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ID卡与IC卡的异同 [打印本页]

作者: huayu    时间: 2010-5-7 20:44
标题: ID卡与IC卡的异同
一、IC卡与ID卡定义<br/><br/>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br/><br/>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br/><br/>二、IC卡系统与ID卡系统的比较<br/><br/>1、安全性:<br/>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D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br/>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的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 <br/><br/>2、可记录性:<br/>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br/><br/>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br/><br/>3、存储容量:<br/>ID卡仅仅记录卡号;而IC卡(比如Philips mifare1卡)可以记录约1000个字符的内容。<br/><br/>4、脱机与联网运行:<br/>由于ID卡卡内无内容,故其卡片持有者的权限、系统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库的支持。而IC卡本身已记录了大量用户相关内容(卡号、用户资料、权限、消费余额等大量信息),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平台运行,实现联网与脱机自动转换的运行方式,能够达到大范围使用、少布线的需求。 <br/>5、智能化系统的维护和运行: <br/>比如:电脑发行了一张新的用户ID卡,就必须通过ID卡系统的网络,用人工方式将所有ID卡号一个个下载到各ID卡读卡控制器中,否则ID卡被作为无效卡而不能使用;若要更改用户权限,则需在每个ID卡控制器上输入有权限的ID卡号。又比如:在系统投入使用后经常要新增ID卡,则每新增一张卡或修改了某一张卡片的权限,就必需在该卡可用的所有控制器上输入该卡片号码,这就大大增加了人工操作和维护的工作量和时间。另外,如果多几个一卡通子系统,或子系统稍大一点时,系统维护管理的复杂程度将是呈几何级数增,将直接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br/>而采用IC卡的一卡通系统,IC卡发行后,卡本身就是一个数据信息载体,即使通讯网络不通,读写控制器照常实现脱机读写卡运行。若更改用户权限,可将用户的权限直接写在IC卡内,新增用户更改权限只需修改卡片即可,完全不必对各个控制器进行修改,从技术机制上避免了管理者到处更改控制器卡片使用权限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地。 <br/><br/>6、性价比:<br/>虽然ID卡片及ID卡读卡器较IC卡卡片及读卡器便宜,但从整个一卡通系统的构成(布线成本、结构组成)上看,两个系统的价格相当,而只有IC卡系统运行才能稳定、可靠,因而IC卡系统的性价比要远高于ID卡系统。<br/><br/>另外,考虑到当今各实施单位硬件环境不很成熟,系统维护人员对电脑知识不很熟悉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建立或维护一套完备的网络系统,来支持ID卡一卡通系统的24小时不断网运转。所以,满足联网和脱机运行互相适应的智能IC卡一卡通系统,是当今用户的唯一选择。<br/><br/>7、一卡通行业有两个定论:<br/>ID卡不可能做成一卡通(如上所述),ID卡不可能做消费,除非能接受其不足之处(如上下所述):<br/><br/>ID卡不能做消费的最大原因是“信用”问题。因ID卡无密钥安全认证机制,且不能写卡,所以消费数据和金额只能全部存在电脑的数据库内,而电脑是靠物管人员来管理的,从道理上及机制上完全存在作弊空间,另外,万一因电脑问题而导致消费数据崩溃,则将出现灾难性后果。<br/><br/>8、IC卡当成ID卡用的“奇怪”现象:<br/>有些ID卡设备、系统厂商,迫于IC卡的强大优势,对外也宣称它的系统可用IC卡,但其实与使用ID卡一样,仅用了IC卡公共区的卡号,并无更改其ID卡的系统结构,更不具有IC卡所拥有的密钥认证、读写的安全机制。所以从实质上推断出其仍是ID卡一卡通系统,与传统的ID卡系统相比只是更浪费资源,更具有期骗性而已,同样无法具有IC卡一卡通系统的优势,而我司的消费系统则不存在此问题。<br/><br/><font size="2">四、<font color="black">结论</font></font><br/><font size="2"></font><br/><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IC</font>卡能集成复杂的密钥认证与身份鉴别逻辑,必将取代以前的磁卡、<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ID</font>卡<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font>即感应式“磁卡”<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font>。</font><br/><font size="2"></font><br/><font size="2">由于<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ID</font>卡系统固有的无密钥认证、可读不可写、需完全依赖网络运行的缺陷,所以,它已不适应当今实施单位对智能一卡通日益增长的需求,必然只能作为过渡性产品会像众所周知的磁卡一样被逐步淘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 </font></font><br/><font size="2"><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ID</font>卡不断被淘汰的过程,伴随的必然是智能<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IC</font>卡一卡通蓬勃发展的过程!目前,<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IC</font>卡已处于主流,<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Roman"  ">ID</font>卡仅应于部分特定的管理系统中。</font>
作者: hanlei2569    时间: 2010-5-8 09:16
学习
作者: sunmin7522    时间: 2010-5-8 21:00
<p>好东西,,,学习下!</p>
<p>&nbsp;</p>
作者: liangjiaye    时间: 2010-5-9 22:16
安全性以及存储上不同
作者: AndyPeng    时间: 2010-5-10 15:10
<p>学习了</p>
作者: zxj13656828716    时间: 2010-5-17 15:06
学习了

作者: hahye    时间: 2010-5-17 22:07
学习了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