦!在布线系统中更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往往在施工中为了省钱省事而被忽略!希望大家注意,共同努力把我们布线的市场规范!
作者:
swjtuhzy
时间:
2005-12-23 13:19
作者:
zhaoyuxin
时间:
2005-12-24 21:51
<P>很好的理论性文章,可以在现实工程中很难很好的做到</P>
作者:
cszcsz1357
时间:
2007-5-24 22:20
<p> 谢班主无私奉献!!</p><p></p>
作者:
wangr317
时间:
2009-3-30 13:56
谢了
作者:
月无极
时间:
2009-4-7 11:32
六类布线别的感觉没有,就是贵
作者:
亚洲小黑猪
时间:
2009-4-8 20:13
支持,顶
作者:
cwgmaster
时间:
2009-4-12 14:42
谢谢,LZ
作者:
aman20
时间:
2009-4-12 15:51
向前辈学习
作者:
gtl982
时间:
2009-4-12 17:21
学习中
作者:
youlingtianshi
时间:
2009-4-13 00:06
受益匪浅
作者:
haoqiu
时间:
2009-4-13 09:47
<p>很好!谢谢!</p>
<p>强烈推荐</p>
作者:
yejun
时间:
2009-4-16 14:22
感谢分享
作者:
suzhouchrui2006
时间:
2009-4-16 15:21
2
作者:
zhanl_y
时间:
2009-4-16 15:31
谢斑竹!六类的不同确实要细细掌握。。。
作者:
xiewuyang521
时间:
2009-4-16 20:11
<p>
<a href="mailto:xiewuyang@sina.com"></a></p>
作者:
ztj6789
时间:
2009-4-16 23:08
要是举例说明 就是精华中的精华
作者:
yyg2300
时间:
2009-4-17 17:48
<p>hao </p>
<p> </p>
<p> </p>
<p> </p>
作者:
vipml
时间:
2009-4-17 17:49
谢谢楼主的分享,支持楼主
作者:
tinsentian
时间:
2009-4-17 21:41
又学习了
作者:
bulefox1215
时间:
2009-4-20 20:15
很好,好资料。。。
作者:
zmkmxyz
时间:
2009-4-21 11:59
<p>支持</p>
<p>学习了</p>
<p> </p>
作者:
jeff74
时间:
2009-4-21 15:50
受用了,实际的经验最靠得住。
作者:
freee
时间:
2009-4-26 15:36
强悍
作者:
andysun
时间:
2009-4-26 16:30
专业啊,顶顶
作者:
网线侠客
时间:
2009-4-29 11:38
六类布线是趋势,所以观注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