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针对大家可能对六类线缆还有种种疑惑,小谈一下啦
[打印本页]
作者:
hnyylm
时间:
2003-10-23 09:50
标题:
针对大家可能对六类线缆还有种种疑惑,小谈一下啦
隔离构件和粗导体是6类线缆的标志吗?
在过去10年中,满足高带宽应用需要的布线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带宽已从最初10MHz发展到今天的250MHz。2002年6月,TIA/EIA组织最终核准了6类布线标准,将所有厂商的布线产品实现标准化,而网络设备制造商也将保证它们的设备在6类布线上高速运行。应该说,6类系统的推出为从真正意义上跨入千兆网络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疑惑。
6类线缆的独特结构
当6类标准还没有最终定论的时候,各厂家的6类线缆已经在市场上开始流通了,大家惊异地发现,6类技术采用的是与以往超5类技术完全不同的线缆结构。尽管6类线缆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4对线缆,但是,它与超5类线缆完全不同。6类线缆一般由稍粗一些的线缆构成(通常6类线缆的导体直径为23AWG、即0.55mm左右,而超5类线缆的导体直径为24AWG、即0.50mm左右),以支持更高的网络传输带宽,而且当时的6类线缆在线缆护套中包含“十”字隔离构件,用来隔离不同的线缆对,通过此工艺来减少串音干扰。
这些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6类线缆具有比超5类线缆高得多的传输性能,也使其外部直径比超5类线缆粗10%甚至更多,给设计、施工和6类系统的普及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5年前,最早6类系统的施工人员都会向设计人员抱怨:“配管太小了,根本穿不进去。”而设计人员也会很委屈地说:“我都是按标准设计的啊。”后来大家才知道,是“粗”线缆惹的祸,让设计人员猝不及防。再者,线缆加粗也给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平均施工的人工增加30%左右。还有,粗线缆和“十”字隔离构件都大大增加了线缆制造的成本,使得当时的6类缆价格足以使所有人“大吃一惊”。
由于上述原因,厂家开始对6类线缆结构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把“十”字隔离构件改成“一” 字隔离构件、或者取消隔离构件;把23AWG改成24AWG等等。一时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结构的6类线缆。
一定要隔离构件和粗导体吗?
当许多种不同结构的6类线缆同时出现在面前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究竟什么样结构的线缆才是真正的6类线缆?
虽然最初的6类线缆的结构设计为大家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先入为主的概念使得许多用户、设计和施工人员认为6类线缆就必须拥有隔离构件,必须是粗导体。一定是这样吗?让我们看看标准怎么说:全球最权威的ANSI/TIA/EIA-568-B.2-1的“6.1.1水平线缆”章节对线缆的结构定义如下“……线缆应由22到24线规热塑性塑料绝缘的实心导线,组成4组单独绞合的线对,并由热塑性塑料外皮包裹而构成……”。
不难看出,标准并未规定6类线缆必须要有隔离构件和粗导体,只要传输性能符合标准中的新规定(ANSI/TIA/EIA-568-B.2-1)即可。当然最好能够通过ETL的第三方认证测试。总之,尽管布线厂商采用不同的制造工艺制造6类线缆,但是殊途同归,最后必须满足6类标准规定性能要求。
那么,没有隔离构件、细导体的6类线缆优势何在?首先,由于制造成本的降低,这种6类线缆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重量较轻施工方便;还有线径较细更适合于高密度的应用。不过,由于没有隔离构件、细导体的6类线缆需要更严格的制造工艺,所以能提供的厂家不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30 10:07:58编辑过]
作者:
sunnywf11
时间:
2003-10-23 11:44
看看
作者:
wt251
时间:
2003-10-23 11:45
看看
作者:
hsnn
时间:
2003-10-23 11:59
gao shizaishigao
作者:
yaosl
时间:
2003-10-23 17:48
看看!为什么要恢复才能看!
作者:
线虫子
时间:
2003-10-23 18:05
看看
作者:
okmouse
时间:
2003-10-23 19:09
其实只要电气性能达到cat6的要求,无论加不加填充都可以。 只要性能达到,不加更好,因为线径可以做的小
作者:
fnet
时间:
2003-10-23 19:19
好的。交流
作者:
wmj2003
时间:
2003-10-23 20:57
嘿嘿
作者:
isee
时间:
2003-10-23 21:06
ok
作者:
cqg6885
时间:
2003-10-24 08:36
好
作者:
Jlupa
时间:
2003-10-24 08:39
看看
作者:
chb
时间:
2003-10-24 08:53
kan
作者:
zyczj
时间:
2003-10-24 08:57
see see
作者:
hope10001
时间:
2003-10-24 10:45
看看再说
作者:
cherryguo
时间:
2003-10-24 11:21
谢谢
作者:
Xmomoko
时间:
2003-10-24 11:45
呵呵,高手啊!
作者:
swtsg2002
时间:
2003-10-24 12:01
是这篇吗?
作者:
goxgnet
时间:
2003-10-24 16:00
ding
作者:
腊肠
时间:
2003-10-24 16:15
看看呵呵
作者:
lcx16926
时间:
2003-10-24 16:34
看看
作者:
lwlw007
时间:
2003-10-24 17:48
让我看一下吧!
作者:
aini1998
时间:
2003-10-24 17:53
好东西我要看
作者:
warcraftii
时间:
2003-10-24 17:56
12312321
作者:
lijunxyz
时间:
2003-10-24 22:44
ok
作者:
catter
时间:
2003-10-25 00:15
看吧
作者:
hao145
时间:
2003-10-25 09:01
ok!
作者:
helen
时间:
2003-10-25 09:45
1
作者:
gary_0
时间:
2003-10-25 10:06
看看
作者:
rickiller
时间:
2003-10-25 14:34
不知道6类什么时候能取代超5
作者:
yuhui9
时间:
2003-10-25 14:54
看看再說!:)
作者:
matrowang
时间:
2003-10-26 14:29
sss
作者:
zq23
时间:
2003-10-26 15:37
hi
作者:
1qaz
时间:
2003-10-26 19:15
kankan
作者:
hufangyuan
时间:
2003-10-26 20:17
kankan
作者:
jasonju
时间:
2003-10-26 21:26
hi
作者:
pxu
时间:
2003-10-26 21:45
看看
作者:
matrowang
时间:
2003-10-26 21:55
kan
作者:
coolkage
时间:
2003-10-26 22:08
l.ook
作者:
bigstone
时间:
2003-10-26 23:23
tt
作者:
CHINAIRON
时间:
2003-10-27 09:09
hao
作者:
悠扬
时间:
2003-10-27 09:38
kankan
作者:
Gallant
时间:
2003-10-27 12:14
24AWG 和没有隔离的制造成本其实是比有隔离和23AWG高的。因为这只能降低物料成本,但在开发、质管和生产技术上的要求都高很多,要不所有生产厂家都生产24AWG 和没有隔离的6类线了。
现在只有IBDN 能生产没有隔离的24AWG 和AVAYA生产的一字隔离。
作者:
汗
时间:
2003-10-27 12:47
OK
作者:
灰色日历
时间:
2003-10-27 13:28
看
作者:
guoyun888
时间:
2003-10-27 13:46
很精彩吧
作者:
maococo
时间:
2003-10-27 14:00
oooo
作者:
old_cat
时间:
2003-10-27 14:53
看看
作者:
zhuzitianxin
时间:
2003-10-27 15:38
搞什么,为什么要回复呢?
作者:
gaobox
时间:
2003-10-27 16:58
rt
作者:
laoheimao
时间:
2003-10-27 21:04
皮皮卤 14:00:44
你为什么总要跟我国不呢?你为什么总要跟我国不呢?
老黑猫 14:09:46
228632122
[↑]
皮皮卤 14:11:37
发点你们的对话看看
作者:
cxbnlfd
时间:
2003-10-28 15:14
看看
作者:
ajianmeige
时间:
2003-10-28 15:33
我也想看看!
作者:
600810
时间:
2003-10-28 21:11
OK
作者:
jiema
时间:
2003-10-29 16:11
to see
作者:
jioan24166
时间:
2003-10-29 16:14
想看看
作者:
yanyancai
时间:
2003-10-29 21:29
re
作者:
getit
时间:
2003-10-29 21:53
看看
作者:
bb163s
时间:
2003-10-29 23:16
ok
作者:
trueam
时间:
2003-10-30 09:00
看啊
作者:
大圣娶亲
时间:
2003-10-30 09:33
?
作者:
我是新兵
时间:
2003-10-30 09:54
kkl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