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传输距离来定
先满足环境要求,再考虑预算成本吧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62.5μm,包层外直径125μm,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8.3μm,包层外直径125μm。光纤的工作波长有短波长0.85μm、长波长1.31μm和1.55μm。光纤损耗一般是随波长加长而减小,0.85μm的损耗为2.5dB/km,1.31μm的损耗为0.35dB/km,1.55μm的损耗为0.20dB/km,这是光纤的最低损耗,波长1.65μm以上的损耗趋向加大。由于OHˉ的吸收作用,0.90~1.30μm和1.34~1.52μm范围内都有损耗高峰,这两个范围未能充分利用。80年代起,倾向于多用单模光纤,而且先用长波长1.31μm。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Multi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较粗(50或62.5μm),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例如:600MB/KM的光纤在2KM时则只有300MB的带宽了。因此,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就比较近,一般只有几公里。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还存在着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后来又发现在1.31μm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一为正、一为负,大小也正好相等。这就是说在1.31μm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总色散为零。从光纤的损耗特性来看,1.31μm处正好是光纤的一个低损耗窗口。这样,1.31μm波长区就成了光纤通信的一个很理想的工作窗口,也是现在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工作波段。1.31μm常规单模光纤的主要参数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在G652建议中确定的,因此这种光纤又称G652光纤。
2KM内可以多模的,2KM外的应用单模的,当然在2KM内还得考虑其成本再决定用单模还是多模的!
传输距离在2KM以内的,可选择多模光纤,超过2KM可用中继或用单模光纤
现在尽可能考虑千兆问题,建议多模62.5/125的超过250米 ,50/125超过500米就用单模光纤。
以上是老郭俺的拙见,不知道对不对?
不明白,楼上说都选用单模光纤,
你们做的都用单模是指光纤到大厦,或到户吗?
我觉得多模光纤的可弯曲性要远远好于单模光纤,而且在连接方法要求精度也低于单模.
不足的便是距离受限.
记得05年时听说国立华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搞那个POF(朔料光纤)的研究实验.
请问我们国内有用POF接入的吗?
传输距离在2KM以内的,可选择多模光纤,超过2KM可用中继或用单模光纤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