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最坏的结局 [打印本页]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04-11-5 09:48
标题: 最坏的结局
“最坏的结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11-03 16:28:34

  泡沫:危险的争论?   关注房地产泡沫   李一戈   房价高涨,房地产泡沫的可能存在,是导致央行加息的最重要媒介之一,而房地产市场又是央行加息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泡沫,有还是没有,这是个问题,一个关系到房地产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如果要“站队”的话,对于这个严肃问题的态度,基本上分成了两队:以摩根士丹利斯蒂芬·罗奇、谢国忠为代表的国外经济学家和以易宪容为代表的国内经济学者,判断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以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决策参考机构政策研究中心也被公众视为政府部门)和以任志强、张宝全为代表的地产商,严词驳斥“泡沫论”。   检视一番网友留言,对地产“泡沫论”认同者居多;对反对“泡沫论”的文章和言论,是骂声阵阵,多难听的话都有。可是,谁又能用网友贴子臧否的多寡来证明自己的正误?就像“郎顾之争”,网友对郎教授的声援及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抨击如浪潮滚滚,可是现实层面却是无言的沉默。   仔细倾听,泡沫论与反泡沫论,并非意气之争,好像都有他们各自的道理。既然这样,那就让他们论争、对骂去吧,与我何干?   但是,且慢,真的与我等无关?   买了房的,担心房地产真的有泡沫,最怕的是泡沫破裂———那还了得,香港就是前车之鉴,几年下来,房价大跌50%-60%,多少人背着负资产啊。   没房的,相反,就等着房地产泡沫破裂———有人就说,房价最好立即大跌50%,我正等着抄底呢。   为什么说泡沫的有还是没有,是个关系到房地产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负责人陈淮博士说,我从来没有说房地产整个出现了泡沫,也没说房地产一点泡沫也没有。但是,回过头看1992、1993年的房地产过热、房地产泡沫,也只是海南、北海等少数几个城市的泡沫,但它给当地城市和金融业留下的创伤至今仍痛。同样,假如上海、杭州等少数城市房地产泡沫被印证并且破裂,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它给当地城市和金融业影响将远比海南、北海更具灾难性———而海南、北海的地产用了10年的治疗时间仍未痊愈。   为了防范这种可怕局面的重演,必须现在就开始对房地产施药。正如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今年4月中央果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一样。   然而,前提是,必须判断清楚:房地产是不是真的有泡沫?泡沫是否真的危险到了“即将破裂”?如果是,采取什么措施防范?这就是为什么斯蒂芬·罗奇和易宪容等的观点受到中央高层重视的原因。央行加息的决定,至少表明他们部分认可了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及其危险。   不过,即使判断房地产有泡沫并且有可能破裂,要正确施药亦非易事。更严格地紧缩房地产信贷?它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不正是谢国忠们所称的引发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导火索吗?更严格地控制土地供应?土地供应不足已是房价高涨的重要原因,继续减少土地供应,势必把房价推高到一个危如累卵的境地。   无论如何,10月28日央行决定加息,对绝大多数地产商,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坏消息。这主要并不是说给他们增加了多少贷款利息的成本压力,而是可能会给消费者(购房者)传递一个有待证实的信息:央行加息究竟是挤压和消减房地产泡沫,还是最终会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而泡沫的破裂必然带来房价的下跌。   于是,在加息的消息面前,估计会有太多的消费者选择观望。这对地产商是最大的坏消息。因为消费心理预期对房价的影响有可能将超过加息本身。   加息之于房地产的后果究竟将会怎样?瑞士信贷第一波斯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说,“我们倾向于相信,虽然许多地产发展商将会成为牺牲品,在政府的帮助下,房地产价格只会温和调整,地产价格急跌的可能性是20%-30%,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经济增长将会受很大的打击。”   与加息相伴随的,是信贷供应量的继续萎缩———如上文所提及的,有经济学家说,这正是房地产泡沫逆转的信号。   这还不够。同在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而紧缩土地供应,恰与社会心理预期后的住房消费紧缩预期相伴随,从而导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可能较大幅度下降。   陶冬说,希望是投资硬着陆,经济软着陆。显然,房地产的硬着陆开始了。   泡沫破裂,一批地产商出局,这是最坏的结局。  






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qian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