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中国WiMAX产业链初具规模发展遭遇阻碍 [打印本页]

作者: zzqsakura    时间: 2007-1-31 21:52
标题: 中国WiMAX产业链初具规模发展遭遇阻碍
目前WiMAX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从标准制定到核心网络构建、接入网设备研发以及终端芯片制造乃至测试仪器仪表等,各环节多厂商合作开发环境已初步形成。而在中国市场,近几年将可能很难有较大规模发展。

  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是一项基于IEEE802.16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城域网(BroadbandWirelessAccessMetropolitanAreaNetwork,BWAMAN)技术。WiMax亦常被称为IEEEWireless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其基本目标是提供一种在城域网一点对多点的多厂商环境下,可有效地互操作的宽带无线接入手段。

  1996年IEEE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制定无线城域网(WirelessMAN)标准802.16,并于2001年12月正式发布802.16标准。IEEE802.16标准可以分为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其中802.16、802.16a、802.16d属于固定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而802.16e属于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标准。由于802.16d基本上是对802.16、802.16a和802.16c的修订,因此可以认为目前802.16包括两个主流空中接口标准:802.16d和802.16e,分别为固定和移动设计。

  WiMAX与其他技术对比分析

  *WiMAX与3G

  标准化程度:802.16e的空中接口标准化工作尚未完成。3G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网络,空中接口规范、核心网系列规范以及业务规范等都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工作,涉及无线传输、移动性管理、业务应用、用户号码管理等内容。

  传输速率:WiMAX传输速率远高于3G,其覆盖范围用低阶调制时可与3G匹敌,但本质上WiMAX是作为3G及3G演进的一种无线城域网、多点基站互联的重要支持手段。

  无线频谱资源:3G拥有全球统一的频谱资源,而802.16e则正在试图寻找2~6GHZ之间的频率资源,各个国家目前可用的频率都不一致。

  业务能力:802.16e提供的主要是具有一定移动特性的宽带数据业务,面向的用户主要是笔记本终端和802.16e终端持有者。802.16e接入IP核心网,也可以提供VoIP业务。3G从设计最初就是为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共同设计的,对于话音业务,核心网络仍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实现,QoS有较高的保障。802.16e牺牲了移动性换取了数据传输能力的提高,它的数据带宽优于3G系统。但是3G的数据能力也在不断提高,3G增强型如HSDPA,已经可以实现10Mbit/s的接入速率。按照ITU的定义,3G增强型最终目标可以达到30Mbit/s。

  *WiMAX与Wi-Fi

  WiMAX与Wi-F两者不属于同一个范畴,Wi-Fi是无线局域网的标准IEEE802.11x相关的互操作性组织,而WiMAX则是无线城域网的标准IEEE802.16x相关的互操作性组织,两者面向不同的应用类型。

  WiMAX与Wi-Fi最明显的区别是覆盖范围存在巨大差别。Wi-Fi最高只能达到300英尺的覆盖范围,并只能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使用,而WiMAX802.16e通常可以达到1~3英里,主要定位在移动无线城域网环境中使用。

  就目前看来,Wi-Fi比WiMAX的应用更加普及,这是因为Wi-Fi的标准比较成熟,而WiMAX的802.16e技术标准还没有正式批准。Wi-Fi联盟有众多的著名公司参与,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WiMAX与XDSL

  对比WiMAX技术与DSL技术,各有自己的优势所在。

  使用环境:WiMAX技术用于无线接入,而DSL技术用于有线接入,WiMAX技术比DSL技术在组网应用中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是必然的。

  传输速率:WiMAX技术的最高速率可以达到30Mbit/s,DSL技术的理论最高速率可以达到58Mbit/s,但是DSL较易受到用户线路特性的影响,实际上的速率可能会有所下降。

  覆盖范围:WiMAX最远可以达到6英里,而DSL最远只能覆盖3.6公里(2.2356英里)。

  成本:尽管DSL技术与WiMAX技术相比存在明显的弱势,但是DSL技术是基于现有的铜线基础之上的,成本上明显低于WiMAX。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WiMAX技术的发展使成本大幅度下降,DSL技术将面临被WiMAX技术淘汰的威胁。

  WiMAX发展现状

  *产业链

  目前WiMAX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包括芯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相关论坛以及研究组织等,从标准制定到核心网络构建、接入网设备研发以及终端芯片制造乃至测试仪器仪表等,各环节多厂商合作开发环境已初步形成。

  WiMAX技术标准近乎成熟之后,作为WiMAX应用基础的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也加快了步伐。目前主要的WiMAX芯片制造商有Intel、Fujitsu微电子、Wavesat、Sequans和Beceem等公司。Intel和Fujitsu微电子等公司所开发的用于固定通信的WiMAX芯片已经开始供货,面向移动用途的WiMAX芯片组则由位于美国硅谷的Beceem公司开发成功,已向部分厂商供应样品。

  包括Alcatel、Alvarion、proxim、西门子、中兴通讯、华为等涉足宽带无线接入领域的大部分厂商都考虑开发下一代基于802.16协议的设备产品。国外设备商中,2003年10月,加拿大RedlineCommunications公司发布了第一个符合IEEE802.16a标准的产品设备AN-100。该系统工作在3.5GHz频段,已经在欧洲、中东和亚洲获得了固定接入许可,可以提供单载波高达75Mbit/s的吞吐量,视距范围达到45km,可工作于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不同方式。2004年10月,Alvarion推出其准WiMAX平台BreezeMAX,该平台产品基于IEEE802.16标准,运行在3.5GHz频段,可提供高品质IP语音和高速数据传输等综合服务。另外,北电网络和LG电子、阿尔卡特与Intel分别计划合作实现其WiMAX策略。同时,西门子也公布了其用于WiMAX高速无线互联网接入的基站和调制解调器产品计划,可升级到802.16e标准。

  WiMAX网络的投资和建设需要足够的资源,需要电信运营商或政府部门作为首要的网络建设和运营者。因此,用于大范围城域覆盖的WiMAX系统将需要运营支撑系统与之配合使用。目前,加入WiMAX论坛的电信运营商有100多个,包括AT&T、Sprint、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Varizon等。在中国,暂时未有运营商加入WiMAX论坛,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几大运营商一直对WiMAX保持着关注,并在不同程度组织了对WiMAX802.16d设备的测试和试商用,为WiMAX在中国的市场应用打下了基础。

  *市场应用
  
  韩国

  长期以来,韩国运营商一直是通信领域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倡导者,在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移动WiMAX领域,又成为首个可以提供全国范围WiBro网络服务的国家。

  按照WiBro的计划,2004年7月韩国宣布了牌照发放政策和技术方向;2005年1月,选定运营商;在2006年4月启动WiBro计划,部署基于802.16e的商用网络,并计划到2006年年底覆盖汉城、釜山等10个城市,到2008年计划完全覆盖全国84个主要城市。

  SK电讯继2004年12月1日向韩国信息通信部提交WiBro业务计划书并于2005年初取得牌照后,在2006年6月启动WiBro计划。

  美国

  美国政府积极开放频段,将在几个方面开放WiMAX频谱,包括700MHz频段,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将3.65~3.70GHZ的频谱分配给了WiMax。美国计划扩大频谱范围,满足国内对于这项技术的巨大需求。2006-2007年,美国政府将面向WiMAX应用拍卖单独的1,710和2,110MHz频段。在2008年以前,美国将拍卖700MHz频段,目前它被模拟电视占用。美国希望在2009年以前使电视市场转向数字化,从而可以为WiMAX释放出这一频段。

  电信运营商Speakeasy在西雅图部署WiMax应用。当地的太空针塔及威斯汀大楼等知名建筑都设有WiMax基站,于2005年夏天完成构建,向企业推出WiMax宽带联网服务。美国第三大本地电话运营商南贝尔公司(BellSouthCorp.)使用由英特尔支持的WiMax技术的一个早期版本,面向住宅用户发布一项高速宽带服务。南贝尔在2006年8月份起在乔治亚洲东北部的一座城市雅典提供这项服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于2005年5月在新泽西州米德尔顿(Middletown)开始进行WiMax服务测试,测试采用了Navini网络公司的技术。 ........http://www.qianjia.com/html/2007-01/23938.html


作者: yangweidong1    时间: 2007-2-6 10:04


作者: 中盟科技电子警察    时间: 2007-2-12 17:54
这个主要是哪个在运作呀,
作者: ymlxyz    时间: 2007-2-14 10:44
关注。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