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六类布线安装方法要点
[打印本页]
作者:
hnyylm
时间:
2003-10-20 16:10
标题:
六类布线安装方法要点
由于在AN/NZS 3080、TIA(电信工业协会)或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六类规范中并没有详细列出任何新的安装方法,因此,几年前为五类布线规定的安装方法也适用于六类布线。但是,六类布线由于性能标准非常严格,因此,对安装质量要求更高。在六类布线中的任何安装错误或走所谓的“捷径”,都有可能导致测试勉强合格或不合格,因此,大多数制造商在产品出售时,都建议安装商严格遵守布线标准文件中规定的安装方法及随产品提供的建议方法,这也许是六类布线安装标准出台前保证布线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比如美国著名的Molex企业布线网络部多年来一直强调,其产品需由经认证的优质安装商采用优质的方法安装,它认为产品及其安装对布线系统的整体质量将产生同样的影响。那么,在六类布线安装过程中有哪些重要问题需要注意的呢?
1.电缆拉伸张力
不要超过电缆制造商规定的电缆拉伸张力。张力过大会使电缆中的线对绞距变形,严重影响电缆抑制噪音(包括近末端交扰、远端串音及其衍生物)能力以及电缆的结构化回波损耗,进而改变电缆的阻抗,损害整体回波损耗性能,影响高速局域网(如吉位以太网)的传输性能。此外,张力过大还可能导致线对散开,损坏导线。
2.电缆弯曲半径
避免电缆过度弯曲。因为这可能导致线对散开,引起阻抗不匹配及不可接受的回波损耗性能。另外,弯曲过度还会影响电缆中的线对绞距,电缆内部4个线对绞距的改变将导致噪声抑制问题。一般情况下,电缆制造商都建议,安装后的电缆弯曲半径不得低于电缆直径的8倍。对典型的六类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
在安装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电缆弯曲的区域是配线柜。大量的电缆引入配线架,为保持布线整洁,可能将某些电缆压得过紧、弯曲过度,而这种情况通常是看不见的,因而常常被疏忽,从而降低布线系统的性能。如果制造商提供了背面线缆管理设备,那么就要根据制造商的建议使用这些设备。
器件内部的电缆弯曲半径有着更加严格的限制。一般来说, 安装过程中的电缆弯曲半径是电缆直径的8倍。在实际操作中,在背面盒中的弯曲半径以50mm为宜,进线的电缆管道的最小弯曲半径是100mm。
3.电缆压缩
避免使电缆扎线带过紧而压缩电缆。在大的成捆电缆或电缆设施中最可能发生这个问题,其中成捆电缆外面的电缆会比内部的电缆承受更多的压力。压力过大会使电缆内部的绞线变形,影响其性能,一般会使回波损耗处于不合格状态。回波损耗的效应会积累起来,比如:在挂在悬挂线上的长走线电缆中,每隔300mm就要使用一条电缆扎线带,如果挂在悬挂线上的电缆长40m,那么扎线次数为134次,其中的每个过紧的电缆扎线所引起的回波损耗都会积累起来,提高总损耗。因此在使用电缆扎线带时,要特别注意扎线带使用的压力大小。扎线带的强度只要能够支撑成捆电缆即可。
较好的方法是,在使用电缆扎线对把电缆捆在一起时,不出现任何电缆护套变形的情况。这在配线柜中也非常重要,因为用户一般会扎紧电缆扎线带,以使电缆保持整洁。另外,在配线柜中,配线架背面的端接点进线操作非常困难,这也特别容易造成电缆变形。因此,某些线缆制造商如Molex公司,会在产品使用建议中提倡安装商使用挂钩和环形电缆扎线带,如Velcro 品牌的扎线带。这些设备可避免由于压缩而损坏电缆,同时也方便在成捆电缆中增加更多的电缆,拆除起来也更加容易。但是,这种布线方式容易被其他非授权人员改动。
4.电缆重量
在使用悬挂线支撑电缆时,必须考虑电缆重量。电缆的重量因制造商而异,比如Molex 企业布线网络部23 号(直径为0.6mm)六类电缆的重量大约是五类电缆的两倍,如果采用这种1m长的24条六类电缆,其重量接近1kg,而相同数量的五类或超五类电缆的重量仅0.6kg,因此,每个悬挂线支撑点每捆最多支撑24 条电缆。
5.电缆打结
在从卷轴上拉出电缆时,要注意电缆可能会打结。电缆打结,就应视为损坏,应更换电缆。因为即使弄直电缆结,损坏也已经发生,这一点可以通过对电缆的测试得到验证。尽管一个电缆结不可能导致测试不合格,但是,所有这些效应会积累在一起,当它们与电缆扎线带引起的性能下降等其他因素综合在一起时,会导致系统测试不合格。
6.成捆电缆中的电缆数量
在任意数量的电缆以很长的平行长度捆在一起时,其中具有相同绞距的不同电缆的线对电容耦合(如蓝线对到蓝线对)会导致串扰明显提高。这称为“外来串扰”,这一指标还有待布线标准的规范或精确定义。消除外来串扰不利影响的最佳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并行线缆的长度,以伪随机方式安装成捆电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在走线中使用“梳状”布线方式(以保持整洁)。把电缆捆在一起是避免不同电缆的任何两个线对在有效长度内存在平行敷设可能性的最佳方式。这一点没有捷径或其他有效方法。
7.电缆护套剥开
在电缆端接点上进行端接后,从外皮到IDC(绝缘置换连接器)之间露出的线对必须保持最小长度。剥开的护套长度越小,越有利于电缆内部的线对保持绞距,实现最有效的传输通路。在IDC 上剥开的护套过大将损害六类布线系统的近末端交扰和远端串音性能。因此,TIA 或ISO 布线标准都规定了剥开的护套长度。
8.线对散开
在线缆端接点,应使电缆中的每个线对的绞距尽可能靠近IDC。线对绞距由电缆制造商计算后确定,改变它们将给电缆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尽管ISO和TIA超五类布线标准规定了线对散开的长度(13mm),但它们没有对六类布线做出类似规定。目前的做法是遵守制造商提供的建议。在触点和环导线顺序发生错误的端接点上,增加一对绞线要比去掉一对绞线好。因为这可以保证与相关IDC对齐,使电缆内部的线对绞距保持不变,实现尽可能好的传输通路。IDC上线对散开过大将会损害六类布线系统的近末端交扰、远端串音和回波损耗性能。
9.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在五类和超五类布线中已经是个问题,在六类布线中,它更为严重。环境温度会影响电缆的传输特点,所以,应尽量避免可能遇到的高温环境,如 >60℃。如果天花板上的屋顶处于阳光直射下,就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在温度提高时,电缆的衰减会提高,其对长链路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参数勉强合格或不合格。
[此贴子已经被yokai于2003-10-20 16:50:57编辑过]
作者:
gorty
时间:
2003-10-20 16:24
一定要看看
作者:
gorty
时间:
2003-10-20 16:25
一定要看看
作者:
汗
时间:
2003-10-20 16:36
好
作者:
yokai
时间:
2003-10-20 16:51
不错,加精华,奖励!
作者:
hnyylm
时间:
2003-10-20 18:01
看了后希望大家能顶一下!
谢谢支持!
作者:
Andy_33
时间:
2003-10-20 20:27
不错,楼主,谢谢你的无私贡献。。。。。
作者:
线虫子
时间:
2003-10-20 20:58
学习中
作者:
fnet
时间:
2003-10-20 21:21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互相学习.
作者:
sstudent
时间:
2003-10-21 11:00
hao
作者:
轩辕羿
时间:
2003-10-21 16:51
多谢楼主!
作者:
pxy33002114
时间:
2003-11-10 11:36
谢谢
作者:
bbsapp
时间:
2003-11-29 13:13
不错!顶一下!
作者:
Jlupa
时间:
2003-11-29 14:00
好东西
作者:
27530
时间:
2003-11-29 22:03
好东东。受教了
作者:
tycolink
时间:
2003-11-30 10:08
不错顶一下
作者:
bunny
时间:
2003-11-30 13:27
说得不错,现在
6类布线的难度大多了,现在很多施工队不注意这些
问题。
作者:
xia
时间:
2003-11-30 18:04
不错.谢了
作者:
xhp54
时间:
2003-12-1 21:13
不错,请教一下:什么是6类线?怎么定义?(可一、二句话概括吗?)与超5类线有何区别?谢谢。
作者:
gmyrwl
时间:
2003-12-5 16: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浪天涯
时间:
2003-12-6 00:02
交流使我们走到了一起
作者:
阿闷
时间:
2003-12-10 14:53
我也顶一下吧
作者:
USA911
时间:
2003-12-10 16:04
还是满水平
作者:
棍棍
时间:
2004-2-26 13:57
好啊
作者:
i_guo
时间:
2004-2-26 15:36
不错
作者:
济南半桶水
时间:
2004-2-26 23:11
先存下来
以后细读
作者:
flash.yu
时间:
2004-2-27 14:30
首先肯定楼主,其次纠正楼主一个错误。线对解开距离标准中有规定的,超五类是小于1/2英寸(不是一英寸),六类是小于1/4英寸。
作者:
pupil
时间:
2004-2-27 15:22
楼上看得好仔细呀!
作者:
jiayunlong
时间:
2004-3-10 10:59
好东东!
作者:
datacom
时间:
2004-3-10 11:05
六类已逐步成为布线主流了,没有跟上的要快啊。
作者:
镭神
时间:
2004-3-12 09:07
长经验!
作者:
wj510
时间:
2004-3-12 10:56
好东西,值得学习。
作者:
qinchaohong
时间:
2004-4-26 08:55
hao
作者:
了欲
时间:
2004-4-26 09:25
<P>好东西,顶~~~</P>
作者:
狂狼燕子
时间:
2004-4-26 17:18
看看!
作者:
孙进兴
时间:
2004-4-27 11:11
又增加了一格能量!多谢楼主!
作者:
105757144
时间:
2004-4-27 11:20
不错 不错
作者:
chencong0629
时间:
2004-4-27 11:58
谢谢
作者:
wangkai
时间:
2004-4-27 15:35
<P>我是笨笨 但是学习可以变聪明!!</P>
作者:
tiger331
时间:
2004-4-27 16:04
作者:
smithzhang
时间:
2004-4-27 16:26
好人。 这样好的东东也能同大家共同分享。
作者:
青年近卫军
时间:
2004-4-29 09:47
顶一下!
作者:
阳光小点
时间:
2004-4-29 12:06
好
作者:
chinamoon
时间:
2004-4-30 09:23
这是一个综合布线厂商 写的CAT6布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作者:
一个人生活
时间:
2004-4-30 13:31
<P>好,值得学习!!!!实际施工中用处很大。</P>
作者:
佐太郎
时间:
2004-4-30 16:36
<P>好贴啊</P><P>慢慢看中</P>
作者:
hhui
时间:
2004-4-30 17:01
好顶一下
作者:
大风歌
时间:
2004-4-30 18:54
谁知道6类水晶头的打法呀?谢谢
作者:
轩辕羿
时间:
2004-5-2 14:14
现在的6类跳线一般都是由原厂出来的。自己做的很难达到6类标准(主要是回波损耗和近端串扰这两项)
作者:
tony-77
时间:
2004-5-3 10:07
好东东,我也顶!
作者:
songke1314
时间:
2004-5-3 19:57
<P>谢谢!</P>
作者:
sunyejun_79
时间:
2004-9-6 11:44
不错,真的很好!!
作者:
肖特
时间:
2004-9-6 18:20
好~
作者:
cznovel
时间:
2004-9-6 20:06
<P>好东西</P>
作者:
xuzhaofa
时间:
2004-9-7 14:06
ding
作者:
布线之王
时间:
2004-9-7 23:02
真不错,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
doyou
时间:
2010-2-26 19:58
<p>辛苦了,谢谢!</p>
作者:
gaoyin
时间:
2010-2-27 09:16
很好的资料
作者:
lyw588xyz
时间:
2010-8-10 11:40
<div style="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 FONT-SIZE: 9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id="textstyle_7">好东西,不错,楼主,谢谢你的无私贡献。。。。。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var reload=1;</script>
</div><br/>
作者:
huohongmei
时间:
2010-8-10 14:22
学到不少东西!
作者:
北纬三十度
时间:
2010-8-10 15:05
一定要学习学习。
作者:
coco2124
时间:
2010-8-10 15:39
好贴。
作者:
啻啻
时间:
2010-8-11 09:00
ding
作者:
tang19890214
时间:
2010-8-11 10:00
继续干起走
作者:
tang19890214
时间:
2010-8-11 10:00
好样的
作者:
brushping
时间:
2010-8-11 15:49
<div id="textstyle_28" style="FONT-SIZE: 14px;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keep-all; LINE-HEIGHT: 150%; WORD-WRAP: break-word">顶一下,赚积分</div>
作者:
brushping
时间:
2010-8-11 15:49
<div id="textstyle_28" style="FONT-SIZE: 14px;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keep-all; LINE-HEIGHT: 150%; WORD-WRAP: break-word">顶一下,赚积分</div>
作者:
lihuayudai
时间:
2010-8-12 12:00
<p>学习了</p>
<p>谢谢</p>
作者:
mobng
时间:
2010-8-12 12:17
真是好东东,多谢楼主了
作者:
wwpdog27
时间:
2010-8-12 12:34
8错,学习一下先。。。。。。。。
作者:
wang31212008
时间:
2010-8-12 17:40
好东西
作者:
西贝线缆
时间:
2010-8-12 20:14
看来楼主是个严谨的人。厉害
作者:
yuxiangdl
时间:
2011-2-21 08:53
一定要看看
作者:
nihao2010
时间:
2011-2-21 09:26
好!有用!
作者:
q446024814
时间:
2011-2-21 09:31
<p>不错啊 谢谢 受教育啊</p>
<p> </p>
作者:
q446024814
时间:
2011-2-21 09:32
不错 受教育
作者:
chenzhipeng
时间:
2011-2-21 10:13
<p>又学习到新东西啦。谢谢。。努力。。。。</p>
作者:
zhusl
时间:
2011-2-21 10:38
好东西
作者:
ytliuxin
时间:
2011-3-6 12:50
好好学习下
作者:
ytliuxin
时间:
2011-3-6 12:51
学习下
作者:
stchengs
时间:
2011-3-6 21:02
要达到这种效果,对布线工艺要求太高了。太严格。
作者:
sunliguo1016
时间:
2011-3-26 20:59
<p>学习中</p>
作者:
gonegao
时间:
2011-3-26 21:13
11111
作者:
T573284508
时间:
2011-3-27 15:43
作者:
worldbound
时间:
2011-3-28 11:39
不错,学习一下!
作者:
tugangmail
时间:
2011-3-28 11:52
<p>写得很详细,不错</p>
作者:
ncliyang
时间:
2011-3-28 20:28
<p>积分不够,想看看。</p>
作者:
ncliyang
时间:
2011-3-28 20:28
<p>积分不够,想看看。</p>
作者:
sunliguo1016
时间:
2011-3-29 08:06
学习下
作者:
qjyanggang
时间:
2011-5-18 09:19
刚好要用到,谢谢
作者:
loowen
时间:
2011-5-18 22:32
好
作者:
yangchunqi
时间:
2011-5-19 01:23
好帖
作者:
gsjk100
时间:
2011-5-19 08:32
学习
作者:
coolyao777
时间:
2011-5-19 09:42
辛苦了...
作者:
chuanchengkeji
时间:
2011-5-21 22:08
顶一个!
作者:
smmxltk
时间:
2011-5-23 16:25
值得看 顶下
作者:
feitianncd
时间:
2011-5-24 10:26
一定要看看
作者:
liwencheng1314
时间:
2011-5-24 13:05
恩赞个!
作者:
demonpig
时间:
2012-2-7 11:54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作者:
janve
时间:
2012-2-7 11:58
<p>顶。。</p>
<p> </p>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