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转发是整个系统的视音频数据和通讯命令的中转枢纽,同时可以完成数据集中存储功能。将多个流媒体服务器进行级联,可构建复杂的分布式网络应用。中转是用来跨网应用,通过对流媒体的请求转发和管理,使其处于树型模型任意位置的流媒体服务节点,即使不在一个网段,获得指定授权的客户端仍然可以访问并获得该服务器服务点上的数据。
流媒体转发功能概念
主要是在前端获取一次数据,后端多个用户共享前端数据的功能,此功能可以解决前端带宽的压力问题,并且解决了前端设备多次访问相应硬件设备处理不了的硬件瓶颈问题,并且数字矩阵流媒体转发功能是实时转发,不存在延时问题,即收到数据即刻进行转发,使得网络转发、网络解码上电视器延时小于1秒;而非一般平台软件所采用的文件流媒体,延时比较大,一般在4秒以上。今天小编就流媒体转发功能这块做个简单的分享:
流媒体转发是IP监控里最常用的功能,我们一般了解的是它在一对多转发方面的功能,但为什么会在稍大一点的系统就必须用到流媒体,其重要的原因是IP监控设备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局限。
IP设备最常用的芯片是DSP,因为其能完成高运算能力要求的图像压缩计算,但正因为如此,其在网络传输方面是非常薄弱的。如果是DVR,通过MIPS等芯片进行处理,这个瓶颈就更为明显,因为这个芯片要负责通过PCI总线从DSP取到视频流,并同时负责录像存储,那么在网络方面的资源就非常少了,不仅从芯片本身的功能,或是嵌入式设备上程序表达空间的局限,或是从1000M网络技术的消化难度,都对IP编码设备形成了难以突破的屏障。 按海康的硬盘录像机而言,它的总会话资源是24路,单路最多访问是6个,即最多可以实现第一个用户预览全部16路视频,第二个则最多只能预览8路视频,或是6个用户,同时访问其中某4路视频。另一个重要局限是它的总带宽资源是25Mbps,这个局限在D1画质的情况尤为明显,也就是说DS8016HF最多每路只能达到1.28Mbps,而且没法向第二个用户提供任何视频了。从技术的角度,海康能达到这个水平已属不易,相信国内IP监控厂家在通讯方面少有能与海康匹敌,但从用户的角度特别是大规模的网络监控系统里,这是IP编码设备未能形成燎原之势的重要因素。
通过市场力量的推动,电影/广播系统里的流媒体被引入到安防行业里,流媒体一对多转发成为了这个问题的救星,许多大公司都推出了类似的技术服务。但好景不长,源于电影/广播系统里的流媒体属于文件型流,经转发后的延时平均在4秒左右。这在网络电影等行业里是可以接受的,即便是现场转播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习惯了模拟视频全实时效果的安防行业,非常难以接受这个条件。特别是通过网络对球机进行控制后,谁也不能接受4秒针以后才开始动。
近些年经过业内一些IP监控厂家的潜心研究,引入了移动多媒体交换机的核心即实时流媒体(Realtime Stream)技术,实现了大容量网络视频数据的实时转发,达到了移动级在600毫秒以内的行业要求标准,同时也实现了PTZ的一对多控制、报警信号的一对多广播。直到实时流媒体技术的引入,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安防行业的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